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頭條消息 ?長期以來,在我國的科技企業和金融資本之間始終有一些無形的鴻溝難以逾越。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的信息顯示,經過兩年多來的“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實踐和主動探索,已經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政策經驗。
例如,火炬中心制定了全面客觀反映企業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20項核心積分指標,并鼓勵試點高新區結合地方實際在此基礎上自主完善并擴充形成地方積分指標,進一步提升創新積分指標評價精準度,主動識別和精準發現更多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企業。
在試點過程中,火炬中心落實“放管服”要求,組織試點高新區建立企業創新積分制信息平臺,主動協調并從地方科技、稅務、市場監管等部門政務系統中直接“抓取”企業積分指標數據,切實做到企業“零填報”,在保證數據真實度、認可度、權威性的同時,也大大減輕了企業參與試點的工作負擔。
火炬中心還組織試點高新區根據企業成長階段和行業領域,分類計算企業創新積分,深入拓展積分應用場景,將原本分散在科技、財政、發改、工信、人才等部門的涉企政策與創新積分緊密掛鉤,以創新積分為依據,精準量化地支持園區科技企業,實現了“積分兌現一網通”“創新政策一網清”,大大增強了企業政策獲得感。
據介紹,2021年底,科技部火炬中心在天津濱海高新區、武漢東湖高新區等46家國家高新區啟動了第二批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由此,“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高新區擴增至59家。目前,“企業創新積分制”工作重點也由模式探索逐步轉向經驗推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