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再次強調“要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再度成為熱詞,釋放新的創投機遇。36氪了解到,多家創業公司2020年已經受益于政策紅利,紛紛表示今年的訂單已超年初預期。為此,36氪也啟動了“新基建創業”報道專題,也希望向我們的讀者描述新基建的時代背景下創業公司的進展,展現這些技術創新背后的社會影響力。
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數字化治理”因在科技防疫中的突出表現而被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為數字經濟、數字社會領域多方面核心資源的配置者、動員者、驅動者,數字政府決定了新基建的環境土壤。在今年舉行的2020數字中國創新大賽中,數字政府賽道中涌現了許多新基建創業的優秀企業,充分印證數字政府建設是推動全領域數字化,是推動新基建發展的重要因素,具備廣闊的商業前景和社會價值。本文為面向2020數字中國創新大賽特邀的優秀參賽企業的報道之一。

本文來自阿里云天池平臺推薦,遴選自2020數字中國創新大賽-數字政府賽道參賽企業。
受訪公司:大地量子
受訪人:王馳 CEO
公司所處大賽道:對地觀測空間大數據
Q1、目前公司的主要定位、主要業務、主要產品有哪些?用戶/客戶量級及重要客戶有哪些?年營收、利潤率水平如何?融資情況如何?
大地量子是一家空間大數據公司,公司的愿景是成為空間數據的Bloomberg,希望能將空間大數據的應用延伸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造出一個“關于地球的數據百科”。
大地量子與全球主流衛星數據供應商均建立了高效的數據獲取通道,整合了近百種衛星數據、無人機數據、傳感器數據,利用自主創新算法對數據進行網格化管理,可以滿足不同空間大數據產品開發的需要。通過AI、機器學習等技術追溯、監測、預測與商業活動相關的高價值微觀和宏觀信息。公司幫助農業保險、農產品期貨、國土規劃、環保、金融等行業實現數據驅動的業務升級,為行業用戶提供高價值的數據,幫助它們突破原有的業務邏輯,實現新增長的目的。
我們的團隊均畢業于國內外頂級高校,具有豐富的大數據、人工智能、農業、生態環境等領域的從業經驗。目前,我們已開發落地了基于API的空間數據平臺的空間大數據產品,處理過的衛星影像規模達到近3PB。
2019年8月,我們完成了由SIG投資的數百萬美金的Pre-A輪融資。
大地量子:黑山干旱災情監測分析圖
Q2、2020年Q1, 公司在技術、產品、市場、商業化、融資、團隊等方面,取得了哪些具體新進展?
大地量子于2019年年中搬遷到北京,Q4開始實現商業化,簽下了一些標桿客戶。今年Q1,雖然因疫情原因,商務推進受阻,但依然有很多合作伙伴主動找到我們尋求合作。技術上也取得了很多進展,我們工程化、產品化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做到更快速更精準的滿足客戶需求。
大地量子:懷寧洪澇災害監測分析圖
Q3、新冠肺炎是否有對公司產生影響?產生了哪些影響?是利好還是受損?公司是如何應對的?
短期來看確實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由于前期復工難、疫情期間隔離管控嚴格等,融資計劃被迫推遲進行,外地客戶拜訪也受到影響。雖然公司整體運營個別計劃被打亂,但公司恰好利用這段時期集中力量研究行業市場、開發算法,推行新的營銷方案,目前來看初有成效。客戶群也都快速適應線上需求溝通等模式,隨著疫情的控制,影響也逐漸在減小。
Q4、2020年接下來的時間,公司在技術、產品、市場、商業化、融資、團隊等方面,可能還會有哪些新進展?
我們認為下游需求是一直存在的,因此我們將開發出一套可以滿足選擇任意時間任意空間即得到相應數據的基礎PaaS平臺,來更好的服務于客戶,激發出更大的下游市場。另外我們的2020的目標與目前的進展都是既定且符合預期的,并沒有因為疫情原因做出重大的改變。
Q5、2019年至今,行業內發生的對所在行業影響最大的幾件事?2020年,會重點關注的行業大件事有哪些?
商業航天行業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首先,近年來,全球活躍遙感衛星不斷增長,我國衛星制造數量在18年也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我國于2019年10月5日成功發射高分十號衛星,其地面像元分辨率最高可達亞米級,上游數據源的豐富是下游實際問題解決的基礎,當數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后,衛星數據可能會回答更多的問題。
其次,近年來,國家密集出臺政策支持商業航天各產業發展,于19年5月頒布了《國家民用衛星遙感數據管理暫行辦法》,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具有市場價值的高分辨率對地觀測衛星空間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服務。國際方面,19年年底美國發布了AI軟件的出口禁令,聽起來是負面消息,但實際反而加速了我國AI軟件的自主開發,對于大地量子來講,我們研發底層的系統已經兩年多了,所以不僅沒有負面影響,反而還有很多利好。
2020年重點會關注“新基建”方面的最新政策,以及對地觀測數據在新興行業的應用,例如智慧城市、智慧農業、環保基建、基建形變監測等。
Q6、2020年, 自己所在的行業、所在的細分方向大概率會出現的事情和趨勢會有哪些?
隨著美國“4號航天指令”的頒布,各航天大國相應采取措施,強化各自的太空競爭優勢,并加大太空領域合作,以應對太空威脅。SpaceX、OneWeb等商業航天公司的發展,刺激著全球商業航天產業的加速前進,中國商業航天也受到相關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其中,星際榮耀、零重空間、藍劍航天等火箭研制公司,以及長光衛星、天儀研究院等衛星研制公司都越來越活躍。除力拓通信衛星領域外,遙感衛星領域的布局也將優化。對地觀測衛星數據將為“新基建”提供更加宏觀的數據支持。
Q7、2020年, 公司所在的行業可能會呈現出來什么樣的競爭格局?疫情是否有加劇行業的競爭?這種競爭對公司有什么影響?公司如何應對?
去年起,國內巨頭公司入局對地觀測大數據領域,阿里、華為、騰訊等公司都在我們領域有所布局,這對產業來講是個好事,我們需要深化和IaaS層或PaaS層的公司合作,這樣可以加速數據應用的落地,這對我們來講是個很好的機遇。
?Q8、2020年接下來的時間,公司是否會有一些里程碑節點?
去年以來,我們拿下了一些標桿客戶,既有農村金融、農資,又有環保、國土等行業,實現同一數據產品的跨行業復用。今年我們將繼續提供精準的數據產品,更多地與集成商合作,服務于終端客戶,做到使衛星遙感數據處于一個易得易用的程度,這對于整個行業航空產業鏈的完善是具有非常重大意義的。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整個團隊當然是花了大量的時間成本去開發與完善底層技術,這種成本對于我們來講一方面是無比巨大的,另一方面它是躲不掉的。
Q9、2020年接下來的時間,公司所在的賽道上的公司,有什么一定要做的事情或者爭奪的市場,如果錯過了,可能就會落后或者出局?
我覺得總體來講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該怎么樣還得怎么樣,無論外界環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堅持價值創造的原則毫無疑問是長期正確的事,整個衛星遙感數據應用的下游市場是足夠大的,我們要做的就是繼續加強AI與遙感的結合,加強與上游公司合作,激發出更大的市場需求,加速整個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