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7日上午,北京大學“教育促雙創 壯大新動能”高峰論壇暨北京大學雙創示范基地建設方案發布儀式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舉行。創頭條(Ctoutiao.com)受邀參加本次活動并進行報道。
本次高峰論壇圍繞北京大學教育促雙創 壯大新動能”這一主題,重點討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新模式,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匯聚智慧和力量。
在論壇開幕儀式上,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葉靜漪首先上臺致辭,她指出: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關乎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發展戰略,北京大學也始終牢牢把握這一戰略,在推進“雙一流”建設的過程中,將雙創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化人才培養等國家號召相融合,以立足教育,扎根中國,面向國際,引領未來為宗旨,不斷地探索并完善創新創業教育,嘗試和建立具有中國特色,能夠服務于大企業使命的創新創業的教育系統。她說,北京大學創新創業教育正在穩步發展,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層出不窮,學校開創了八十多門雙創的課程,提供了30000平米的雙創場地,加大了雙創教育經費的投入。我們也很高興地看到,北大已經涌現出了一批朝氣蓬勃的小企業家,他們敢為人先,勇擔責任,校園創業氛圍正在逐步形成。她希望,雙創改革始終能夠圍繞學校的核心使命,注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思維、意識和能力。充分發揮北大的優勢,鼓勵學生大膽打破傳統學科的思維限制,使文、理、藝、工等各專業同學都能接受更多的創新創業教育,也有更多的機會其創業,或者參與創新研究。
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侯云致辭中表示,北京大學作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創造型人才的搖籃,作為科學研究的前沿和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積極響應國家創新創業發展戰略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以立足教育、扎根中國動、面向世界、引領未來為宗旨,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整合雄厚的科研人才資源,加速推進北京大學的雙創基地建設。這是新時代北大人對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傳統精神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最好的詮釋。中關村作為我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作為全國科技創新建設的主要載體,將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的生態系統,更加注重支持青年人的創新創業,支持大學科技園、孵化器、創業基地中的學生創業項目,更加注重優化營商環境和宜業宜居的生態環境,在成果轉化、創業孵化、產業培育、住房保障等方面加強政策的創新,不斷的營造便捷、高效的雙創發展環境,努力把北京打造成科學家、發明家、創業者的天堂,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借此希望北京大學雙創基地繼續深入挖掘北大的人才、科研、平臺的優勢,在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服務資源對接,以及高校科技成果的轉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把雙創基地建成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大學使命愿景的重要平臺,引領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海淀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劉圣國致辭中表示,海淀區作為全國首批雙創示范基地,作為三城一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創新創業氛圍最濃、創新創業要素最完備、創業者和投資機構高度聚集的雙創高地之一,也是我國面向全球展示雙創風采的一個重要部分。海淀區下一步將聚焦功能定位、聚焦先行先試、聚焦創新主體、聚焦創新要素,做好中關村科學城規劃編制,做好服務保障,創新政策,促進成果轉換,完善工作機制,加快形成中關村科學城的工作合力。他說,這次論壇將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拓展國際視野,提升思維層次,海淀區將進一步加強與全國高校、高新園區的交流合作,共同為國家實施創新發展戰略發揮作用,貢獻力量。希望北京大學雙創示范基地的建設主動作為,積極探索,繼續發揮支撐、引領、輻射、帶動作用,為國家和首都的雙創工作做出新的貢獻。
國家發改委中國創新創業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巍在致辭中表示,雙創現在到了繼往開來的重要節點,要進一步營造融合協同共享的雙創生態環境,為創業者提供更加寬松的氛圍,更加廣闊的空間,更加給力的支持。要進一步推動創新創業與實體經濟相結合,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各類企業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我們要進一步改革科研管理制度,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在創新創業的引領作形成創新帶動創業,創業促進創新的良性循環。我們要進一步構建包容審慎的政府監管體系,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以市場化機制促進多元化共享和多元化需求更好的對接。他說,作為以北大為代表的92家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第二批雙創示范基地被這個時代賦予了新的使命和更高的要求,要更加強調放管服的改革,為創業企業提供更加優化的創新創業環境;要更加強調創新創業的熱情,核心是釋放科研人員的活力,激發創新創業的內生動力;要更加強調高效集聚創新創業資源,更好的利用現有設施拓展創新創業的空間;要加強強調協同融合共享發展,著力推動各類示范基地之間的橫向互動和合作交流。他認為,北京大學必將成為高校的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的標桿和樣板。北大作為教育部全國高校創新創業的50強,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研發基地和國家的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改革的示范高校,多年來北京大學在雙創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課程體系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要把培育發展新動能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向創新要動力,向改革要活力,強化制度創新供給,營造公平競爭環境,進一步關注、支持、培育新動能加快發展。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