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7年第一家科技企業孵化器誕生至今,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已走過三十余年的發展歷程。截至2020年底,全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總數達5843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1287家,在孵科技型中小企業23.3萬家,創業帶動就業作用及科技支撐經濟發展效果顯著,在孵企業科技含量進一步提升。
隨著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轉變,科技企業孵化器已成為推動雙創升級的重要載體。為了提升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服務水平及服務效率,促進科技企業孵化器高質量發展,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等單位在科技部修訂印發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辦法》基礎上出臺了《科技企業孵化器服務規范》(GB/T39668-2020),從技術層面對孵化器組織機構、服務人員、場地及設施設備、制度建設、服務流程、服務內容、評價與改進等進行規范。
為進一步讓全國孵化載體深入了解《科技企業孵化器服務規范》標準的主要內容及實施意義,12月23日,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孵化器管理處副處長孫啟新對《科技企業孵化器服務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做了宣貫解讀。

孫啟新介紹,國家重點推動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標準化建設,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服務標準來規范孵化器行為。
我們發現,一方面有些地方的孵化載體長期閑置,另一方面有些地方一座寫字樓、一個空間場地掛上“創新空間”“眾創空間”的牌子就自稱“孵化器”。這嚴重影響了孵化器行業的發展。這些問題促使我們必須建設一套統一的服務標準來推動孵化器行業進一步健康發展。
第二,孵化器行業整體的服務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了縣區級、地市級、省級、國家級孵化器的管理體系。然而,對于一些剛剛進入創業孵化行業的機構或載體來說,它們的服務能力往往還達不到孵化器建設的基本要求。我們希望通過服務標準化進行門檻設置,即從入門第一步就做好把關,提升孵化器行業的整體質量。
第三,國家高度重視標準化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標準化事業進入全面提升期。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標準化建設。標準助推創新發展,引領時代進步。科技創新創業服務是現代科技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的重要支撐,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縱深開展的基礎保障。科技創新創業服務的主旨是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企業提供創業孵化、技術轉移、人才培養、科創金融以及網絡平臺等方面的專業化服務。然而,這些服務從空間外形看不到,只有通過內涵即服務來衡量,所以開展體系化的標準建設工作是提升科技創新創業服務能力的重要手段。
此外,李克強總理曾在2016年“雙創周”期間專門對科技創新創業孵化載體的標準化建設工作予以了關注。
2020年科技部在向李克強總理做《科技部推動科技“雙創”工作情況的報告》中專門對成立相關領域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推動成體系的科技創新創業服務標準化工作做了匯報。李克強總理還做了批示同意。
所以,此次《規范》的出臺一方面落實了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行業健康發展的現實問題。
在宣貫解讀過程中,孫啟新還對《規范》實施的三點意義進行了講解:
第一,推動行業規范化,高質量發展。《規范》解決了科技創業孵化服務行業無標可依的現狀,有助于規范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服務與管理,以及相關管理機構的服務行為。此舉將提高科技企業孵化器行業的服務質量,從而推動科技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
第二,加強科技創新創業服務的交流和推廣。通過推動國內科技創新創業服務的規范化,推廣先進的科技企業孵化服務經驗,也將有助于加強國際標準化交流。
第二,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向縱深發展。在科技企業孵化器領域先行示范,從而帶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服務的全面規范化提升,最終有助于推動經濟社會創新發展。
《規范》從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服務保障、孵化服務通用流程、服務提供以及評價與改進四個方面做了規定。孫啟新對這四個方面進行了重點解讀。其中對于服務提供,孫啟新表示,創業輔導服務、技術創新服務,投融資服務,推廣對接服務,商務服務,物業服務等是孵化器的基本要求。如果這幾點都做不到,那就不是孵化器。
孫啟新表示:“孵化載體與寫字樓最大的區別,就是孵化載體要求入駐企業符合本地產業的發展需求,符合相關的入駐標準,符合各地的發展導向?!?/strong>
孫啟新介紹,《規范》從企業開始招募、申請受理到評估篩選等服務流程中就明確規定,太大的企業和成立時間太長的企業,以及成長性不夠的企業不適合入駐。未成立企業的,目前在大多數孵化器里面有一個小空間可用于早期創業團隊的培育。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