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數字化治理”因在科技防疫中的突出表現而被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為數字經濟、數字社會領域多方面核心資源的配置者、動員者、驅動者,數字政府決定了新基建的環境土壤。在今年舉行的2020數字中國創新大賽中,數字政府賽道中涌現了許多新基建創業的優秀企業,充分印證數字政府建設是推動全領域數字化,是推動新基建發展的重要因素,具備廣闊的商業前景和社會價值。本文為面向2020數字中國創新大賽特邀的優秀參賽企業的報道之一。
本文來自阿里云天池平臺推薦,遴選自2020數字中國創新大賽-數字政府賽道參賽企業。
數字孿生技術可以實現從實體到虛擬的映射,用數字化的方式展現物理世界的狀態。這項技術從2016年起連續被Garter評為當年的十大戰略趨勢之一。目前在工業、汽車、交通、航空航天等領域獲得了高速發展,幫助企業完成從產品研發、制造到后期運維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Markets預測到2023年,數字孿生市場規模將達到157億美元,并以38%復合年增長率增長,2024年超過210億美元,到2025年將突破260億美元。
近幾年智慧城市和工業信息化的發展對傳統的空間信息采集、分析手段提出了很多挑戰,數字孿生技術成為可靠的底層技術支撐。這主要是因為國內對于空間信息的采集一度屬于勞動密集型工作,由于技術手段有限,大量作業人員需要手工完成地理信息識別及地圖的標注,缺乏準確的空間描述標準和及時高效的更新手段。
本文介紹的是一家基于數字孿生技術實現高精度三維場景重建和模擬仿真,為政府及工業領域用戶提供數字孿生解決方案的公司——泰瑞數創。公司業務從自然資源入手,逐步應用擴展到智慧城市、工業及出行領域,具備數字孿生的全產業鏈服務能力。
公司產品架構已搭建完畢,主要分成四個部分:高精度航空傳感器 、智能數據處理中臺、 空間信息大數據平臺 、行業解決方案。泰瑞數創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硬件/軟件/服務”的一體化研發能力。
泰瑞數創目前可通過航空傾斜攝影測量、衛星遙感、激光雷達測量等技術手段,實現對室內、水下、地表、地下等全物理空間場景的三維數據采集。公司憑借自主研發的擺掃式立體測繪航空相機,可實現超高像素的大畫幅航空攝影測量,傳感器擺掃支持102?大視場角成像,自動像移補償、自動成果自檢,其作業效率在單位小時內是國外產品的2-3倍。
公司CEO劉俊偉告訴36氪,正在研發的高光譜傳感器可以解決不可見光頻譜段內,獲取測量目標的光譜信息,進而解譯出物體表層溫度、材質等情況,提高測量信息的完整度,并利用語義特征識別轉化為結構化數據,最后形成空間知識圖譜,為具體的行業應用提供數據基礎。在遙感測繪傳感器方面,國內目前具有自主研發實力的企業極少,代表企業還有四維遠見等國內高科技公司,其他大多還是依賴進口國外產品,造價很高。
數據采集之后的處理、分析涉及到計算機視覺和基于人工智能的語義計算兩大核心技術,團隊利用計算機視覺重建三維場景,語義處理技術則是幫助非結構化數據轉化為結構化數據,從而精準分辨物體的類別、狀態。此外,公司正在利用深度學習、云計算對大數據進行訓練,協助后期解決方案的形成,數據結構化能力是基礎。
在應用平臺層面,基于多年在空間信息引擎上的技術積累,團隊研發了SmartTwins數字孿生底座平臺,整合了空間信息服務、知識工程和模擬仿真的等多種技術,以微服務的架構為應用開發提供服務。作為對標國際上如GE?Predix和Bentley?iTwins?Service等產品。
泰瑞數創通過產品與服務的落地,積累了來自政府及行業和大型企業機構客戶上千家。目前已大規模落地智慧城市,包括規劃設計、地下管網、工程施工、市政水務、公共安全應急等方面,其中單個城市級項目體量可以達到2-3千萬元左右。近兩年,隨著國家智慧城市各種政策紅利的到來,以及各種智慧化技術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逐漸成熟,政府和企業服務市場逐步被看好,泰瑞數創近兩年營收增長翻倍。
城市數字孿生場景
工業數字孿生場景
公司計劃構建一個基于PaaS平臺的服務生態,提供從底層數據采集到上層應用的端到端技術支持,這一方面對應了數據上云的趨勢;另一方面,目前城市數據中心的建立會使數據分布更加集中,這要求公司有較強的數據整合能力。
泰瑞數創正在密集部署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首先,通過資本層面與工業傳感器領域的頭部企業漢威科技進行合作。其次,在戰略和技術上與各個行業的頭部企業及大型集成商、云平臺進行了對接。再次,整合了上游數據采集團隊, 并以眾包模式搭建了覆蓋全國及世界重點城市的“平行世界一張網”服務體系。另外,還與數十個地方測繪及地理信息部門建立了數據服務運營合作機制。
CEO劉俊偉表示,工業場景下的數字孿生是公司下一步研發重點,目前公司已經進入能源化工、電力行業的一級供應商名單,不過工業環境的信息化和數字化能力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這涉及到工業場景的多樣化及業務的復雜性,估計工業仿真及智能化運營會在5年內進入新的階段。而隨著數字基礎設施的普及以及經濟的發展,工業互聯網領域和自動駕駛領域對于數字孿生技術的需求將會大幅增長,預計在3到5年后,有技術積累的公司營收可能會出現指數級增長,也許會出現一個不小于互聯網經濟規模的工業數字孿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