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號某寶在深圳的事件刷爆朋友圈,說實話,當時 我不覺得很驚訝?;蛟S該來的還是來了,早來比晚來要好的多,只是擔心我那些以前的同事,突然想打個電話給他們。但是作為其他公司的我多少有些不便。次日,開始澄清與撕逼。又是朋友圈的刷爆,當時感覺沒這么容易過去,其流動性的風險必將造成擠兌,加上年化的贖回時間,我就在想,要想穩定此事,過了25號再慢慢撕吧。最后還是擋不住這些媒體,終將關閉平臺。
那一晚不單單是某寶的工作人員睡不著,同行業的高管以及有責任心的理財師都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次日,互金行業開始推到風口浪尖。
本人從事互金行業財富端2年,在某紅色省會從一個業務員做到高管,也讓我月薪從2K到現在15K。也有幸參與了某寶公司在此省的籌建,雖然當時我不是高管,只是一個底層管理,但是我是從大公司出來的,所以在這方面我是比他們有經驗的。因為我想告訴你的是,當時的區總(管理一個省的),城市總(管理一個分公司的)都是沒文化,沒經驗的人。反倒最底層的管理者都是從其他公司或是銀行從業人員,高新挖過來的。
很可怕吧,對的,互金行業就是從某寶開始大規模擴張開始,從業人員變得利益熏心。業務員底薪4000,沒錯,你沒聽錯。不管你做沒做過,是不是剛畢業,底薪就是4000,當時想起上家公司2000時,還要拼命做業績。我就想這個公司看不懂。真是看不懂。此時,又是各大公司開疆拓土,迅速擴張之時。因為某寶不得不加工資招人。當時大部分從業人員都去某寶了。一個200平的職場,高峰時170人上班,對的你沒聽錯,那時剛開始籌建,一個月時間,卡都不用打就有工資發,而你只要在月底買1萬塊錢那種可以隨時贖回的產品就可以了。那時剛好2014年底,年底集團還給所有員工發了998的紅包。夠大氣的公司吧,而且集團年會還在人民大會堂開的,夠氣派吧。
你以為這樣就算了嗎?你真的小看了某寶,過完年回來公司,開始在央視,地面廣告瘋狂的燒錢(畢竟過年發紅包,年會進人民大會堂,之后也開會,有從業人員自己投了,集團手里也有錢了)。這不是某寶遭同行仇視的最大的原因,最大的原因是在這之后開始成立最少8家他們口中所說的“代銷公司”。這些公司開始瘋狂的挖其他行業的根基,你想想,同樣的崗位比其他的公司平均多了百分之50的薪資,進一步加大從業人員的利益熏心。最讓人不解的是所謂的那些職能崗就一普普通通的文員、行政、人事一個月工資能有7K多,是其他公司的2倍多。大區辦公的職能崗薪資到了13K。當時整個行業都瘋了,確實瘋了,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女孩子做做文員能拿到13K,你說這個行業會瘋嗎?
而我在此時走了,對,走是因為我看不懂這家公司。在零利潤的時候,全國瘋狂的拿職場,8家代銷公司全國都有分公司,想象下你就能明白,在一個省會城市,有將近20多家分公司是做某寶的(有些代銷公司還有一分,二分,三分)。幾千人在這個城市做著同樣的產品。在獵頭的介紹下,我認識了現在的董事長,說實話,我們公司在行業內不是很有名,但是也做了兩年。董事長以前的銀行的,他說你不要拿我跟某寶比,他只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人。我們集團雖然全國只有50家分公司,但是各條線都很好,包括資產端和財富端。印象最好的是剛去北京面試的時候我們住的是漢庭,對,就是漢庭,沒有國際酒店。開會去的是集團總部,沒有什么清華會議室,也沒有什么五星酒店。但是我踏實,公司每個人工作都是緊張有序,職業裝看起來就是一道道風景線,不像某寶里小學文化,古惑仔一樣的也有(在這里我想跟大家說明一下,我不是打廣告,也不想說出公司的名字,我所有的看法都是我從事這行業兩年個人的看法)。所以我選擇了這家公司,經過半年的努力,業績也還可以。我一直告訴自己和下屬,我們是中介服務平臺,企業有利潤我們才有高薪,利潤從哪來,從我們的業績里來,而不是從客戶投資的錢來。雖然我們年會沒有去人民大會堂,我們去開會時候沒有去清華大學,我們的薪資沒他們高,我們的公司沒他們廣告多,但是我們踏實。殊不知,他們用的都是投資人的錢在燒。燒的就剩某寶三個字了。
所以此次事件更能讓互金行業回歸理性,給所有從業者一個警鐘,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要一味的追求高薪,踏踏實實的跟企業一起成長才能有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