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歐網12月14日最新消息,康之家于今日正式掛牌新三板。康之家,公司全稱為廣東康之家云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康之家連鎖藥店,成立于2004年8月25日,主要從事藥品和醫療器械的線下零售以及網絡零售業務。
康之家最大股東為張流京,通過多次股權轉讓及增資,直接持有康之家33.50%的股份;另外,張流京還持有京飛資產的85%的股份,持有康越醫藥100%的股份,合計持有康之家81.85%的股份。此外,張流京妻子李飛霞持有通過京飛資產持有康之家4.50%的股份,二人合計持有康之家86.35%的股份,對康之家絕對控股。

2013年度,康之家營業收入為3429.90萬元,2014年度的營業收入為5868.28億元,2015年1-6月的營業收入為4811.80萬元。近幾年,康之家主營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都在98%左右,說明其非常專注主業。然而,康之家在凈利潤方面卻不讓人樂觀:2013年度的凈利潤為36.43萬元,2014年的凈利潤為-1592.70萬元,2015年1-6月的凈利潤為-1108.46萬元。

醫藥電商賠本賺吆喝,康之家不惜虧錢
在2011年,康之家就獲得了《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的C證,具備了從事醫藥B2C業務的資格。康之家在醫藥電商領域動作很多,先后推出了醫藥B2C康之家網上藥店和我要采藥網。
近幾年,康之家在醫藥B2C領域的發展可以概括為“看準趨勢,投入重金,不惜虧損”。
公告指出,康之家近三年來網絡銷售規模增長迅猛,2013年、2014年和2015年1-6月的網絡銷售額占主營業務收入的6.84%、62.50%、70.51%。康之家的網絡零售規模已經由2013年的228萬元增長到2015年1-6月的3318萬元。由此可以看出,康之家已經從原來的線下連鎖藥店零售的經營模式逐漸轉變為醫藥B2C模式,真正可以稱得上是All in 醫藥電商。
不過,前文已經指出,2014年度和2015年1-6月兩個報告期內,康之家都處于巨額虧損狀態。在營業收入高速增長的同時,為什么會出現凈利潤的巨虧呢?原因就在于“醫藥電商賠錢賺吆喝”,這也是不少行業內人士多次指出的醫藥電商問題之一。
對于虧損,康之家在公告中指出,這是“為了在短期內力爭擴大產品銷售市場、提升注冊用戶數量和培養消費者的網絡購藥習慣、以迅速占領醫藥電商市場的橋頭堡。”正是由于對醫藥電商的不斷投入,導致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激增,甚至不惜犧牲全部商品的毛利來補貼醫藥電商的發展。關于銷售費用的激增可以從合并利潤表中反映出來,2013年度康之家銷售費用約為138.32萬元;2014年銷售費用增長了11倍,達到1541.96萬元;預計2015年的銷售費用還將有大幅度的增長,因為僅2015年1-6月的銷售費用就已經達到了1261.54萬元。
網上藥店為搶占市場份額最常利用的推廣工具還是百度等搜索引擎,2014年康之家在百度上的推廣費用就比2013年的推廣費用增長了近10倍,預計2015年的推廣費用還將翻倍增長;另外,網上購藥無法避免的配送費貴的問題,康之家目前主要通過“購藥包郵”的策略來吸引用戶,這也導致了利潤更薄,銷售費用產生大幅增長。另外,電商團隊的管理費用也有1-2倍的增長。
上線醫藥B2B我要采藥網,醫藥O2O發展線下藥店
有一點與其他的醫藥電商不同,公告指出,康之家主要銷售的商品是藥品,2015年1-6月的銷售占比88%,并且多年來一直保持在80%以上。
另外,康之家還上線了醫藥B2B“我要采藥網”,于2013年已經獲得了《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的B證。目前,這個我要采藥網由于上線不久或投入不足,整個商城比較簡單,商品種類較少,網站名稱也沒有顯示。
除醫藥電商上的布局以外,康之家還在移動醫療方面有一些動作,比如上線了健康保鏢APP,用途包括:健康自檢、預約、病例管理、藥師咨詢等。
2015年9月,康之家還與京東健康到家達成合作,康之家的部分線下連鎖藥店入駐到京東健康到家,首期入駐的有20家左右,年底將入駐百家以上。類似京東健康到家的O2O平臺其實很多,億歐網此前有過梳理。這種醫藥O2O平臺是線下的零售藥店拓展服務范圍、提升服務水平的很好的方式,相對比來講,醫藥B2C往往需要1-2天才能將藥品送達消費者,而通過這種醫藥O2O平臺,1小時左右送藥上門已經成為常態。康之家連鎖藥店在廣東地區覆蓋面廣,具備一定的優勢,這也是京東健康到家選擇與其合作的原因所在。
醫藥電商迎來發展機遇,增長潛力巨大
網上藥店競爭激烈,康之家作為為數不多的掛牌新三板的網上藥店,未來能否在醫藥電商領域突出重圍,還有待市場的驗證。
截至2015年12月14日,國家食藥監局上可以查到的網上藥店就有388家,2015年獲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C證的企業就有129家,2015年129家,2014年有132家,2013年有86家。另外,服務范圍為從事醫藥B2B的B證有112家,其中2015年35家,2014年28家,2013年16家。由此可以看出,每年獲證的企業數大都是在增長的,可見政策的利好。
廣東是中國醫藥電商的重要地區,廣東地區的網上藥店有71家,數量居全國第一,這主要歸功于廣東地區良好的經濟基礎、以及廣東地區醫藥電商起步較早。在《2014~2015年度中國網上藥店銷售排行榜》前十名榜單上,廣東地區的網上藥店就占了6家,七樂康網上藥店以7.71億元的銷售額排名第一,另有健客網、康愛多、百濟特新、1藥網、海王星辰分別排名二、四、五、九、十位。
在國家“互聯網+”戰略推動下,醫藥電商迎來發展機遇。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下轄的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發布的《2015年度中國醫藥市場發展藍皮書》顯示,2014年中國網上藥店市場交易規模為68億元,分別占藥品零售市場規模、藥品市場規模、電商規模的2.41%、0.51%、0.06%。我國網上藥店交易規模由2010年的1.5億元增至2014年的68億元,預計2015年網上藥店的交易額將突破百億元。未來,醫藥電商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本文作者晏國文,億歐網專欄作者;微信:372817691(添加時請注明“姓名-公司-職務”方便備注);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億歐網”;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網對觀點贊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