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曉波頻道年終秀現場,吳曉波演講指出,2016年,我們面臨著重重困難,中國經濟有可能繼續在下滑的通道里面,廣大的傳統制造工廠、服務企業的苦日子遠遠沒有到頭,甚至仍然暗無天日。
但是我們同時看到了新型的中產階級已經崛起,新的消費能力正在誕生,無論內貿還是外貿都存在著種種可能的變革性,所以我們說風非常大,就如里爾克的那句詩歌:我認出風暴而激動如大海/我舒展開來又蜷縮回去/我掙脫自身,獨自/置身于偉大的風暴中。
以下是吳曉波給出的2016年的8個趨勢,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略有編輯。
10月份瑞信曾經發布一個數據,當今中國有成熟購買能力的消費者是8億人,其中6億人是屌絲,另外2億人中的一大半,也就是1億以上屬于中產階級。這些人漸漸成為了中國主流消費的人群。消費升級的可能性,是因為在需求端,出現了億級中產消費階層,2016年將是新中產消費的元年。
所以當今中國所有的商品供應者、創業者,當你開始進行商業活動的時候,你首先要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是為誰服務,整個大市場已經被瓦解掉了。現在整個中國消費人群分成兩批,一批是屌絲經濟,一部分是中產經濟。中產經濟和屌絲經濟最大的區別我認為有三條:
第一,這一波是理性消費者。
第二,相信品質,不太相信價廉物美。
第三,圈層化。
這可能是中國消費升級最大的一個福音,我覺得這是2016年我們即將看到的一個景象。
過去的36年是產業商業時代,中國的創業者、企業家通過做出版社、家電、冰箱等等賺錢,所獲得的利潤大部分是由產業盈余產生的利潤。
2016年,我們將進入一個新的金融商業時代。互聯網金融、保險、理財產品等各種資產組合會大幅提升家庭理財的水平。
對創業企業而言,盡快地讓自己的公司、產品及服務證券化,是一個趨勢,并購將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另外還有新三板和戰略新興板,明年底新三板可能會超過8000家。 股權投資,應該會成為中國中產階層最重要的財富增長的點。
中國經歷了三個大的經濟型態的演進,從計劃經濟到商品經濟,再到市場經濟,如今可能出現了新的型態——社群經濟。
在互聯網前時代它是一個商品通過營銷找到人的過程,而即將到來的社群經濟是從人到物的過程。社群經濟的崛起,這可能是2016年即將開始的非常重要的事件。
馬化騰說未來的互聯網是什么,左邊內容,右邊連接,我愿意在中間加一個東西,叫做價值觀。社群就是因為價值觀而有了區隔群,當這些價值觀被確認之后會出現無數的商業模式。社群經濟就等于“圈層+電商”,這樣的概念在幾年前根本沒有出現,因為整個支付、商業模式沒有形成。所以,2016年將看到的非常重要的事情是,社群經濟將成為一種新的看上去每一個都非常小而美的商業實驗。
體育經濟是體驗經濟的一種。2016年有兩個非常重大的體育項目將舉行,第一個是奧運會,第二個是2018年世界杯預選賽。
2015年無數的資本跑到全世界購買最好的體育資源和體育公司。所以,隨著整個中產階級的崛起,人們的精神消費將極大的豐富,而精神消費中體育將成為剛需。所以2016年的體育產業將進入到爆發時期。
今年很多地方實體經濟非常困難,這樣的困難不是結束了,而是剛剛開始。未來五年的“十三五”規劃期中,傳統制造業和傳統服務業企業中的80%的人將集體被淘汰。中國未來創業者是替代式的變革,是一個新的人、新的商業模式、新的資本對舊的人、舊的商業模式和舊的資本的一次革命性替代。
未來是理性創業,野蠻成長時代將在2016年結束。那些講概念、玩花樣,做題材的創業者將離開中國產業的下半場。各位如果我們有一個好的商品,有一個好的產品,有一個好的服務,你一定在中國可以找到一個好的資本和好的消費者幫助你走的很遠。
2015年宏觀數據里面最難看的就是外貿數據。
過去一年里面,我們看到在商務部,在杭州市,在阿里巴巴這些企業的努力之下,我們形成了一個新的跨境電商的平臺。這次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點,所有的政府部門的服務全部在一個窗口進行,這個改革實驗基本已經完成。當所有的信息在一個窗口出現的時候,就代表著我們未來的外貿平臺將涉足到交易的內部,大數據將是交易平臺的新驅動力。
2016年有可能成為中國制造重新出發的一年,如果跨境電商平臺的規模能達到2000億,三年內中國的外貿經濟將煥然一新。
2016年,人民幣和美元之間的競爭關系將變得非常敏感和非常的尖銳。隨著我們的跨境電商戰略實施,中國外貿可能在未來幾年內得到復蘇機會,而美元升值會讓之間的博弈非常不確定。
人民幣資產的配置和美元資產的配置是一個我們需要重新學習的問題,我們一方面要享受中國經濟成長所帶來的福利,同時我們也要學習享受人民幣在全球范圍內跟美國博弈所帶來的福利。
互聯網經濟很長時間被叫做虛擬經濟,但今年互聯網經濟已經不再是虛擬經濟,它首先沖擊的是購物,然后沖擊了服務,再接著沖擊了金融,最后沖擊了實體經濟。互聯網非常鮮明的、階段性的對整個產業經濟形成了碾壓,并將從一個虛擬經濟變成一個新的實體經濟。
我們在2016年會看到硬件革命,今年我們發現有很多的企業在進行這方面的實驗。移動應用會大規模地豐富,可穿戴設備在2016、2017年的某一個時間點以某種方式最終改變了我們所有的商業生態。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轉自吳曉波頻道公眾號,略有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