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云網北京】9月6日報道
看似“遙遠”的文化保護、傳承與弘揚,如今在“指尖”就能完成。9月6日,2021年“99公益日”之際,敦煌研究院與騰訊聯合推出的首個公益趣味文化互動——聲動畫語,在「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上線,以動畫形式講解莫高窟第156窟的壁畫故事,用戶“動動手指”,不僅能夠全方位領略敦煌壁畫內容,參與敦煌文化相關的問答,還能夠募集善款,實實在在地為敦煌石窟保護貢獻自己的力量。成為千年文化遺產的“數字供養人”。
敦煌研究院參與騰訊“99公益日”帶來的驚喜遠不止于此,為了回饋廣大用戶對于敦煌石窟保護的支持和關注,雙方還將聯動發布文博行業首個公益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通證),限量9999份。9月9日當天,用戶在「云游敦煌」小程序參與文化問答互動,即有機會獲得敦煌“數字供養人”典藏版NFT:帶有敦煌莫高窟第156窟的全景數字卡片。對于所有“數字供養人”來說,它將會是一份稀有且具有文物價值的敦煌數字藏品。
此次公益文化互動的內容創意是基于莫高窟第156窟展開,作為展現古代敦煌社會繁榮穩定的長卷,窟中《張議潮統軍出行圖》與《宋國河內郡夫人宋氏出行圖》展示了宏大的具有歷史意義的場景,開創了敦煌石窟出行圖之先河。借助這次項目,敦煌研究院與騰訊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敦煌壁畫中的深厚內涵與豐富的歷史文化內容。
伴隨用戶指尖輕輕一點,一枝草葉頂形發簪緩緩落下,與其他發簪組合成為一個完整的扇形,隨即旋轉閃爍,光芒沖向全屏,動畫短劇開場了。在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趙聲良先生的生動介紹下,「云游敦煌」“聲動畫語”讓壁畫“活”了起來,用戶可以通過觸點的方式進入到不同的篇章中,欣賞敦煌壁畫中晚唐時期的生活場景,并獲得有關于當時社會民俗、服飾等相關文化知識。
在觀看完“聲動畫語”每一段動畫后,用戶可以通過參與文化問答挑戰,為中國敦煌石窟保護基金會募集善款,用戶答對題目越多,募集到的善款將隨之增多,款項將由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直接出資。所有募集到的善款,都將用于敦煌莫高窟第427窟、145窟、138窟的數字化保護工程。通過這種方式,讓每一位參與的用戶,都能夠用自己的知識,為石窟數字化保護助力,成為新時代的敦煌“數字供養人”。
“聲動畫語”讓用戶獲得了與敦煌文化對話的機會,“做公益、行好事”也不再是說說而已。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先生表示:“借助這次「云游敦煌」‘聲動畫語’的推出,我們希望讓更多人看到敦煌莫高窟中所蘊含的多元價值,更通過問答的方式讓用戶與敦煌文化‘互動’,同時還為保護敦煌石窟募集善款,對于敦煌文化的保護和弘揚是一次非常好的嘗試”。
在保護、傳承千年文化遺產的“意義”之外,“有意思”也成為了此次公益行動的標簽,刷新用戶對于公益實踐的固有認知。除了創意互動帶來的新奇體驗,敦煌研究院與騰訊在“99公益日”還將發布文博行業首個公益NFT。9月9日9時開始,用戶在「云游敦煌」小程序參與文化答題即有機會獲得這款限量數字藏品。這份NFT藏品生動呈現了《張議潮統軍出行圖》與《宋國河內郡夫人宋氏出行圖》壁畫的細節,并首次讓用戶在線上觀看到敦煌莫高窟第156窟的全景。
借助騰訊云至信鏈的區塊鏈技術加持的NFT(非同質化代幣),將傳統文化內容的分享演變成為由官方記錄的、可收藏、可追蹤的數字資產。兼具文化傳播與保護的功能,真正地給予用戶一份獨有的數字禮物。
這是敦煌研究院官方小程序「云游敦煌」在“文化+科技”融合上的又一個首創。作為敦煌文化在移動數字端的重要平臺,「云游敦煌」上線至今,已有超過4400萬用戶瀏覽。小程序借助新的科技手段對敦煌文化進行創新性轉化,激發微信平臺10億用戶的“能量”,不斷打造文博小程序的創新標桿,為文化傳播帶來全新的路徑。
“繼新年的‘點亮莫高窟’活動后,這次我們再度探索區塊鏈技術與文博產業的創新融合,用NFT這種新方式鼓勵大家參與公益日善行,成為敦煌的‘數字供養人’,支持敦煌的數字化保護,” 騰訊集團市場與公關部總經理李航表示,“未來,通過‘新科技’與’新文創’的融合,我們將在公益場景下展開更多創新探索,為千年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打開新的想象空間。”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俞敏洪流露退隱之意?稱自以為是的努力,已成為新東方發展的障礙》的文章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闊別五年重返網約車!周航掌舵曹操出行》的文章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加速布局芯片!小米入股芯片公司尊湃通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