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廣東金融業呈現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發展特點,為服務好實體經濟、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奠定了堅實基礎。4月18日,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發布一季度廣東金融統計數據,從與實體經濟增長匹配性角度看,廣東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穩步擴大,貸款保持兩位數以上平穩較快增長,增速比主要經濟指標名義增速高出一定幅度,說明金融對實體經濟仍然保持較大支持力度,流動性供給合理充裕。2022年以來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堅決貫徹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要求,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政策發力適當靠前,持續加大貨幣政策工具運用力度,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著力增強廣東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優化信貸投向結構,降低綜合融資成本,為廣東疫情防控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一是,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箱”,落實降準降息政策。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優化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引導金融機構自主合理定價,維持存款市場競爭秩序,保持存款利率合理穩定運行,穩定銀行負債成本。通過提供低成本政策資金,支持和督導銀行機構給普惠小微企業、“三農”主體等提供低利率的貸款資金。3月份,廣東省轄內商業銀行新發放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47%,比去年同期下降27個基點。
二是,引導金融機構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2022年第一季度,人民銀行廣州分行促進金融總量平穩適度增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專精特新“小巨人”貸款同比增長七成,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累計投放再貸款、再貼現資金達454億元。
三是,實現對疫情可能觸發的應急場景和所涉國庫業務“兩個全覆蓋”。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迅速制定國庫疫情專項應急“三套預案”,包括防疫資金撥付應急預案、同城異地辦公應急預案、遠程接管應急預案,并組織開展應急實戰演練,為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國庫服務連續運行吃下“定心丸”。組織省內各級國庫第一時間開通防疫資金撥付“綠色通道”,主動對接財政部門的撥款安排,7×24全天候待命辦理防疫資金和重大民生資金撥付。在依法合規、自主協商前提下,對受疫情影響暫時遇到困難、有發展前景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保持其信貸穩定性,視具體情況給予延期還款、展期續貸、降息降費、征信記錄保護等紓困支持。一季度,銀行機構普惠小微貸款延期還本本金370億元。
2022年第一季度以來,疫情多點散發進一步加大了中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同時俄烏沖突持續也加大了全球通脹和經濟壓力。廣東省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此背景下,亟需進一步加大逆周期政策調節力度,通過降低綜合融資成本激發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同時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運用降準資金支持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和中小微企業。
面對嚴峻形勢,我們可以看到,人民銀行廣州分行需要深入落實穩健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的要求,加大穩健貨幣政策的落實力度,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突出“四個聚焦”,全力助企紓困,為穩定廣東宏觀經濟大盤、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堅持主動應對、提振信心,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控力度。
一是,按照靠前發力、協同發力、精準發力的總體思路,推動投融資在增量上適度增長、總量上結構優化、存量上結構調整。更好滿足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新市民的需求,不斷提升服務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
二是,繼續保持新增貸款適度增長,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營造適宜的金融環境。精準對接國家重大項目,做好專精特新“小巨人”領域的信貸投放,支持好適度超前開展的基礎設施投資。
三是,落實新出臺的降準政策,用好再貸款、再貼現、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碳減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科技創新專項再貸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更好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信貸規模保持平穩增長,加大對鄉村振興、普惠小微、制造業以及綠色、科技創新等領域的信貸投入,不斷加強對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金融支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