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報記者 陸璐 實習生 張碩 發自深圳
9月15日,第三屆全國雙創周深圳會場開幕。 “那個場面從沒見過,基本上人挨人,擠都擠不進去。”董霞回憶起去年全國雙創周深圳主場開幕時的情景。她是深圳勇藝達機器人有限公司的市場經理,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會場參觀了十幾家創業公司,并摸了勇藝達的機器人“小勇”的頭。這款機器人在當屆現場就賣出400多臺。
今年不太一樣。全國雙創周主場從深圳換到了上海,深圳分會場的地點也從深圳灣創業大街換到了會展中心8、9號館。同期展出的,還有2017珠寶博覽會和美食博覽會。相比去年超過50萬和前年27萬的參觀人次,場面略顯冷清。
雙創周已舉辦到第三屆。2015年全國雙創周正值李克強總理提出“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不久。如今三年過去,人們對口號早已不再陌生。同時經過三年沉淀,無論創客空間和項目,還是政府的扶持政策,在經歷一段時間的“過熱”之后逐漸進入“常態化”。
泡沫正在退去。這點在深圳表現得尤為明顯。
創業成為一門生意
8月15日,創業黑馬在深交所創業板正式掛牌上市,首發1700萬新股,成為國內第一家創業服務領域的上市公司,此后連封20個漲停板。
這家公司比競爭者更早發現了“創業服務”這門生意。盡管2008年成立時團隊僅十幾人,但創業黑馬在幾年間迅速發展成一個集創業輔導培訓、公關推廣、社交等為一體的創業孵化器。
看中這門生意的不只是創業黑馬。在第三屆深圳創客周的主會場,眾創空間和眾創平臺數量占參展主體總量超過1/2。
“送水的人比淘金的人還要多。”一位深圳創投圈人士這樣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他將創業和創業服務分別比喻成“淘金”與“送水”。無論是辦工商登記、孵化器招租、孵化器代理、法律服務和公司咨詢,都可以成為一門生意。2014年成立的快法務,是全國首家專注創業法律服務的網站。三年間已服務過37000客戶,注冊了72000個商標。 “這個市場確實非常大。”快法務深圳分公司的銷售經理侯鵬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他表示創業人群最多時,是從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這一年國務院連續公布了推動“雙創”的《指導意見》和《若干政策措施意見》,之后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政策,支持“雙創”及眾創空間發展并提出一系列政令化目標。一時間創業成為流行。
2016年快法務成立深圳分部,侯鵬從北京轉戰深圳。“泡沫的確存在。”但侯鵬覺得相比2015年底,現在算是穩定下來了。“氛圍也挺好,大家一般有個明確的想法,相對理性一些。”據他估計,2015年第一波創業浪潮中誕生的創業項目,至多有兩成活了下來。全國各地競相冒出的孵化器和創業空間是這把“虛火”的重要組成。據騰訊研究院發布的《2016創新創業白皮書》顯示,僅2014—2015年間,國內眾創空間數量已從50余家發展到2300余家,增長46倍。到2016年底,這個數量已經超過4000家。“有段時間甚至孵化器比創業項目還要多。”柴火創客空間運營總監Lili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成立于2011年的柴火創客空間是深圳第一家、全國第二家創客空間,曾因2015年李克強總理到此考察而名聲大噪。
并非所有人都認為創業泡沫已經退去。松禾創新孵化器運營工作人員李瑩認為2017年無人機、機器人和VR創業項目已不再流行,人工智能和基因測序成為大熱門。“扎進這兩個領域的創業項目不計其數,泡沫正在擠出,未來還會繼續擠。”李瑩表示。
去虛火和洗牌同步
全國工業設計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封昌紅認為,經過幾年大浪淘沙,如今在深圳能生存下來的創客空間,可能都找到了自己的模式。
柴火正在打造升級版。在相比同業更早完成用戶和資本積累之后,主要服務“專業創客”的柴火造物中心(x.factory)已在今年3月啟動用戶內測。“‘專業創客’一方面要求他的軟硬件開發技能很強,還要求有具體在做的項目,不能是很虛的那種。”Lili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相比柴火創客空間仍作為對接公眾的窗口,造物中心提供的服務將更加聚焦和垂直。目的是打造一個開放工廠,幫助專業創客快速實現產品的從“0”到“1”。
硬蛋科技2017年同樣面臨調整。“因為AR非常火爆,從今年開始公司重點在AR領域做更多的技術和資源積累,同時也會為項目提供資本對接的渠道。”硬蛋科技公關麥麗琪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因為不能在資金和供應鏈上為項目提供有力支持,大多數僅提供辦公空間和工商注冊、創業培訓的孵化器在2016年面臨洗牌和升級。促成這一局面的最直接原因是,深圳政府在這一年收緊了孵化器扶持申請標準。
2015年,深圳市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扶持審批在基礎條件上提出的硬性要求是,孵化場地不低于3000平方米,以及在孵企業孵化數量在10家以上。到了2017年,科技企業孵化器項目的申請條件在原來基礎上增加了7項。不僅要求孵化場地的使用率超過75%,對在孵企業的行業領域和知識產權也有了明確規定。最嚴格的一條是,在申報之前孵化器運營時間至少滿一年,申請成功后三年內不得搬離。
“最后一條成為壓死駱駝的稻草。”李瑩這樣表示。很多在服務資源上不具備核心優勢的孵化器因為入駐率太低而不得不關門。去年至今,包括孔雀機構在內的一些南山區創業孵化器明星項目,也因過度依賴“租金”而倒閉。
創投機構同樣面臨轉型。專注早期風投的松禾資本2015年起涉足企業服務領域,與深港產學研聯合成立松禾創新孵化器。之所以這樣做,李瑩解釋,一是為了方便集中做投后服務,二是“好的項目變挑了”。云天勵飛就是被資本追逐的科技型項目之一。這家專注于動態人像識別系統的公司不久前剛完成A輪融資,如今已成為深圳的明星項目。龍崗區公安局是云天勵飛的第一個客戶。“以前的三搶案件基本上都沒辦法破,有了這套系統以后,龍崗90%以上的‘三搶’案件都可以告破,100%走失人員24小時可以找回。”云天勵飛首席市場官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政策升級
2013年兩會新聞發布會上,李克強總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公布了一組數據。“這3年多來,每天平均有4萬個以上市場主體注冊登記,那就相當于每年新增1000多萬個。”具體到深圳,2016年新登記商事主體超過56萬戶,南山區新增23046戶企業,同比增長53.1%。 “雙創”在拉動就業方面的作用明顯。
2015年3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要在全國形成一批有效滿足大眾創新創業需求,具有較強專業化服務能力的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臺。在各地制定的政令化目標中,創業服務平臺數量成為重要指標。
類似情況在深圳亦不例外。2015年首屆全國雙創周期間,深圳市發布《深圳市促進創客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及其他相關政策,計劃2017年全市開設200個創客空間。深圳的創業扶持政策在2016年開始有所調整。一方面政府提高了孵化器相關扶持的申請門檻,同時將重點逐漸從平臺扶持轉移到項目扶持。從人才政策、項目審核等方面提供精準支持。
前述云天勵飛首席市場官對這一點感受頗深。
如今已成為明星項目的云天勵飛有時會被政府邀請參加一些創新產業園的政策討論。“從融資到運營、人才保護、稅收和用地政策,能明顯感覺扶持政策越來越細化。”她說。
幾天前,深圳市科創委主任梁永生在本屆創客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深圳的雙創扶持舉措正在從僅僅支持創客空間向整個創客活動的全鏈條轉變。“現在的政策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從資金、人才引進到空間提供、工業設計、制模打樣、開源軟硬件、小批量生產、知識產權、運營保護、創客教育等各個層面,覆蓋了整個創客活動全鏈條。” “深圳的優勢是寬松的創業氛圍和完整的產業鏈。”封昌紅評價。但目前還算不上完美。封昌紅認為,深圳的創業環境在全國走在最前列,但從整個創新的階段來講,中國目前還處在初期發展階段,未來還需要爬坡。“所以創客周開放了很多活動讓孩子們參加,因為未來的創新者一定是今天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