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阿里云開發者大會正式在上海世博中心召開,大會聚焦IT基礎設施云化、云數據庫、開源大數據、物聯網以及云原生等主題,向數千位開發者分享了云上開發的技術干貨。

開發者是數字文明的建筑師,在企業All in Cloud的大趨勢下,“云上開發”已經成為構建軟件應用的新范式。云是IT技術的集大成者,相比傳統開發模式,擁有更標準化的開發環境,但是如何上云?如何用好云?一直都是企業和開發者的難題。
在本次開發者大會上,阿里云介紹了全面的解決方案。
阿里云擁有豐富的遷云工具和解決方案。
在遷云前,阿里云云原生遷云解決方案可幫助用戶快速完成遷云方案評估,遷云實施和生產流量切換,全面提升企業業務的可靠性、安全性、靈活性并降低開發運維成本。

阿里云智能研究員張瓅玶
服務器方面,免費提供自動化遷云效率工具-服務器遷移中心SMC,只需一條命令即可執行遷移,全程自動化完成,相比傳統遷移方式,擁有更高效率和成功率。

阿里云智能技術戰略總監陳緒
存儲方面,閃電立方可提供輕量級在線遷移服務以及大規模(TB級到百PB級)的離線遷移服務,除此之外,ESSD還可提供單盤最高可達100萬的隨機讀寫能力和低至百微秒級別的單路時延能力。
網絡方面,阿里云SD-WAN可幫助企業快速實現云下和公共云之間的連接,智能接入網關開放對各種網絡和終端設備的接入。
數據庫方面,使用數據傳輸服務DTS遷移數據,數據庫無需停機;POLARDB還提供傳統數據庫一鍵遷移上云的能力,開發者無需修改底層代碼就可完成數據庫的上云。例如,虎撲使用阿里云數據庫服務實現了平滑上云,25分鐘即完成了流量整體切換。

阿里云智能數據庫事業部總裁李飛飛
面向終端,阿里云IoT還聯合芯片、模組的生態廠商,打造芯片、模組、開發集成化的解決方案,讓開發者的設備加速上云。
過去十年,阿里云為企業和開發者打造了一個穩定可靠的云基礎設施,以及云原生的開發環境。
面向5G引領的萬物智聯時代,開發者可以使用阿里云云邊端協同的能力,用國內首個ENS全域節點服務,將算力延伸到全國各地。相較于傳統節點1-2個月的交付周期,全域邊緣節點可以實現1分鐘全國范圍的邊緣算力下發,彈性、快速地啟動高質量邊緣計算業務,終端平均接入延遲低至5毫秒。

阿里云智能IoT事業部總裁庫偉
基礎設施之上,阿里云IoT還整合了阿里生態體系能力,包括支付寶、高德、釘釘、達摩院AI算法等,提升應用構建的所需的高階能力豐富度;同時融合了一系列資源服務、容器服務,為應用商業化提供一系列快速集成、交付、運維的工具。
數據是企業的核心資產,企業可以通過云實現大數據計算和智能分析。
數據顯示,86.6%的企業選擇基于開源軟件搭建大數據處理服務,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方面,阿里云已基于開源系統構建十多款云化、商業化的產品,幫助企業最大化數據價值,例如實時計算基于Apache Flink進行了深度優化,可將計算延遲降至毫秒級。
同時,阿里云一直在回饋社區,目前已為社區培養50+項目的Committer以及PMC。

阿里云智能計算平臺事業部總裁賈揚清
未來,阿里云將繼續提供開源軟件在云上的無縫對接,任何一個開源軟件,都可以在阿里云上通過虛擬機、容器等底座簡單地拉起。
本次開發者大會還為開發者準備了大師零距離、動手實驗室等環節。阿里云智能戰略與合作部總經理劉湘雯表示,“這是一次開發者的技術狂歡。我們希望激發開發者的能量,與阿里云一起迎接開發的新時代。”
點擊了解:阿里云計算開發者大會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