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博文
一個小時時長,蘋果依然是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在今年第一場秋季發布會,只更新了 Apple Watch 和 iPad 這兩條產品線。
這其實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除了因為之前蘋果在公布財報的時候,就已經提到今年的新款 iPhone 會因為疫情推遲,還有就是在發布會前的各種爆料已經顯示,iPhone 12 并不會在 9 月份亮相。
也就是說,懸念依然在繼續,甚至因為這場發布會,關于蘋果今年究竟會發布多少新品這個問題,懸念更多了。
其實在 Apple Watch 這條產品線上,蘋果走過一次彎路。在 Apple Watch 一代的時候,蘋果把競爭對手定在瑞表身上,推出了純金的版本,但顯然,像 Apple Watch 這樣的數碼產品很難撐起奢侈品定位。所以從第二代開始,蘋果對 Apple Watch 的定位就逐漸明晰起來:
1.更大屏占比的屏幕帶來更好的觀感。
2.更強的續航減少需要充電的次數以提升使用體驗。
3.更多的健康和運動監控功能,讓 Apple Watch 更全能。
更大屏占比的目標在 Apple Watch S4 上實現了。更強續航是靠可變屏幕刷新率在 Apple Watch S5 上實現了。而今年更新的 Apple Watch S6,則是在過往優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健康和運動監控功能。
Apple Watch S6 增加的最重要功能,是血氧監控的功能。簡單來說,這個指標,有助于了解人體吸收氧的能力,以及輸送到身體中的氧氣量,如果一個人心肺功能出現問題,血氧指標會迅速出現變動。
而 Apple Watch S6 則是通過新增的背面傳感器,來實現對血氧指標的監控。
其實之前有一些拆解報告曾經提到過,在 Apple Watch 第一代時候,上面配備的光電傳感器就能提供血氧監控的功能,但在昨晚發布的第六代產品上,全新的血氧傳感器由四組 LED 光簇和四個光電二極管組成。它集成在設計一新的水晶玻璃表背之中,與血氧 app 相互配合來判斷使用者的血氧水平。
而對于中國用戶來說更關鍵的是,這次的血氧監控功能,一定是可以使用的,不會像之前的心電圖功能那樣,因為醫療許可的原因,無法在大陸地區激活。
除了血氧監控的硬件更新,Apple Watch S6 還用上了亮度更高的屏幕。
除了血氧監控、更亮屏幕這一系列硬件更新點,watchOS 7 的軟件更新,也能讓之前的老用戶用上一些新功能,比如睡眠監控,以及適用于于兒童的家庭共享模式,家長可以知道孩子的位置,也可以設置兒童使用的Apple Watch的可聯系人。
為了強化運動監控的功能,蘋果甚至還單獨做了一個運動 app,來指導用戶進行鍛煉。(感覺一些運動指導 app 被搶飯碗了)。
很顯然,無論是新增的范圍更廣的健康監控,更詳細的運動指導,還有新加入的兒童共享模式。都象征著蘋果想要 Apple Watch 成為一塊兒,適合任何年齡層,所有人的智能手表。所以推出價格更低的 Apple Watch SE 也順理成章。
相比于去年發布的 Apple Watch S5,Apple Watch SE 只是砍掉了可變屏幕刷新率的屏幕常亮這一硬件功能,芯片用的是 S5 同款芯片,起售價一下子降到了 2199 元。很明顯,這樣的性價比調整,會讓很多之前想要入手 Apple Watch,但又覺得價格過高的用戶,重新考慮這一產品。
當然,伴隨著 Apple Watch S6 和 Apple Watch SE 一起發布了,還有大量的新款表帶和新表盤。
史上最值的 iPad Air,讓 iPad Pro 用戶都心生羨慕
整場發布會的最大亮點,莫過于大幅更新的 iPad Air 4。蘋果終于在 iPad Air 產品線上,也用上了 iPad Pro 的設計。
當然,因為定位不同,iPad Air 雖然設計與 iPad Pro 類似,還是有不少差距的。
首先,新款 iPad Air 的屏幕是 10.9 寸,也就是說,iPad Air 的屏占比,要比 iPad Pro 要低。且 iPad Air 上的屏幕并沒有 iPad Pro 上那樣的高刷新率,最高亮度也低一些。
另外,新款 iPad Air 并沒有配備 FaceID 面部解鎖,而是把 Touch ID 指紋解鎖集成在了機身側面的開機鍵上。這其實并不會特別影響用戶體驗,甚至可能整個解鎖流程會更加順暢,因為即使 iPad Pro 上的 FaceID 支持多角度解鎖,但實際上解鎖過程和識別率也并沒有單純的指紋解鎖那么踏實。
還有就是新款 iPad Air 的背后只有單攝,而不是像 2020 年上半年發布的 iPad Pro 那樣,用上可以提升 AR 體驗的激光雷達和雙攝像頭。這點我相信對于大部分 iPad 用戶來說,不是什么大問題。
最后就是讓很多人在看完新款 iPad Air 后喊真香的點:
1.更多的機身顏色。
2.支持 Apple Pencil 第二代,且收納和充電方式也是和 iPad Pro 一樣的磁吸。
3.同樣支持秒控鍵盤,但蘋果并沒有單獨為新款 iPad Air 做秒控鍵盤,和 iPad Pro 11 買同一款就行。
4.新款 iPad Air 用的是制程更加先進的,5nm 制程 A14 芯片。
硬件參數看上去是這樣,但畢竟是定位更低的 iPad Air,所以蘋果還是給這兩款產品拉開了一些明顯差距。
比如:
1.iPad Air 會比 iPad Pro 稍微厚一點,但不明顯。
2. iPad Air 用的是雙揚聲器結構,并非像 iPad Pro 一樣的 4 揚聲器。外放音質會差一些。
3. 盡管 A14 芯片的制程更加先進,但單從性能來看 A14 芯片的圖形性能還是沒有 A12Z 性能強。
當然,對于普通用戶,芯片性能的問題幾乎可以忽略,因為大部分的 iPad 用戶并不需要 iPad Pro 那么強的性能。
唯一的問題可能就剩下了售價和配置,新款 iPad Air 的起售價定在了 4799 元,是 64G 版本,不太夠用。而 256G 版本的 iPad Air,起售價是 5999 元,其實只比 128G 的 11 寸 iPad Pro 便宜了 300 元,購買時候可能需要花一些時間糾結一下。
隨著新款 iPad Air 一起更新的,還有做常規性能更新的 iPad,起售價是 2499 元。
當昨晚的發布會結束,所有人都已經知道了今年的疫情算是徹底打亂了蘋果發布新品的節奏,同時也留下了好幾個懸念。
首先是和發布會相關的,關于 iPad Air 與 iPad Pro 的左右互搏。對于大量的普通消費者來說,喜歡 iPad Pro 的設計,但 iPad Pro 確實售價過高,而新款 iPad Air 的發布,則是給了這些消費者一個新選擇。
但最有意思的部分,其實是在 A14 這款芯片上。
一般來說,蘋果會先在 iPhone 上首發 A 系列的新款迭代,之后再用在 iPad 產品線上。但這一次,iPad Air 首發了 A14 芯片,也提前透露出了 A14 芯片的更多信息。
A14 芯片是全球第一款 5nm 制程芯片,封裝118億個晶體管;6核CPU,相比前代性能提升40%;4核GPU,提升30%;16核神經網絡引擎,每秒可執行11萬億次操作。
當然,在蘋果官網的頁面里,這些性能提升,對比的是 iPad 上用的上一代芯片,也就是 A12 芯片。
翻看蘋果官網同樣是在拿 A12 芯片做對比的 A13 芯片,A13 芯片的 CPU 速度提高了 20%,GPU 提速了20%,神經網絡引擎是 8 個。
這么一對比就能發現,如果單純從 CPU 和 GPU 速度來看,A14 對比 A13 提升并不算多,但 5nm 的制程和更多的神經網絡引擎其實會有兩點最明顯的體驗提升:更合理能耗控制和更強的 AI 計算能力。
這其實也印證了之前曝光中提到了,今年的 iPhone 會縮小電池容量,一方面是因為要縮小機身厚度,另一方面是能耗控制確實上來了,保證現在的續航能力,不需要原來那么大電池了。
而這些似乎也暗示了新 iPhone 的幾個值得期待的點:新的 iPhone 會更加輕薄?以及在用上更強的神經網絡引擎后,拍照的能力會進一步提升?
由 A14 芯片發布引發的關于 iPhone 的猜測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懸念,來自于 iPad Pro 這個產品。
雖然即使在昨晚新款 iPad Air 發布之后,iPad Pro 依然還是最強的 iPad。但不可否認的是,對于現在大部分 iPad 用戶而言,新款 iPad Air 的提升已經能夠滿足絕大部分需求了,iPad Pro 的性能冗余會讓這款產品的定位顯得有些尷尬。
但蘋果敢把 iPad Pro 的設計和功能放到 iPad Air 上,肯定就是已經給下一代的 iPad Pro 想好了出路。
虎嗅作者 Odin 曾經提出過這樣一個猜想:
雖然 iPad Pro 的硬件能力已經足夠強,但是 iPadOS 還是不足以撐起生產力這個名號。但 Mac 逐漸轉向 ARM 架構,其實給使用 A 系列芯片的 iPad Pro 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蘋果可能會把高端的 iPad Pro,與低端的 MacBook Air,結合成一個新的產品。
中低端的 iPad 負責普通的娛樂市場,高端的 iPad Pro 捆綁妙控鍵盤出售,取代低端筆記本 MacBook,把 iOS 應用生態轉移到 macOS 生態系統中。蘋果可以鎖定 iPad Pro 里的 macOS 系統,只能安裝來自 Mac Appstore 和被認可的開發者的應用,就能一定程度保障系統的穩定性,但又能帶來比現在 iPad 更大的生產力。
當然,這樣的猜想看上去確實有點兒過于激進,但并非沒有可能。不過從理性的角度思考,下一代 iPad Pro,最有可能還是會進一步增強其硬件能力,比如依然是更強性能的芯片,還有用上顯示素質更為專業,且有更高絕對亮度的 miniLED 屏幕。
但如果你剛好今年買了 iPad Pro,也別后悔,其實相比于新款 iPad Air,2020 iPad Pro 的性價比并不低。
最后一個懸念應該就是蘋果接下來會怎樣發布新品。
在過往的蘋果秋季發布會上,蘋果會在 9 月份同時發布新款 iPhone、Apple Watch以及 iPad、10 月份留給新款 Mac。而在今年,9 月份的第一場活動已經把 Apple Watch 和 iPad 線發布完了。留給下一場發布會的,有很大概率并不僅僅是 iPhone 一條產品線,還很有可能會有更多的新品。
之前就有大量的曝光說蘋果還會發布 AirTag 防丟片兒,以及 AirPods Studio 頭戴式防降噪耳機,這兩款新品都有很大概率會和 iPhone 12 系列一起發布。而 iPhone 12 系列的發布時間,大概率最遲也不會晚于 10 月底,因為如果再晚,就會直接影響到蘋果 Q4 的收入,因為按照慣例,蘋果的新機會在第三季度最后一周開售,iPhone 推遲時間越長,對重度依賴 iPhone 來撐起營收的蘋果,Q4 財報就會看上去越艱難。
而根據之前 WWDC 時蘋果對外透露的,首款 ARM 架構的 Mac,也會在年底上市。
也就是說,盡管疫情影響了蘋果新品的發布節奏,但 2020 年的年底,可能會成為我們最近幾年,看到的蘋果新品發布最密集的一年。
即使從昨晚單單一場發布會來看,蘋果也展現出一種想要贏者通吃的局面,無論是 Apple Watch 還是新款 iPad,想要實現的,都是通過更合理的定價和更多的功能,覆蓋更廣的用戶群體,而在之前的曝光中,iPhone 12 系列將會有 4 臺,會覆蓋更廣的價格區間,也比之前的 3 機型策略更加具有侵略性,之前就已經公布的 ARM 架構 Mac 計劃,蘋果想要的,不單單是從 Intel 手中拿回來自家電腦產品線的主動權,而是掌控整個電腦行業發展趨勢,甚至是整個世界的計算設備的未來發展趨勢。
往常我們談到蘋果的優勢經常提到其生態系統,但很容易忽視,生態系統的載體終究是一臺臺硬件產品,蘋果只有繼續擴大自己的用戶群體,生態優勢的圍墻才更高,更牢固。
去年的 iPhone 11 定價到了 5499,在國內電商平臺的助推下降到了四千元的區間,今年,Apple Watch 和 iPad 的入手門檻也降低了。
對于競品品牌,這其實遠比蘋果每年發布的那一兩款旗艦機更加恐怖。
對于消費者來說,這肯定是一件好事,入手蘋果設備的門檻更低,國內競品們還會格外加強自己產品的競爭力和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