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真是大雜燴,容納了雞蛋第一股、料理第一股、漢堡包第一股------據說有一家專門討債的公司也在沖刺新三板,并有望成為討債第一股。
另外,還有一家專門生產割男性包皮器械的企業,也在新三板發布了公開轉讓說明書,上市“指日可待”!
正在“敲響”新三板大門的企業,沒有你想不到的,只有你不知道的!這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今天,嘯侃君要介紹的是一家賣粥的企業,正在謀求在新三板掛牌,它的名字叫同福碗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同福碗粥”),范冰冰代言這個品牌,當然,這家公司也許對于不是“吃貨一族”的讀者來說,會顯得有點陌生。
但沒關系,各位讀者一定對娃哈哈、達利園或銀鷺“耳熟能詳”吧,目前這三家和同福碗粥一樣,都是粥產品的主要品牌,只不過包裝形式不一樣而已。

那這樣公司業績如何呢?2014年,同福碗粥全年創收4.95億元,和2013年相比增長了1500萬元左右。
但今年,同福碗粥的營業利潤(注:下面嘯侃君會專門講營業利潤和凈利潤的區別)卻不到751萬元,和2013年2835萬元相比,跌幅超過70%。

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來看看同福碗粥自己的解釋。它說主要原因是,2014 年國家宏觀經濟形勢不佳,為了穩定收入,公司加強了促銷措施和加大了廣告宣傳力度,使得當年的銷售費用大幅增加,盈利情況和2013 年相比有較大下降。
看來經濟形勢不好,不管是地產公司,還是乳企,抑或是粥企,都在想盡辦法促銷、促銷再促銷,或者砸錢投放廣告、再投放廣告,招數原來都是一樣的,也是醉了!
[粥品2014年創收3.65億]
大家知道安徽省蕪湖市下轄的繁昌縣嗎?古稱春谷,西漢時就已經建縣,“繁昌人字洞”是迄今亞歐大陸發現最早的古人類活動遺址。同福碗粥就坐落于此!
這家公司注冊資本約為7424萬元,這在新三板中算是比較高的了,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是劉山國。
劉山國是軍人出身,曾任職于天津警備區獨立師,目前還擔任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劉山國把袁隆平請過來,擔任同福碗粥的企業顧問。

成立于2007年的同福碗粥,顧名思義,主營業務就是粥品系列以及其他輔助類產品、植物蛋白飲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以2014年為例,同福碗粥的營業收入約為4.95億元,其中粥品、飲品和其它分別約為3.65億、0.99億和0.17億元,粥品可謂是“一家獨大”!
雖然知名度遠不及娃哈哈、達利園,但同福碗粥確實是國內碗粥的開山鼻祖,那句“人間有真味,同福一碗粥”和“味兒好 胃更好”的廣告語,各位讀者應該有聽過的。

說到這兒,嘯侃君就要簡單地介紹一下粥類產品的不同包裝形式了。按照包裝形式劃分,國內粥類產品分為碗粥、罐粥和沖泡粥;若從功能上分類,有八寶粥、甜品粥、養生粥、健胃粥等等。
實際上,在粥品行業發展初期,產品主要以罐裝八寶粥為主,娃哈哈、達利園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這是因為上世紀80年代周期,八寶粥的概念和產品從臺灣引入大陸后,便以馬口鐵罐式包裝出現在大眾視野內。
但馬口鐵罐式八寶粥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由于是金屬包材,無法直接微波加熱,所以食用不方便;另外,使用罐子包裝,也不符合國人傳統的飲食習慣。
作為后進入者的同福碗粥,推出了以新型復合材料為包材的高阻隔碗粥,彌補了二十多年來罐粥的不方便、不易加熱、不易食用、口味單一等不足。
基于此,同福碗粥才能在“強手如林”的粥類市場中廝殺出一條血路來,這也充分說明了紅海中總有藍海,只要你能發現市場新的需求,但目前行業內企業尚無法滿足,你又能創造性地滿足這個需求,你就可以崛起。
那我們現在來看看整體粥類產品市場格局,從八寶粥單品來分析,娃哈哈、銀鷺的銷量相對較高。
如果從整體銷售額來看,娃哈哈和銀鷺組成了第一集團軍,同福碗粥與達利園屈居在第二集團軍行列內。

但要強調一點,同福碗粥的殺手锏雖然是碗粥,碗粥產銷量以及市場占有率在全國居于領先地位,可同時,同福碗粥也有罐粥,只不過體量較小而已。
遺憾的是,同福碗粥并沒有透露,一年里到底有多少收入來自碗粥,又有多少收入由罐粥貢獻,不知道日后會不會補充這部分信息。
[依靠政府補助“裝點門面”]
嘮了大半天,還沒進入正題,讀者想必有點急了,但其實上面那些信息也都是有用的,否則下面這些內容,會讓人讀的如墜云里霧里。
折騰了這么多年,同福碗粥的業績如何呢?2013年和2014年,同福碗粥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4.81億和4.95億元;凈利潤各自約為4335萬和2044萬元。

細心的讀者一定發現了,同福碗粥2014年凈利潤同比跌幅超過了50%,這也就是腰斬的水平啊。為啥呢?
導語中也說了,2014 年國家宏觀經濟形勢不佳,為了穩定收入,同福碗粥加強了促銷措施和加大了廣告宣傳力度,使得當年的銷售費用大幅增加,盈利情況和2013 年相比有較大下降。

你是不是覺得2014年同福碗粥的凈利潤,下滑的有點慘不忍睹,但還有更慘的呢。
2014年,同福碗粥的營業利潤不到751萬元,和2013年2835萬元相比的話,跌幅近73.51%。
這里嘯侃君就要補充一下了,營業利潤和凈利潤之間的差別,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等于利潤總額,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就是凈利潤了。
術語太多,看著頭疼,咱們通俗理解一下。打個比方,上班族每個月的工資是收入,刨除房租、飯錢、交通費等等之后,剩下的錢就是營業利潤了。
但如果街道辦事處給了幾塊錢的補貼(相當于企業獲得的政府補助)或是買彩票中了獎,這些就算做“意外之財”,相當于營業外收入;如果馬路上不小心碰了一下老太太,賠了人家幾千塊錢,這是“飛來橫禍”,歸入營業外支出,一加一減之后就是利潤總額。
但咱們作為守法公民,雖然賺的不多,但也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啊,這就相當于企業的所得稅費用,扣除之后就是凈利潤了。
讀到這兒,各位讀者搞清楚了營業利潤和凈利潤之間的區別了吧,也就是說,看一家企業盈利能力,一定要對比看營業利潤和凈利潤兩個指標,營業利潤沒有太多意外因素影響,更為純粹,也是判定企業盈利水平的最直接指標。

那讀者就要問了,2014年,同福碗粥凈利潤約為2044萬元,為啥營業利潤卻不到751萬元呢?因為政府補助在作怪。
前面我們提及了,同福碗粥坐落在安徽省蕪湖市下轄的繁昌縣,那同福碗粥為啥要在這里安家落戶呢?
原來如此,同福碗粥是安徽省招商引資項目。同福碗粥也說了實話,自落戶安徽省以來,不斷獲得繁昌縣政府、蕪湖市政府、安徽省政府的資金補助,有力推動了公司技術、產品研發及生產經營。

那到底每年拿了多少政府補助呢?
2013年和2014年,可以計入營業外收入的政府補助,金額各約為2284萬和1592萬元,占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44.49%和67.94%,這幾乎是“半壁江山”的感覺,有木有!
所以,同福碗粥自己也提醒新三板的投資者們,公司存在過度依賴政府補助的風險。一旦未來不能獲得政府補助或者獲得的政府補助顯著降低,將對當期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政府補助算是“內憂”,同時,同福碗粥也面臨著“外險”!我們之前講了,目前娃哈哈、達利園主要賣的都是罐裝八寶粥,作為中國首個碗粥品牌,同福碗粥則聚焦碗粥。
但中國企業“山寨”、“復制”、“粘貼”能力是相當強大的,無論是阿里巴巴,抑或是百度,再或者是滴滴、快的,都是“山寨”了國外品牌,如亞馬遜、谷歌、優布。
中國企業有沒有創新能力,嘯侃君不敢多說,但“山寨”的本事,外加一個“價格戰”的水平,絕對甩出美帝國主義幾條街去。同福碗粥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正如同福碗粥自己所言,如果現有市場競爭者通過低價策略爭奪市場份額,或其他投資者基于對行業的良好預期而新進入該行業,可能會加劇該行業的競爭,從而對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一定不利影響。
最后,嘯侃君祝福這家依靠創新能力而崛起的中國首個碗粥品牌,能夠繼續茁壯成長,希望不要成為被“山寨”的又一個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