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風

盡管投資圈看起來一片悲觀,募資難,投資難,然而,其實,如果綜合產業資本、政府引導基金、美元基金等多個數據全面統計的話就會發現,盡管面對疫情反復帶來的多重考驗,但2022年上半年投融資市場的表現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據天眼查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6月16日,在先進制造、醫療健康、企業服務等22個行業,共發生2650起投融資事件,總金額達7091億人民幣,其中“投早、投先進制造”成為上半年的投資主題。
具體到月度表現來看,今年上半年發生月均投融資事件441起,月均融資金額達1181億元。其中,億元以上投融資事件達915起,占總體3成以上,而融資金額達到十億元以上投融資事件共131起,占整體投融資事件數量的4.9%。1月投融資總金額最多,超過2000億,3月發生的投融資事件最多,達573起。

讓我們看具體行業分析及投資階段,到底哪些行業正在融資當中,受到了資本的青睞:
誰在融資之1/4投融資事件發生在先進制造行業
據天眼查研究院分析發現,2022年上半年投融資事件行業集中度較高,先進制造、醫療健康、企業服務為投融資事件發生最多的三個行業,三行業的投融資事件之和占融資事件總數的六成。

從行業來看,融資事件數量過百的行業共八個,這八個行業的投融資事件總量占整體融資事件數量87%。其中,先進制造業以667起居上半年各行業投融資之首;醫療健康行業僅次于先進制造業,以512起融資事件居第二;企業服務行業發生356起投融資事件,位列融資事件總數排行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先進制造業,先進制造業是指制造業不斷吸收電子信息、計算機、機械、材料以及現代管理技術等方面的高新技術成果,并將這些技術綜合應用于制造業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在線檢測、營銷服務和管理。
作為制造業中知識密集、創新活躍、成長性好、附加值高的關鍵領域,先進制造業近些年來已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柱,引領著未來產業發展方向。
在科技成為投資圈主旋律的時候,先進制造業能夠榮登榜首并非“浪的虛名”——天眼查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平均每月都有111起投融資事件發生在先進制造行業。其中,在1月份先進制造業發生的投融資事件最多,達145起。

這跟中國先進制造業的行業現狀有關——就目前的情況看,中國制造業整體發展質量不高,核心技術能力有待提升,部分高端裝備和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導致一些制造企業深受“卡脖子”之痛。所以,為避免再次出現此類情況,推動先進制造業快速發展已經刻不容緩。
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為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引領未來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在政策指引、加持和行業發展倒逼下,先進制造業未來發展前景更為廣闊,但想要實現快速發展,資金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正因為看到先進制造業的巨大的發展潛力,多家資本機構紛紛涌入先進制造業,欲在這個賽道實現資本迅速增值。
醫療健康則緊隨先進制造業之后,居上半年投融資事件數量的第二名。
醫療健康行業之所以受到資本的廣泛關注,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三年關系緊密。
自2020年初疫情爆發,至今已在全球流行近三年,打亂了多數人的正常生活,但從另一方面看,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們更加注重身體健康,關注健康產業,在醫療方面加大投入的意愿不斷增強。
在疫情影響疊加人口老齡化嚴重之下,我國醫療健康行業近幾年的發展不斷提速。
資料顯示,醫療健康行業既包含醫院、藥房等實體企業,也有醫藥研發、生物醫療等研發機構,同時還包含以尋醫問診、互聯網診療為基礎的互聯網醫療企業,以及醫療信息化及數字醫療領域等。
天眼查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醫療健康領域交易事件1577起,較上年增加425起;交易總額3971億元,較上年增加309億元;平均單筆交易金額2.5億元。
具體來看,生物技術和制藥賽道融資金額49.3億元;互聯網醫療賽道融資金額31.8億元;醫療器械及硬件賽道融資金額23.02億元;醫療信息化及專科服務賽道融資金額分別為22.38億元、21.2億元;醫療機構及數字醫療賽道融資金額分別為15.67億元、14.05億元。
進入2022年,隨著我國醫療改革的推進,醫療健康消費需求不斷增加,醫療健康行業依然處于快速發展的軌道。各路資本也看中了醫療健康行業不俗的潛力,紛紛加緊入局。
2021年12月28日,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國家藥監局等十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該《規劃》提出,到2025年,醫療裝備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主流醫療裝備基本實現有效供給,高端醫療裝備產品性能和質量水平明顯提升,初步形成對公共衛生和醫療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撐能力。
要實現《規劃》所提出的目標,確實需要盡快提升醫療設備、產品的質量以及提高醫療機構、企業服務質量,這些都少不了資金的支持。因此,對醫療健康行業來說,資本的介入也是必不可少。
在先進制造業、醫療健康業之后,企業服務業位列融資事件總數第三。
企業服務業是指面向所有企業級客戶提供運營管理相關的產品和服務。根據服務領域、服務方式的不同,企業服務分為云服務、人工智能、數據智能、企業安全、廣告營銷、創業服務、人力資源、行業解決方案八大塊細分領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企業數量為4457.2萬戶,同比增長15.5%,呈現增長態勢。再加上未來企業信息化、數字化是大勢所趨,企業對于提高經營效率、降低成本的目標日漸清晰,對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將有所加大。而企業服務行業將為企業提供符合其自身需求的產品和服務,由此看來,企業服務行業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
在疫情影響之下,多家企業也在發力數字化轉型,抓住機遇推動線上業務發展。在云計算與大數據的背景下,數字化、智能化是企業未來發展的主流方向。
2021年,中國企業數智服務市場總規模達到3.6萬億元,2020-2025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0%。
在規模持續增長的情況下,企業服務業也受到了資本的青睞。值得注意的是,未來,企業的需求也是在不斷變化,這就要求從事企業服務平臺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不斷強化產品創新,提升研發能力和服務質量。
誰在融資之半數投融資事件發生在A輪前的早期階段
除了行業之外,到底什么階段的項目能夠獲得資本認可呢?
據天眼查研究院分析發現,2022年上半年投融資事件以戰略投資及早期投資為主,其中早期階段融資事件總數達到半年投融資事件總數的48%。早期階段融資事件包括種子輪(56起)、天使輪(457起)、Pre-A輪(277起)以及A輪(484起)。

誰在融資之一線城市與傳統制造業強省吸金力最強
那么,哪些地區獲得了資本的青睞呢?
據天眼查數據統計顯示,從地區分布來看,2022年上半年投融資事件主要發生在33省市地區,廣東、北京、上海、江蘇、浙江5省/市的投融資事件數量和金額均居前五,投融資事件數量超過300起,融資額均超過500億人民幣,這五地投融資事件占全國近八成,融資金額占全國七成。其中,從投融資事件數量來看,廣東以527起投融資事件,高居榜首;北京以457起緊隨其后;上海以424起,位居第三。
從融資金額來看,北京、廣東、江蘇的吸金力最強。去年年底開市的北交所進一步提升了北京地區的投融資能力,北京以1600億的投融金額,超越廣東居首。江蘇作為制造業強省,也有不俗的吸金力,以總投融資額860億超越上海,躋身前三。此外,中部地區吸金潛力不容小覷,安徽和湖南兩地上半年投融資總額也均超過200億人民幣。

如果從具體地區及行業來看,從總投融資金額超過200億人民幣的前五個地區來看,天眼查研究院分析發現:
廣東省市場活力十足,智能硬件產業鏈集群效應明顯;
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成北京產業發展雙引擎;
上海科技創新力強,醫療健康是中堅力量;
江蘇制造業吸金力強;
浙江成全國投融資市場晴雨表。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股份制商業銀行角逐“創新度”》的文章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央企長安為蔚來換電商業模式與企業經營投出“贊成票”》的文章
2023-11-16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百模大戰再次開啟:國區爭霸 手機安家》的文章
2023-11-09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新能源浪潮下,吉利猛追比亞迪》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