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新華社披露“ 金易融(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e租寶’網站以及關聯公司在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中涉嫌違法經營活動,正接受有關部門調查。有關部門將及時公布調查結果。”
央視“叒”亮了,在經歷了螞力神和萬畝造林事件“洗禮”之后,對于央視是否能再為一個非法集資公司背書一事,我是毫不懷疑的。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e租寶涉及自融的事件基本塵埃落定——APP無法連接、官網無法打開,網傳老板張敏失聯。
打開微博搜索“e租寶”,看看帖子下面的評論,我只能用哀鴻遍野來形容了。

e租寶官網數據顯示,截至12月3日,e租寶注冊用戶已達489.9萬人,累計投資金額為729.53億元。網貸天眼統計,截至12月3日,e租寶無論12月2日單日成交數據還是7日成交數據、30日成交數據,均超過紅嶺創投、PPmoney、鑫合匯等公司位居P2P平臺排行榜首位。#嗯,央視功不可沒#
對于e租寶存在的問題,在被查封前已有媒體披露。2015年10月份,共有309個借款公司在e租寶平臺上發布借款標,借款標共計649個,但是其中有292家企業在之前發生過注冊資本變更,占比達94.5%。并且這些企業注冊資本會距發布第一個借款標的前忽然變更,變更前,這些企業的注冊資本平均為154萬,變更后達2714萬。
更為可怕的是,有302家公司在借款之前發生過法定代表人變更,占比達97.7%。變更后,有32人在2家以上的借款公司中任法定代表人,即一人控制兩到三個公司。這借款集中度簡直了,e租寶的風控水平如何,一目了然。
不過對于e租寶所宣稱的融資租賃業務,業務本身其實是沒有問題的。融資租賃在西方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的歷史,其特點是承租方是占用了出租物的大部分有效使用周期或者享受了絕大多數的風險收益,而相關的出租協議往往伴隨著一定條件下資產所有權的轉移。許多企業的一些大型設備往往就是采用融資租金的方式獲得,比如航空公司的飛機。
據媒體披露的數字來看,e租寶累計發行的產品量超過752億元,這個數字對于銀行而言不算大,但是造成的影響范圍不小。不過值得說明的一點是,這個金額并不是造成損失的金額,因為e寶經營一年有余,其標的產品有的期限是2個月,有的產品期限為1個月甚至短至10天,所以具體貸款余額是多少,從目前公開披露的數字恐怕難以具體測算,而投資人的損失金額更是要等待調查結束之后才能知道了。
P2P存在的必然性與尷尬
曾被視為“最大P2P平臺”的陸金所在經歷2.5億壞賬風波之后剝離了P2P業務,據不完全統計,P2P平臺已經跑路的平臺也有上千家,但是為什么這個“過街老鼠”般行業的參與者卻趨之若鶩呢?
歸根結底還是需求太過于旺盛。
對于資產端而言,我國銀行對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覆蓋率極其低下,即使在銀行業最為發達的深圳,據內部披露的數據,2014年融資滿足率仍不足20%,北京應該更低,再往下沉的地方就可想而知了。除了企業貸款外,個人貸款需求也完全不能被滿足。根據央行今年發布的《2014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銀行業整體貸款余額為81.68萬億元,因此可以想象互聯網金融的生存空間有多大。
而對于資金端來言,對于低的令人發指的活期理財和不痛不癢的寶寶類貨幣基金,P2P產品的收益率無疑是極其具有吸引力的。投資這件事情,風險高低并無絕對的對錯,關鍵在于投資偏好。#要不我們風險投資別玩了#
可以這樣說,P2P對投融資雙方來說確實存在價值,老百姓多了一個理財的通道,中小企業和個人多了一個融資的通道,這必然是一個生產經營資金與個人消費資金的重要的補充渠道,但對于投資者來說它是不是一個好東西,關鍵看走的健康不健康。
P2P尷尬的地方有兩個:對于資金端來說,低于9%的收益率有更加穩妥的方式去實現,而高于13%的受益通常需要額外警惕;而對于資產端來說,誰也不愿意把自己的老底一五一十的扒了個干凈,只穿個褲衩站在投資人面前。
P2P的風險判斷簡述
根據十部委發出的《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指導意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還是要靠企業自覺,指導意見明確了不同業務的監管單位但是并沒有制定出特別的準入門檻設置,這就使得阿貓阿狗想來也就可以來這個行業里面拼殺一番。當然,這個行當全國已經有了數千家平臺競逐,儼然已經不是一個藍海,對資本、風控、品牌都有很高要求。
在這里,青山資本簡單介紹一下從資金安全角度評判P2P平臺的一個基本的方式:
先看背景:首先看該平臺背景有沒有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國資等,再看其是否能加入一些專業的協會或者能牽頭制定一些標準,例如央行支付清算協會等。此外,平臺管理與技術背景、是否有知名投資機構背書等都會很重要。#不知道哪冒出來以前干過傳銷的人就算了#
再看風控能力:主要指標包括債券保障程度、標的項目的獲取方式與種類、風控算法、有沒有擔保等等。
三看運營能力:這個需要結合平臺活躍度、獲客方式、現金流等情況深入了解才可以,一般情況下這些需要深入調查。
但是對于普通民間投資人,或許不具備太強的風險判斷能力,應該怎么辦呢?這里筆者覺得只說最簡單的兩招:
一看P2P的排行評級,這類的榜不少金融機構與院校都有參與制定,對于其中評級過低的平臺,建議慎重進入。
二來注意分散風險,P2P風險很高,所以要注意理財資產合理的分散配置,別一股腦全砸進去了。這里著重強調一下,對于銷售人員聲稱的“擔保公司擔保,100%安全”的話,千萬別當唯一標準。一來是誰知道這個擔保公司是不是老板親戚開的?其中是否有重復擔保、透支擔保、期限錯配等問題,保險公司實力沒有一番深入調查也無從得知,從結果上來看,擔保公司倒閉也不新鮮了。
根據大概率事件布局,留出適當的風險準備,這是每一個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都應該時刻銘記的。
惡性循環已顯現,期待行業健康發展
發生這樣的事情,馬上帶來的就是P2P的獲客成本又會進一步增加了。從我們風險機構的角度來看,這類創業項目獲得投資的幾率又會降低不少。目前,不同平臺的有效獲客成本不盡相同,但是從百元甚至到達千元級別,總歸是極高的。
我們再來算算平臺的收益又會有多少?假設一個典型的優質投資者最初投資1萬左右進行試水,玩了半年以后沒遇到問題進一步追加投資最終達到5萬的投資額度,一年下來平臺的受益也在千元左右,如果這樣玩下去可能導致客戶越多虧錢越多。即使能打的平衡甚至有盈余,整個平臺的成本也是需要大量的用戶才可以覆蓋。
e租寶全渠道覆蓋的大手筆投放營銷的手段絕對沒有持續性,對于這種高成本獲客的一定要格外警惕。
從行業整體來看,大致有兩個特點:
?資金端的馬太效應強:已經擁有優質資金入口的平臺價值大,獲客成本可以顯著降低。
行業鏈條長,規?;芟蓿翰煌瑯说牡娘L控難度不同,很難規模化,有成熟數據風控體系的平臺會比較有價值。大量沒有資金獲取能力的P2P平臺慢慢的只去細耕資產端,然后賣給有實力的資金平臺,但是個中麻煩的問題在于風控的責任卻依然在平臺方,這個需要雙方去平衡。
根據十部委頒布的《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指導意見》,P2P平臺已經明確僅僅為居間方,只能堅持平臺功能不得提供增信與擔保服務,涉及自融則要堅決打擊。國家層面希望互聯網金融能夠健康發展,其行業市場空間每一個人也看得到,但其前行的路上仍然有大量的困難亟待解決。例如P2P已經出現了這樣的惡性循環:
投資人高收益要求-高利息回報-能承擔風險的優質資產稀缺-垃圾資產填充-風險高企-壞賬-獲客成本進一步提高-投資人更高收益要求
我們非常期待有誰能打破這個惡性循環,希望e租寶事件是一劑猛藥,能更好地教育出投資人該如何理性投資、能讓整個行業更加健康。長遠來看,互聯網金融依然前途無量,行業的改革與創新希望一刻也不要停。
青山資本投資經理吳云飛,青山資本專注于 TMT 領域項目的早期投資,代表性投資項目有 fiil 耳機、無界空間、美容總監、悟空保等。創業項目請發至bp@hwaz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