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頭條消息 ,為進一步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含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帶動更多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近日工信部制定了《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以下簡稱《實事清單》)。
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通知的形式,專門向各地各部門印發了《實事清單》。《實事清單》提出了要落實的10項實事、31條具體任務。通知還要求,各部門各地政府分別于2021年底、2022年底將落實情況報送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這10項事實分別為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完善信貸支持政策、暢通市場化融資渠道、推動產業鏈協同創新、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推動數字化轉型、加強人才智力支持、助力企業開拓市場、提供精準對接服務、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
每一項實事還有若干具體任務,這些任務都分別落實到了財政部、工信部、稅務總局、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等部門和地方政府相關部門。
比如,在“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實事下,還具體安排了兩條任務。
一是2021年底前,中央財政安排不少于30億元,支持1300家左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簡稱“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為其提供“點對點”服務,同時引導地方財政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支持力度。此條具體任務由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落實。
二是開展稅收服務“春雨潤苗”專項行動,開通稅費服務直通車,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點對點”精細服務,建立“一戶一檔”,實施“一戶一策”,進行滴灌式輔導培訓,推送紅利賬單,確保稅費政策直達快享、應享盡享。此條具體任務由稅務總局負責。
近年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以專注鑄專長,以配套強產業,以創新贏市場,是中小企業中的優秀代表。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著力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加強專精特新“小巨人”培育扶持和示范引領,目前,已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762家,帶動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萬多家,入庫企業11.7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呈現“5678”的特征,超五成研發投入在1000萬元以上,超六成屬于工業基礎領域,超七成深耕行業10年以上,超八成居本省細分市場首位,平均研發強度超7%,平均擁有有效專利超50項。“專精特新”已成為中小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普遍共識和必由之路。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總量增長和質效提升,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中發揮更大作用,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相關部門開展深入調研,系統梳理企業集中反映的痛點難點問題,在注重措施精準性、針對性和落地性的基礎上,研究形成《實事清單》,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營造更好更優的發展環境。
《實事清單》的總體思路是從政策、服務“雙管齊下”,著重加強制度創新、實施精準扶持、集聚服務資源,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切實增強和提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獲得感、滿意度。
《實事清單》重點從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引領。圍繞企業集中反映的融資難融資貴、創新成果轉化難、技術服務支持不夠、市場開拓遇冷、專業人才不足等難題,綜合考量、精準施策、集中發力,確保各項實事任務抓得實、落得下,讓中小企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實事清單》也堅持創新思維,突出亮點。聚焦中小企業發展長期面臨的制約阻礙,著力推動制度創新、機制創新,“一企一策”定制專屬服務包,實施“專精特新萬企行”、雙向“揭榜”等新舉措,探索開辟掛牌綠色通道、申報項目加分等扶持政策。
《實事清單》還堅持政府引導、多方參與。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加強多部門協同聯動,鼓勵地方結合實際、因地施策、創新探索務實舉措,最大限度發揮政策疊加效應。集聚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專業服務機構等多方優勢資源力量,提供針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特點的個性化、專業化的深入服務。
相關閱讀:
https://www.miit.gov.cn/jgsj/qyj/wjfb/art/2021/art_60e17d0e2bb14a859cb0831243e2b9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