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阿里云峰會·上海開發者大會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大會設有五大技術專場:開源大數據專場、數據庫專場、物聯網IoT專場、云原生場景實戰專場、IT基礎設施云化專場,與開發者共同探討前沿科技發展趨勢。

IT基礎設施云化專場上,阿里云智能技術戰略總監陳緒進行分享,剖析了公共云降低IT成本的奧秘,解讀了云計算面向5G、面向IoT的發展趨勢。
為什么技術研發能夠帶來成本的降低,能夠給整個產業帶來紅利?陳緒認為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第一個,由于基礎設施規模帶來的批量成本的優勢。買一臺物理機和一萬臺物理機,單臺機器的成本是不一樣的,包括CPU采購、物理硬件主板的采購、存儲的采購、內存的采購,區別是非常大的。如果你用公共云,攤銷在你身上使用的成本會越來越低,當廠商成本低的時候,就可以把這一部分紅利回饋給用戶。陳緒表示,這是整個IT的成本,包括云計算成本,費用越來越低的原因。

第二個,狹義的曲線,現在IT需求和云計算需求有很多的特點。一是持續增長和突然峰值。陳緒提到,業務持續的增長是可以做很精細的預算,而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雙十一根本沒有人預測規模有多大,用戶得說峰值有多大。在很多的公司存在計劃趕不上變化的問題,年初規劃,今年有特別多業務所以買十倍的機器,后來發現業務沒有上來,機器閑置在那里,兩、三年消耗不完,最后過期。反過來,保守少幾臺機器,結果猛增,造成業務的重大影響。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最佳的情況是需求和業務增長完全合拍,不浪費,兩個曲線之間是有一個差距,差距就是損失,或者花多錢閑置資源,或者過于保守造成業務無法發展。
第三個,廣義的曲線,云規模預鋪意味著低邊際線擴容容災的成本。陳緒舉例說,沒有云計算的時候,享受IT科技的先進性是不是一樣的。一百個人里面有20個做IT的,開發出來的東西,和另外一個地方一百一千人開發的東西是不一樣的。但是云計算面前,兩者享受的待遇和福利是一樣的。他們可以從阿里云獲得沒有差別的計算和資源,這就為整個世界的創新提供了基礎。所有人都能夠獲得同樣的服務,讓自己的業務發展的更好。寡頭經濟不再存在,云計算是普惠科技。
另外,陳緒還介紹,著眼于5G和IoT的發展,阿里在3月份發布邊緣計算戰略,并在市場上取得了領先的地位,給業界帶來整個未來的展望和現在可以實施的一個方案。(5G核心技術:無線射頻技術、網間定義網絡SDN、NFV技術、邊緣計算架構)
陳緒說,希望依靠阿里云在這一塊的努力,通過5G技術在IoT演變的過程,整個世界加速5G進程。讓整個中國的產業能夠從中受益,從而享受整個時代給帶來的紅利。
據介紹,阿里云在全世界兩百多個數據中心,在中國是北京、上海、杭州、青島、深圳、內蒙古、呼和浩特、成都,八個地域。它覆蓋了中國人口密集的三個主要地方,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從地理位置和人口分布來看,歷史上有一條著名的曲線叫“胡煥庸線”,線東南部人口最多,阿里云在這一部分完全覆蓋。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