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蘋果中國官網?? 正式上線 Apple Pay 頁面 ?,介紹了 Apple Pay? 和中國銀聯合作 ?的情況下中國的 iPhone 用戶將如何享受移動支付的便利。
在最受人關注的線下交易場景,銀聯多年布局,和蘋果屬于競爭關系的的 600 萬臺閃付 POS 終端,最終還是選擇無縫和 Apple Pay 相容,不過,這次合作并不是排他的,就在同一時間,閃付也把終端開放給了安卓系手機廠商?? 三星 ?。

從技術層面上,蘋果的 Apple Pay 確實是最方便的一個,熄屏狀態下接觸支持 NFC 的 POS 機——亮屏,掃指紋——完成支付,加上 iOS 本身是封閉花園,如果你信賴蘋果,那么它的安全性就是所有方案里最高的。而無論是銀聯自家的移動錢包閃付還是支付寶微信,在操作上都沒有 Apple Pay 便捷。前者需要用戶將一定金額轉存到閃付芯片里,卡片遺失不補;后者則需要亮屏——解鎖——找到相應應用——進入錢包——選擇主動掃碼/被動掃碼——等待手機驗證碼(大額交易)——輸入密碼(小額免密)。我之前非常懷疑被動掃碼的安全性,因為即使用戶這一端沒有網絡,支付依然可以完成,而支付的憑證就只是帳號專屬的二維碼。
即使支付寶和微信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弊端,回顧這一年,也就是從蘋果推出 Apple Pay 到正式入華的這段空窗期,他們卻是干掉錢包的先鋒隊,各種?? 補貼 ?和? 病毒營銷 ?培養了許多沒有現金不帶錢包的都市人。熟人發微信紅包,陌生人支付寶轉賬,面對面交易直接繞過銀行在支付平臺完成,已經是很多人的習慣。在氣勢洶洶的阿里騰訊面前,蘋果銀聯連橫應該是最好的結果。蘋果方面如果單打獨斗更新終端設備,時間和預算都是耗不起的,銀聯只靠它的閃付系統也沒有辦法撼動 AT 的力場。
蘋果空降,無縫(或者只有簡單培訓成本的)接入的海量終端既是優勢,同樣也是短板。Apple Pay 對設備有限制,或者 iPhone 6 以上,或者 iPhone 5、5c、5s 加蘋果表,銀行卡支持范圍與 Apple ID 注冊國家綁定,如果我的 Apple ID 注冊成美國帳號,那么至少目前我是沒有辦法綁定中國銀行發放的卡片的。此外,非 iPhone 使用者自然也被排除在享受服務的范圍內,不過不用擔心,2016 年,我們一定會看到那些公布已久,因為各種原因在今年沒有推廣開來的 mPay,miPay,Samsung Pay 等等各種 Pay 斗得你死我活。
因為 Apple Pay 受益的,還有 NFC 這個曾經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小眾近場通訊技術。小米從小米 4 開始就放棄了 NFC,連同后面頂配旗艦 Note 也是如此,原因就是“用的人少”(雷軍語)。2015 年,線下使用情景依然是二維碼的天下,甚至出現了肉推這樣的怪現象。蘋果 Apple Pay 是否能影響更多的用戶習慣于用手機“碰一下”,就像現在的“掃一下”一樣,這對于整個 NFC 產業是相當有影響力的,因為 NFC 并不只是支付,未來的場景也會隨著開發者的理解變得更加廣闊。不過 NFC 也有可能和蘋果曾經推出的 iBeacon 一樣,在 2015 年并沒有因為蘋果代言而像想象中那樣火爆起來。

回到線上,Apple Pay 也提供了移動電商支付的接口,這就給一些獨立電商提供了另一種渠道,這個渠道免去了跳轉、驗證的過程,可以直接完成支付,雖然國內已經有類似于 Ping++這樣的第三方開發接口可以實現應用內不跳轉直接進行各種支付渠道的支付過程,但是也因為第三方限制暫時無法接入指紋驗證這樣的快捷環節,不過總體來說,外來的蘋果和本土的支付服務并沒有什么大的區別。
無論如何,Apple Pay 總歸是來了,移動支付的大趨勢已經不可逆轉,靠譜程度高于“平板是 PC 的未來”,在明年,我們會看更多的人拿著自己的手機,進行著無論線上購買還是線下支付。蘋果強于其號召力,而國內公司的機動性和執行力更強,無論如何,2016 年的移動支付,正本戲才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