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一座城,往往會被這座城市的人文、科技、經濟社會等綜合環境所吸引。位于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帶的江蘇常州市,正以“雙創云城”、“科技街”、“眾創空間”等多張新名片,轉型升級積蓄發展新動能,加快科技創新。
當前,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新發展理念,常州正加快推進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著力打造全國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長三角特色鮮明的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和國內領先的產城融合示范區。

“雙創云城”——新名片調結構
在剛剛結束的第11屆中國常州先進制造技術成果展示洽談會上,46個重大項目、16個產學研項目集中簽約,涵蓋軌道交通、汽車及零部件、碳材料、新醫藥、通用航空等多個領域。由常州市鐘樓區人民政府、賽伯樂投資集團共同打造的“雙創云城”,正是簽約項目中最為響亮的一張新名片,也符合常州目前積蓄發展新動能的訴求。
記者最新獲悉,“雙創云城”項目已正式落戶常州市中心北大街眾創街區,它將打造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核心的城市雙創信息化運營管理平臺,改變傳統商貿街區載體單一的商業運營模式,發展“互聯網+N”的新興模式,全力打造成為“創新創業服務先導”、“先進科技體驗領航”、“智慧健康文化倡導”的現代都市核心區。
對于“雙創云城”這一概念的提出,賽伯樂投資集團總裁王陽告訴記者,這是賽伯樂與常州市政府雙方在整合自身優勢資源的同時,探討出新的合作思路和模式,探索和創立“互聯網+產業”未來發展的新模式。
今年3月,常州市政府、鐘樓區、高新區分別與賽伯樂集團簽訂戰略協議,各方加強在新興產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創業孵化、資本運作等領域的合作,將常州打造為“雙創云城”。“我們堅持‘企業主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原則,用三年時間,將雙創云城打造為薈萃全球高科技體驗,引領雙創,大數據,健康,教育等產業發展的聚集高地,雙創云城將成為常州經濟新名片。”王陽如是說。
“創新之核”——新動能促升級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現如今,全國各地在創業創新方面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如何整合自身優勢,避免出現“千城一面”的尷尬現象,同樣擺在常州面前。
當前,常州經濟發展正進入轉型升級關鍵時期,也是加快科技創新最佳時期。常州市委書記閻立介紹說,下一步,常州將繼續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為主線,一手抓集聚外部資源,一手抓苦練創新內功,自內而外推動全市科技創新蓬勃發展,讓全社會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創新源泉充分涌流。
除了“雙創云城”,“常州科技街”表面看似乎更為本土化。這個規劃總用地面積達3.7平方公里的項目,和“雙創云城”同日掛牌成立,想要重點打造成為當地極具潛力的創新之核和動力引擎。
鐘樓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常州科技街遵循“五大發展理念”,以“創新”為主題,集聚科技、金融、風創投、產學研等特色要素,將努力構建成為長三角特色鮮明的產業技術創新中心。
試問這樣的城市核心價值魅力是否就能體現呢?
借力發力。記者從當地了解到,為避免“千城一面”負效應,體現城市核心價值。近年來,常州市通過加強在新興產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創業孵化、資本運作等領域對外合作,吸引企業家和創新創業人才共同參與常州本土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中來。實行“實體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常州科技街,便是通過同步配套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產業投資基金和信貸風險補償專項資金、掛牌獎勵等扶持政策,成為支撐當地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