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表外表里,作者 | 陳子儒、陳成 ,編輯 | 付曉玲
新一版招股書,勾勒出的蜜雪冰城形象可謂是:too good to be true。
眾所周知,餐飲行業伴隨著門店擴張,通常會導致用戶分流,影響單店營收的情況,海底撈、湊湊、太二的擴張都是如此。

但蜜雪冰城的表現卻和“常識”相悖,門店規模逆勢高速擴張,但單店進貨金額不降反升。如下圖,2021年,進貨金額同比增長高達32.3%。

也就是說,其門店終端需求仍在大幅增長,對原材料需求很大。而這也意味著單店的效率,在持續提升。
業務端的表現反饋在財務上,可以看到蜜雪冰城的營收持續逆勢增長,2021年增速高達121.2%;同時,盈利情況也保持穩定,增速平均有16%。

反常之處必有妖。畢竟,IPO之前放幾期高光業績,編個長期的故事,錯把beta當alpha,割一波韭菜的情況太常見了。
那么,蜜雪冰城的情況究竟是怎樣的?其高增長是否能持續呢?本文將從外部環境、自身運營以及競爭三個角度展開分析。
事實上,蜜雪冰城逆“常識”的地方,不只在越擴張單店需求越大。可以看到其營收高速增長,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下滑的經濟趨勢,也是相反的。

要知道,同樣面對消費不景氣,奈雪的茶深陷營收增速不濟、虧損持續拉大的困境。以至于降本增效、降價調整以及放緩擴張等舉措輪番上陣。
“王者”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收入貢獻比,也是持續下滑,“星巴克敗走中國市場”等討論被推上風口浪尖。
而之所以反差如斯,非其性然也,勢使然也。
其實,這樣的反常表現,在方便面品類上也曾出現過,且不只一次。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國內經濟形勢惡化,但統一、康師傅等企業的營收,卻持續高增長。
2017年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美貿易戰等因素影響,經濟發展再次被壓制時,兩家的營收逆勢好轉。
這次疫情爆發也是一樣,增速大幅上升。

康師傅在2008年的年報里表示:由于主要產品方便面及飲品是日常生活所需,產品價格彈性較低,即使在經濟放緩的階段,也能保持較高的盈利穩定性。
由此來看,蜜雪冰城的亮眼數據,其實跟行業景氣度因素不無關系,且這種外部環境是有周期限制的。
據招股書,近兩年蜜雪冰城取消距離保護機制,大推新開店優惠政策、開放鄉鎮加盟等,高速擴張。
而支撐其擴張的底層邏輯,在于疫情導致的經濟不景氣周期,帶來的消費降級。
拆解人均消費支出的情況可以看到,2020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下降6.0%,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下降0.1%。
簡單理解就是,在蜜雪冰城的基本盤——二三線下沉市場上,受消費降級影響的趨勢相對較小,市場的消費能力仍在,適合進一步加密。
而對于二線及以上的居民來說,借用網友的自嘲:2019年喝的是星巴克,一杯30+;2020年,喝瑞幸,15+一杯;2021年,喝肯德基的咖啡,會員價10+;2022年,喝羅森、自助售賣機的沖泡咖啡,6-8塊一杯。
換言之,高線城市“省錢經濟”成為主流。這對餐飲平替品類,意味著機會。
比如,疫情以來,客單價較低的連鎖快餐店相比高客單價的正餐店,業績表現好得多(同樣擴張的前提下)。

茶飲賽道也是一樣的道理。走低價路線的蜜雪冰城,抓住機遇在二線及以上城市迅速擴張。如下圖,2021年8月-2022年10月,蜜雪冰城二線及以上門店數量占比,從39.86%上升到42.4%。

大吃消費降級紅利,門店規模高速擴張下,拉動蜜雪冰城的業績沖高亮眼。
但上述康師傅們的經歷透露,經濟度下行周期本身不可持續。而經濟形勢好轉時,可以看到,統一和康師傅的營收增速持續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
原因在于,2012年之后,在經濟再次起飛下,高鐵技術興起以及方便食品多元化迭代等,對方便面消費造成了嚴重沖擊,兩家的現金牛迅速瘦了下去。

如此來看,同樣受益經濟下行紅利,快速崛起的蜜雪冰城,未來外部條件改變,高增長能否維持需要打個問號。
但現在上市,則大概率可以維持光鮮外面。如何選擇,不言而喻。
蜜雪冰城創始人張紅超曾說:“小本生意做大了,那么這個生意就不能稱之為小。”而支撐其商業模式的核心是加盟商。
可以看到,蜜雪冰城在放開區域保護制度下,門店加盟密度已增加到驚人的程度。如下圖,極端情況下,一條800米的馬路上開了8家門店。

?但即便門店“密如牛毛”,上述說過其終端需求仍在大幅增長,單店的進貨金額持續上升。
為此,蜜雪冰城拉足馬力,擴充產能以輔助供給。如下圖,部分產品的產能利用率持續高于100%,產銷率也都在高位保持平穩運行。

招股書顯示,2022年1-3月,蜜雪冰城靠食材獲得了17.56億元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72.16%。
數據上看起來,蜜雪冰城在終端賣得確實好得不可思議。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有加盟商分享披露稱:前幾年加盟蜜雪冰城,投入30多萬元,大概半年就回本了。但現在就算是在表現好的北方市場,最快也要一年半回本,有的要兩年才能回本。
而2022年業內專家交流會上也提到:目前2萬多家門店,加盟商只有1萬左右,開了5家以上的加盟商超過1000個,在沒有距離保護的機制下,開蜜雪冰城沒有想象中那么賺錢。
如此來看,蜜雪冰城之所以賺得盆滿缽滿,很大可能和對加盟商的運營策略轉變有關。
這種運營的改變,短期內對公司的業績提振作用確實很明顯,但實際上對企業長期發展極其不利。
舉例來說,2020年賢合莊火鍋借著明星知名度、短視頻的病毒式傳播,短短一年內吸引加盟商開出近800家門店。
然而落實到運營層面,急速擴張下,出現了一些地方可能已經有了四五家賢合莊,賢合莊也會再開十幾家,甚至更多的連鎖店。
如此一來,企業方大賺特賺——據了解,加盟一家賢合莊需要投資400萬。
但加盟商的單店利潤被壓的極薄。據福州地區賢合莊店長反饋:門店利潤只有55%,這樣的利潤并不比許多餐飲企業高。但是如果漲價了,消費者就會覺得貴,保持現狀下去只能是虧本。
另一方面,服務和食品安全問題頻出,也讓賢合莊的口碑一落再落,客戶流失嚴重。
錢途屢屢受阻下,加盟商開啟大逃殺。數據顯示,截止目前賢合莊的加盟店已關了近一半。
而如今,蜜雪冰城也顯露出被“反噬”的跡象。
黑貓投訴平臺統計顯示,蜜雪冰城相關的投訴多達4193條,遠高于茶百道、奈雪的投訴數量數量:前者為872條,后者為1192條。
此外,2022年更是多次爆出因為食品安全問題,被罰款的情況。

至于原因,網上有一個流傳甚廣的加盟商分享貼稱:但凡有的賺,都不會做這種事。蜜雪單價太低,但是現在房租貴,人工貴,外賣收費率高,能從這邊省出一點點來了。
總的來說,蜜雪冰城財務數據的靚麗,和加盟商的負重前行脫不開關系。但如此運營方式,顯然和加盟商加盟生意的初衷——賺錢相悖。
再往后面發展,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利潤薄到一定限度,矛盾反噬也會隨之驟增,長期來看恐難以持續。
抓住環境周期以及透支加盟商荷包,蜜雪冰城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而其底牌不止于此。
招股書說道:本次募集資金投資“生產建設類”項目,其能夠滿足逐漸升級的消費需求,這將促使現制茶飲的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意思是說,其還有繼續擴張故事,增加叩開資本市場大門的籌碼。那么,這一塊的確定性如何呢?
數據來看,蜜雪冰城品牌門店2021年度終端銷售額約為200億元,約占現制茶飲行業市場規模的7.15%;境內門店2021年末數量約2萬家,約占現制茶飲門店總數的5.13%。
也就是說,蜜雪冰城當前在行業的市占率,確實不算高。不過回到企業個體,沒有誰能無限增長,而決定蜜雪冰城市占率高度的,在于其上升潛力。
我們以門店數最多、密度最大(排除偏遠地區,沒有參考價值)的河南地區為樣本錨,測算出其全國開店總數空間約為35265間。
備注:1、蜜雪冰城定位低,受消費能力的影響小,因此主要考慮人口因素的影響;2、測算方式:門店密度=人口/門店數,每個門店覆蓋的人口數,覆蓋的人數越少,開店空間越大。
據招股書,截至2022Q1,蜜雪冰城的門店數量已有22276間,占開店預期總數近60%,離天花板還有一定距離,存在上升空間。
不過,熱衷于講擴張故事的不只有蜜雪冰城。星巴克在上個月的全球投資者交流會上發布2025中國戰略愿景表示:計劃至2025年新開3000家門店,覆蓋中國300個城市。
而一眾茶飲品牌,也都在進行著各自的擴張步調。更值得注意的是,它們將目光鎖定在蜜雪冰城的基本盤——下沉市場。
比如,喜茶為了下沉破圈,推出了新品牌“喜小茶”,產品價格集中在8元-16元區間,和蜜雪冰城近身搏斗。
DT財經數據顯示,喜茶、奈雪、星巴克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開店數量,已經超過了二線城市,正在接近一線城市。
除了高端品牌下沉,同等定位品牌的擴張也很兇猛:茶飲品牌甜啦啦5年內拓店4000家,古茗截至2020年底門店數突破了4000家,瑞幸為了打開低線城市,采用0元加盟費拓店。
如此競爭白熱化加劇,搶奪加盟商將變得越來越難。
目前來看,在加盟投入上,蜜雪冰城的加盟費相對低一點。但其有一個問題,就是每三年簽一次合同時,規定加盟商要重新裝修店鋪,這會額外帶來十幾萬的成本支出。

這不僅把蜜雪冰城的加盟投入優勢沖抵掉了,而且加重了加盟商的負擔。再疊加上文論述過的,蜜雪冰城賺錢越來越難,吸引力優勢或進一步被稀釋。
比如,2022年業內專家交流會上提到:如果蜜雪冰城加盟店的投資回報期拉長到2年左右,或許2022年下半年、2023年,那些發現盈利不盡如人意,也沒有足夠資金開第二家店的加盟商,可能會選擇閉店,從而產生一波閉店潮。
而極海品牌監測捕捉到,最近90天內大規模開店的蜜雪冰城,關店情況也很嚴重,一共關閉了368家門店。
不過,蜜雪冰城招股書顯示,其目前的整體閉店率控制在5%以內。

這一定程度反襯出,蜜雪冰城選取當下上市時機的“用心良苦”。
一整個梳理下來,當下的蜜雪冰城可以說是最美麗的時候,此時不上市,更待何時?
但靠借力外部環境催化以及加盟商負重前行,美化出來的靚麗,猶如沙灘上堆出的城堡,看著精致,實則脆弱。
而考慮到經濟周期切換、運營方面的反噬以及競爭對高增長持續性的影響,值得投資人斟酌:雪王會不會上市即巔峰?現在又是不是投資的好時機?
(完)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