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新力量」欄目由阿里云創新中心全新出品,挖掘創業者和企業創新背后的故事,以訪談、直播等形式,多視角、多緯度進行價值報道,讓你聽到創業者的真實聲音,看見科技創新的力量。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即“萬物互聯”。目前,物聯網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等通信感知技術,廣泛應用于網絡融合中,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伴隨物聯網應用日漸走進社會生活,其安全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關注。
《看見新力量》采訪了2021阿里巴巴諸神之戰全球挑戰賽東北賽區總決賽三等獎獲得者——吉林省信睿網絡信息安全有限公司創始人崔洪權,一起了解物聯網安全領域的創新。
吉林省信睿網絡信息安全有限公司創始人崔洪權

傳統的網絡安全問題人們并不陌生,諸如信息泄露、賬號密碼流失一類新聞屢屢見諸媒體,而公眾并未充分了解物聯網安全問題存在更大隱患。崔洪權先生表示,智能攝像頭是物聯網安全最典型的案例,“攝像頭安全是物聯網問題之一,黑客一旦侵入家用攝像頭內,就可以實時監控你家里的一舉一動,赤裸裸演變成現場直播。”這樣的危險,同樣來自目前正流行的智能音響等產品,“目前國外產品也已爆出漏洞,黑客可以監控你所有的談話。”
如果再把范圍放大,與物聯網相關的智慧農場、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慧家居、智慧工業、車聯網等場景,全都在黑客惡意攻擊“射程”內。比如“智慧信號燈,跟傳統信號燈有所不同,它將互聯網數據與交通信號控制系統直接互聯,一旦被惡意攻擊,那城市交通就會癱瘓”。崔洪權對此很擔心,“這些關鍵基礎設施一旦受到攻擊,危害不敢想象。”
崔洪權及吉林省信睿網絡團隊,所做的是通過技術手段,將上述應用場景為研究對象,去防范無孔不入的物聯網安全風險。并與各大高校、科研機構、政府、企業均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將互聯網、物聯網安全、代碼審計、滲透測試、安全加固、網絡信息安全培訓等作為核心業務與發展方向。

憑借多年積累和苦心研發,目前的吉林信睿網絡能為高校、運營商、政府(公安)、企業,提供最前沿的符合國際水準的物聯網安全解決方案。其中,國內首款“物聯網安全攻防系統”,是團隊歷時2年重點打造的拳頭產品,主要針對高校培養安全人才的應用場景。它的正式推出,將成功破解國家急需物聯網安全人才的問題!

吉林省信睿網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底,發展三載有余,但這家初創公司卻有著極致理想,誓做物聯網安全領域的佼佼者。崔洪權說道: “公司定位于專注物聯網安全,努力做行業的領頭羊,比如說網絡消費就會想到淘寶,說移動支付就想到支付寶,那么說物聯網安全,就一定要想到信睿。”?
信睿的底氣從何而來?通過創始人崔洪權介紹,信睿的團隊對物聯網安全細分領域的足夠專注,也具備“創新力”這一優秀特質,他表示:“目前信睿做的都是行業從0到1的事,研發的產品現在市面上根本找不到,全部為原創。公司始終都堅守研發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創新是團隊最獨有的特性這一理念。”
而信睿更大的背書還來自“頭雁”崔洪權本人,他是資深網絡安全專家,擁有國家發明專利。創業前有著10余年網絡安全、物聯網安全實操實戰經驗,并在國外學習過安全技術、安全管理,曾親自或指導隊伍參加CTF等國際安全領域賽事,多次斬獲行業大獎。并于吉林大學、東北師大等高校任職授課,他本人不但有著非常完備和成熟的理論體系,并且對于行業更是保持著長期觀察,對安全趨勢判斷非常精準。
“我創業是為了一種情懷,想用10年積累的技術,對行業略做微薄貢獻,也希望可以培養更多人才,保障物聯網的安全使用”,崔洪權先生預測到,物聯網產業2023年將進入爆發期,相伴而來的安全問題將快速上升,作為信息安全從業者,一定要保持足夠的警惕!


今年10月,2021阿里巴巴諸神之戰全球挑戰賽,在長春舉行東北賽區總決賽,吉林省信睿網絡——物聯網安全攻防系統榮獲三等獎。崔洪權先生覺得這次獲獎是創業以來最快樂時刻之一,“那是整個行業對我們的一個肯定和認可,也更加堅信大家所堅持的路沒有錯。”
與會專家紛紛點贊信睿,并向崔洪權致賀,認為參賽項目有效解決了行業痛點,是應對物聯網安全人才嚴重不足、新興學科師資隊伍缺乏的問題的理想解決方案。
崔洪權先生表示,目前利用高校優勢,向社會輸送大批安全人才,是應對物聯網安全問題最有效的路徑,但高校自身也存在諸多困難,需要外部提供相應支持。比如,在高校物聯網安全教學的實踐操作中,需要采購大量的物聯網設備,這是一項不菲的開銷。老師稱“一個班級40名學生,要研究路由器,就要買40個路由器,這還僅僅是針對某個品牌一個型號的路由器,如果要購買各類物聯網應用硬件,那種類更繁多、數量更龐大。”
面對這一難題,信睿網絡卻另辟蹊徑,采用“虛擬化”的做法,即虛擬化所有物聯網產品和設備,“本靶場結合實際漏洞模擬真實的物聯網設備,在沒有硬件情況下,通過平臺實現物聯網設備的一些使用功能,滿足對其進行漏洞的挖掘、漏洞的研究和學習的需要。”
而信睿的技術團隊會緊跟最新漏洞情報,針對0day、1day、Nday進行深入分析,并轉化為漏洞靶場,保證教學與行業同步,本系統也可結合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智能家居沙盤進行聯動,展示物聯網面臨的安全問題。
另外,針對市面上的課程主要針對PC、Android端,信睿網絡根據高校教學要求,自主研發了全網首套成體系的物聯網課程,并錄制初級、中級兩套物聯網安全視頻課程,覆蓋硬件、協議、固件部件、云端、APP五個層面。目前,視頻課程和虛擬環境全部搭載在自研的物聯網攻防系統平臺上,滿足高校教學使用。
崔洪權先生還親自編寫物聯網安全教材,2022年將出版。這套教材更偏重實戰,改變現存教材偏理論性的現狀,教材可搭配物聯網攻防系統使用。他本人希望通過這些努力,用實際行動助力高校培養人才,對物聯網安全產業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團隊都是95后,很年輕也富有創造力,有什么問題,我們在一起討論,針對項目確定思路后,大家進行表決。”提到自己的團隊,崔洪權非常自豪,覺得他們一向能征慣戰。“公司團隊%80都是技術人員,而且都是多面手,不止是傳統的研發崗,還要懂攻懂防,可以做這一整套的產品。”“95后團隊”對吉林信睿網絡的產品研發、搶占市場功不可沒,也是崔洪權實現“做物聯網安全行業領頭羊”目標的資本。他們在困難中前進,久經磨礪。
創業初期,羽翼未豐的吉林省信睿網絡面對的困難數不勝數。除了人員、房租、水電等帶來的資金負荷以外,還面臨著“招人難”、“拿項目難”。“招人難”是因為目前人資市場的物聯網安全人才較少,而“拿項目難”,則是因為小公司沒有雄厚的品牌影響力,易導致客戶不信任。對于這類難題,崔洪權先生說:“我們拿到一個項目就是干,讓客戶覺得服務是有保障的,慢慢地口碑也有了,后來老客戶不斷介紹新客戶,現在我們也是越來越好。”
而信睿網絡最引以為傲的便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創新”,這“創新力”的提升是團隊研發探索過程中付出了很多代價才換來的。“我們在做0到1,想做一款產品,可市面上根本沒有可參考的資料,只能自己一步步踩坑,一款產品的研發和不斷打磨,就需要投入比別人更長的時間。”崔洪權先生還提到,從技術人的單一思維向商業思維進行轉換,這個過渡期對自己也比較艱難。哪怕合同的簽訂,創業初期他都不是很懂,有一個項目就差點因為合同問題而拿不到回款。
種種的困難,讓團隊幾次都走到解散邊緣。有一次讓崔洪權先生印象最深,為了完成一個“必須得接”的項目,團隊奮戰了兩晝夜,熬夜時實在困得受不了時,大家就輪流在躺椅上瞇一會兒。項目只給兩天時間,為什么“必須得接”?因為公司資金鏈下個月面臨斷裂,“創業的前提是活著”,崔洪權先生從此深刻理解了這句話,他也非常感恩能與自己并肩作戰的團隊,“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團隊風風雨雨一起走過,特別感謝團隊,一直相信我,陪我走到現在,希望未來的路一直并肩走下去。”
現在的吉林省信睿網絡公司,可謂是風雨之后見彩虹,產品不斷得到市場接受,服務不斷得到客戶認可。為了實現“把整個行業生態帶起來”的創業初衷,公司還連續幾年自費舉辦“信睿網絡安全沙龍”,在當地形成較大行業影響力,隨之信睿的品牌力也日益凸顯。
對公司的這些新變化,崔洪權非常高興,“業內都知道有家公司對物聯網安全這一塊很專注,叫信睿,還知道我們參加過什么大賽,拿過什么大獎,我當然也很自豪。”

崔洪權先生十分感謝幫助過吉林信睿網絡的朋友們,比如所入駐的阿里云創新中心,在工商、稅務、法律、政策、資金等方方面面,給予他們大力支持。有了這些支持,吉林信睿可以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放在產品研發和核心業務上。
對于新晉創業者,崔洪權也樂于分享經驗:首先,創業是一條很艱難的路,做之前要判斷自己是否適合創業,能否承受創業過程中的巨大壓力;同時,要具備創業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并且,要選擇好自己的賽道,規劃好未來公司是否借助資本來發展;如果是創業的小白,可以依托阿里云創新中心這樣的專業孵化器,可以規避掉創業初期的“很多坑”。
從大學開始,崔洪權就一直致力于國家信息安全領域的發展。他說自己是個“不甘于平庸的人”,做技術時就一直在嘗試,不斷進行突破。現在經營企業,也希望有新的追求,公司一定要以實現社會價值為前提。
期待物聯網能在未來數字化生活中更加精彩,也期待信睿網絡能推動整個物聯網安全行業的發展,正如他們的使命:專注物聯網安全,讓人們生活得更加安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