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銀行貸款的姚若漩,感受到了意外之喜。
他是杭州一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負責人,因為參與了杭州高新區的“創新積分”活動,在沒有資產抵押的情況下,他的公司憑借67分創新積分,獲得了銀行689萬元貸款。
事實上,姚若漩并非唯一受益者。
2021年以來,來自全國13家高新區的2.23萬家科技型企業,根據創新積分不同,已累計獲得財政補貼56.3億元,獲得貸款授信和創業投資289.8億元。
據創頭條了解,“企業創新積分制”是科技部火炬中心推出的,意在提升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同時幫助銀行、創投等社會資本識別一批研發能力強、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
長期以來,科技型企業由于輕資產的特點,想拿貸款并不容易。
創投們雖然喊著投資“硬科技”的口號,但什么是硬科技,什么是優質標的,創投界的“老炮兒”也免不了撓頭。
近日,創頭條獲悉,根據科技部火炬中心與重點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火炬中心公布了創新積分500企業,這500家企業是通過“企業創新積分制”量化評價而來,可以有效引導金融“活水”精準流向優秀科技企業。
對此,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王勝光對創頭條表示:“科技部火炬中心推出‘企業創新積分制’,以量化方式反映中小科技企業的創新發展程度,也通過積分的高低客觀反映不同企業之間的創新發展差距,這會極大方便政府的精準施策,也會極大促進金融機構、投資資本和市場力量等的精準發力。”
據了解,2021年底,火炬中心把“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擴展到59個高新區。隨著優質企業不斷挖掘,勢必將為交易所輸送更多的“后備軍”。
01?沒有抵押物,難倒英雄漢?
一年前,新能源汽車賽道熱火朝天。馬斯克登頂世界首富,蔚小理股價直上云霄,李斌暴賺200億,擺脫了“最慘男人”的頭銜。
老司機們“吃肉”,也順帶讓上下游的兄弟們喝了碗“熱湯”。
吳尚的公司是浙江一家小微企業,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鋰電池蓋板和電芯鋁殼的研發生產。2020年末,吳尚拿到一家行業龍頭企業近1億元的訂單。
這本是一件喜事兒,可他卻怎么都高興不起來。
拿了大訂單,意味著公司要增加原材料的進貨量,同時還要提高產能,建立起自動化水平更高生產線。
“現金流壓力一下就上來了。”吳尚愁眉不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資本是最大推動力。但在科技企業和金融資本之間,卻始終有一條無形的鴻溝難以跨越。
科技型企業多為輕資產,缺抵押物,想找銀行貸款并不容易。前文提到的姚若漩,還有西安高新區的唐晶量子、青島高新區的波塞冬機器、蘇州高新區的旭光科星......都面臨相似的難題。
通常情況下,科技型企業會把希望寄托在知識產權、國家專利等無形資產上。不過,目前市場上對于無形資產抵押的實際操作尚處于摸索階段,知識產權交易相關市場也還不成熟。有的知識產權甚至無法進行變現,只能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貶值。
當信貸投放的常規“套路”不能兼容科技型企業的評價體系,最終導致信貸資金與科技創新擦肩而過。
六棱鏡(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耿德強告訴創頭條,“當前國家大力引導資本助力科技創新,但傳統金融機構對于科技企業的投融資一直存在找不到優質項目、看不懂企業科技含量、難以把控技術關聯風險等三大痛點問題。”
他表示,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創新積分制工作融合運用政府數據與互聯網公開數據,運用數字化技術手段為科技企業畫像,科學評價科技企業的創新實力與發展潛力,為金融機構開展科技金融業務提供了精準的信息索引與授信決策依據,有效解決了輕資產且現金流緊張的早期科技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從某種程度來說,“企業創新積分制”的試點及推廣,有望助力打通科技、金融“最后一公里”。
2020年12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在杭州高新區、廣州高新區等13家國家高新區啟動了“企業創新積分制”首輪試點,用積分為科技型企業創新畫像。
試點高新區通過設置20項核心積分指標,包括技術創新、成長經營、輔助三大類指標,反映科技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拿吳尚的公司來說,其擁有的鋰電池動力蓋板結構專利技術,就可歸為技術創新指標。
據創頭條了解,一般情況下,創新積分越高,企業獲得的授信額度也越高。
以常州高新區為例,合作銀行根據創新積分檔級可為企業提供不同額度的信用貸款。其中,積分在100分(含)-200分的企業,最高信用額度為500萬元;積分在200分(含)以上的企業,最高信用額度可達800萬元。
2021年,高新區政府還與工商銀行等20多家金融機構合作設立了“企業創新積分貸”等專項金融產品,高新區政府累計為2.23萬家積分企業提供貸款授信和創業投資達289.8億元。
“積分排名靠前,企業創新受到中國工商銀行的關注,不僅快速獲得信貸支持,同時對自身的創新能力和發展路線有了較為準確的認識。”厚仁教育創始人吳建寧說道。
據悉,厚仁教育在大連高新區拿到了165.6分的創新積分,位居“機會成長期”企業榜首。
高興事兒還沒完。貸款解了燃眉之急,也讓科技型中小企業有更多的錢投入到技術研發中。
以姚若漩的公司為例。今年年初至今,其公司由于技術優勢,已接連中標杭州市體育館警用pdt無線通訊項目、上城區分局會議系統設備采購項目等多個大項目。
02?投資硬科技,創投們多了一個“參謀”
去年春節,吳尚的心情格外好,因為困擾他的現金流問題解決了。他不僅拿到農業銀行200萬元貸款,還獲得其他金融機構500萬貸款。
和吳尚一樣,馬化騰也曾因為“喜事兒”愁眉不展。
二十年前,OICQ用戶量暴增,彼時還是真·普通家庭的馬化騰,兜里只剩下1萬塊。在開源無望的情況下,pony ma只有兩條路可走:要么增資減薪,要么賣掉騰訊。
馬化騰打算300萬元賣掉騰訊,誰知收購方連底線都沒達到,最多只給60萬元。“你得去找更瘋狂的人!”騰訊五虎之一的曾李青向馬化騰建議。
而他口中的“瘋狂之人”,正是風險投資機構。
與傳統企業相比,科技型企業具備高成長性,創投機構往往把高新技術企業作為主要投資對象。在美國,70%以上的創業資本投資于高新技術領域,從而對高新技術產業化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在中國,機構做投資往往都能從國外找到成熟的“對標”公司,BATJ概莫能外。盡管更多的項目只是模式創新,但創投市場很吃這一套,并且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募、投、管、退”機制。
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創投市場越來越“卷”了。
在由數千家投資機構組成的中國創投市場上,每年投資能過5次的機構不到200家。并且絕大多數資金一窩蜂地砸向少數幾家標的公司。
張磊的打法曾一度讓創投圈害怕,幾乎各個賽道,都有他的影子,但畢竟不是所有投資機構都有像張磊一樣“廣撒網”的資本。
怎么識別成長潛力大、掌握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企業創新積分制”或許給了創投機構一個新參考。
據創頭條了解,根據科技部火炬中心與重點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火炬中心公布了創新積分500企業。
據統計數據顯示,500家企業中有高新技術企業424家,占比84.8%;科技型中小企業325家,占比65%。這500家企業以2.2%的積分企業總數占比,貢獻了2.23萬家積分企業中,總研發投入的29%(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1860億元),總營業收入的20.8%,高新技術產品總收入的28.6%,PCT專利申請總量的41.1%,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的29.4%。它們當年累計吸納高校應屆畢業生總數的42.3%,承擔建設各類省級以上研發或創新平臺總數的58.4%,獲得國家科技獎勵總數的89.1%。
可以看出,無論是研發投入、專利情況,還是公司業績表現,創新積分500企業都是科技型企業的佼佼者。
中小企業是資本市場的活水,尤其是科技型企業更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據統計,全國科技型企業信息庫的企業數量已達32.8萬家。按照科技部規劃,到“十四五”末,我國將形成支持科技型企業研發的制度體系,營造全社會支持研發的環境氛圍,科技型企業數量新增20萬家。
這勢必將也將為創投機構提供更多選擇標的。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創投機構賺的是膽識和前瞻力的錢。
對此,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務院參事劉怡對創頭條表示:“科技部火炬中心推出的‘企業創新積分制’在識別具有潛力的創新企業、促進政府支持政策整合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
創投機構可以調取企業的創新積分數據,精準識別研發能力強、成長潛力大的科技型企業。一方面,創投機構擴充了自己的投資庫,另一方面,拿到了融資的優質標的也能更好的創新,進而激活資本市場。
03?定向培育上市“后備軍”
引入投資者,就避免不了談退出機制。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各個層次錯位發展、相互促進。其中,主板市場承擔了我國大型成熟企業的發行上市需求,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主要服務于創新型科技類企業。
2021年9月,北交所的設立給了創新型、科技型中小企業登陸資本市場一個新選擇。與此同時,國家級、省級、市(區)級對創新型、科技型中小企業不遺余力地培育也為各大交易所市場源源不斷地提供了上市“后備軍”。
如此一來,這就打通了科技型中小企業與金融資本市場的通道,尤其是最終打通了二者之間的“最后一公里”。
在實踐中,這種通道也正在不斷被驗證。
創頭條采訪發現,目前各路資金已相繼涌入創新型、科技型的“硬科技”企業。眾多中小企業反饋在一級市場的融資也更容易,主動前來接觸的投資機構越來越多;在銀行信貸等間接融資市場也有更多樣化的產品可供選擇,利息低、審批快、額度高;各級政府的財稅補貼資金也越來越多。
實踐還證明,政府推動的評估系統與資本市場是可以貫通的。
由于科技型企業同樣數量眾多,在所處發展階段、業務規模、盈利能力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而且在行業特征、企業管理、發展潛力等方面也有較大差別。
若通過“企業創新積分制”建立優秀科技型企業的選拔機制,同時對這些優秀的企業進一步分層分級,分別對應國內多層次的金融資本市場。
這將不僅有利于銀行、投資機構更有針對性地為企業提供融資,也將有利于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出臺更有針對性的政策。
郵儲銀行相關負責人認為,“企業創新積分制”有效解決了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可幫助金融機構發現企業價值,精準引導信貸資金支持初創期發展。據介紹,郵儲銀行已基于“企業創新積分”數據積極創設“創新積分貸”,“扶早”、“扶小”,大力支持企業創新發展。
各地高新區政府也可以在人才扶持、資金扶持等維度上進行差異化安排,以促進科技型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對此,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王勝光對創頭條表示:“隨著‘企業創新積分制’更大范圍推廣和采用,‘企業創新積分制’數據平臺的作用會越來越大,與金融機構、資本市場和國民經濟統計等的聯系和共享機制建立也會越來越廣泛,這會極大提升我國的營商政策水平和經濟管理的數字化水平,更大程度和更高質量地支持我國區域經濟和產業經濟的數字化發展。”
據創頭條了解,2021年底,科技部火炬中心進一步擴大“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將天津濱海高新區、武漢東湖高新區等46個國家高新區納入第二批試點工作中。參與試點的國家級高新區增至59個。
下一步,科技部火炬中心將根據科技部工作部署,面向全國33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全面推廣企業創新積分制政策經驗。
隨著積分企業不斷擴容,勢必將為北交所、深交所、上交所提供更多的上市“后備軍”。
2020年7月17日,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到,要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發展活力。
屆時,“企業創新積分制”或將成為促進企業科技創新,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又一招妙棋。
(完)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