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北交所消息 ?近日,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出,為滿足“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信貸和融資需求,銀行需創新傳統風控手段,金融機構應開展綜合化、全方位投融資綜合服務。
曾剛認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多數規模較小,且具有“兩高一輕”的特點,即高技術投入、高人力資本投入和輕資產,需要大量長期性資金投入,但由于這類企業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前景存在不確定性,風險相對較大,又缺乏合格抵質押物,因此從銀行獲得貸款比較困難。
曾剛表示,滿足“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信貸需求,需要銀行根據企業經營特點創新傳統風控手段。首先要組建專營機構或服務團隊,制定差異化考核政策,加強對“專精特新”貸款戶數、金額、產品覆蓋面等方面的獎勵,提高科技金融在關鍵指標考核中的權重,同時設置相對寬松的不良容忍值;其次要運用專業評估技術,利用大數據平臺,整合工商、司法、投資、專利等多渠道信息,對企業風險和金融服務需求進行更為精準的分析與畫像;此外,要結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特點與發展生命周期,設計“弱擔保、弱抵押”的信貸專屬產品。
曾剛還提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行業、規模、發展質量等方面差異較大,金融機構需要滿足不同企業多元化融資需求,應從以貸款為主的服務模式,升級為“商行+投行”“債權+股權”“融資+融智”的綜合化、全方位投融資綜合服務。此外,很多企業都置身于產業鏈供應鏈中,需要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完善供應鏈金融服務,精準提供企業所需的個性化資金需求。
例如在投貸聯動模式中,商業銀行負責對科創型中小企業發放貸款,而風險投資機構則對科創型中小企業進行股權融資。雙方可以在企業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聯合建立風險控制機制,包括事前風險評估機制、事中控制機制以及事后退出機制,以有效控制各參與方風險。
在實踐中,有些地方政府通過成立引導基金、科技型企業擔保基金、風險補償基金等,分散融資風險,增強市場活躍度,提升投貸聯動模式融資效率和服務能力。下一步,應逐步建立、完善擔保、補償基金的資金補充渠道,進一步細化對擔保補償基金的考核,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撬動更多社會資金進入“專精特新”領域。
(完)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