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見很多吉他玩的好的人,再聽哪些吉他大師彈得吉他,感覺沒什么差別,都一樣的好聽。所以我想問,吉他大師為什么能被稱之為大師?
吉他高手為什么沒有吉他大師水平高,他們的差距在哪里?
簡單來說,一個人會彈Tommy的所有歌曲,他絕對是高手,但是能夠做到有創作欲,博采眾長,自成一家,創造經典,那就是大師了。
以下我對想向大師之路邁進的Guitarists的一些建議和鼓勵:
根據上述言論,當你演繹無數次大師們的經典作品后,有沒有帶給你創作的欲求?別人的東西始終是別人的,演奏它們你永遠只是個樂手,只有寫下自己的第一個音符,才是邁向大師之路的第一步。
當然光有欲求是不夠的,沒有一定的創作水準,寫出來的東西也不過流于形式甚至樂理不通。這就需要會學習。演奏大師的作品,不光是對著吉他譜練習(強烈建議對照五線譜練習),還要認真分析,比如和弦的應用,節奏型的應用,音樂形態等,并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博采眾長,為自己所用,不斷豐富完善作品和實力,使之變得更好。
這里說一下,很多朋友可能在練習的時候過于注重對技術的磨練,忽視了樂理的學習,這是不妥的。如果說技術是一個人的外家功夫,那么樂理則是內功心法,不得其法,始終對曲譜一知半解,縱使會演奏也不知其所以然,為避免管中窺豹,請大家一定要重視樂理的學習。
自成一家代表的則是風格。風格就是藝術作品在整體上呈現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獨特面貌,是藝術家個性和時代的統一,是創作能力和藝術作品成熟的標志。舉個例子,為什么押尾的曲子聽起來激情澎湃,岸部的曲子聽起來柔情似水?
風格不同。但是同一藝術家的作品也并不排除具有多樣風格的可能,所以押尾也有《Wind Song》,岸部也有《風》、《走る》(僅舉代表性作品)且不僅拘泥于此。風格是需要大量實踐和學習的,成熟的作品總是經過反復的修改和完善才臻于完美,所以請耐下心來傾聽,學習,不要厭煩接觸和嘗試各種風格的曲目,即使你不喜歡它,但總有你值得學習的地方。
一位大師可以不用精通每種風格,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風格。
當你做到了以上這些,一個優秀的吉他手,一位成熟的創作人,一個有風格的藝術家,那么只差一步,你就可以榮膺大師之席,那就是創作出經典作品。經典之作是聽眾對作者的試金石,是對作者藝術水平的最好檢驗。
經典是什么?當耳邊響起Francesco Tarrega那曲《Alhambra Palace Memories》你可似曾相識嗎?當收音機播放著Tommy那首《Since we meet》時你是否傷感流淚?當街上傳來Jimi Hendrix那曲《All Along The Watchtower》,你是否覺得自己就是歌中的knight?
是的,經典總是這么不小心的,宛如落下的冰晶般停留在我們的心坎上了,再也揮之不去。也許時代造就了經典,但真正的經典卻超越了整個時代!就如那首誕生于1896年的《memories》,直到現在還為我們所聆聽,它經過了時間的洗滌,并深深觸及了每個聆聽者。
我們知道,無數音樂人窮其一生也未能創作出一首經典,有些音樂人一生只有一首經典,極少數在不斷創造經典。真正的大師往往就是那極少數,他們的靈感和精力如泉涌般生生不息,看看B.B.King,Chuck Berry這些國寶級大師,老而彌堅,各領風騷數十年(現在仍然健在),想成為他們那樣的大師,就得成為那極少數中的一員。
雖然很難,但當下豐富多彩而發達便捷的音樂環境為我們提供了前人難以企及的學習氛圍,即使這是一條漫長以及艱辛的路,只要音樂能帶給你真正的快樂,那就夠了。"
個人覺得吉他大師要滿足三點:
1.高超的技巧,穩定的現場
2.流傳度很廣的作品
3.技巧和風格影響一代人
押尾,岸部都是如此。Tommy更是大師中的大師,他們的技巧和風格,都影響了很多后來者,所以我一直覺得中國吉他沒有大師。
個人覺得,高手和大師的差別不在于技術上,而在表達上。音樂本質上是一種個性化的表達,而成功的表達需要的是技術層面之外的各種積淀,這種積淀就和演奏者本身的生活經歷息息相關。
但是一個人的生活軌跡應該是不可預測的,某些人的的生活經歷就是充滿戲劇性,就是感人肺腑,而有些人則生活平平淡淡。當生活經歷迥異的演奏者通過音樂表達自我的時候,效果自然是不一樣的。
簡單說,過硬的技術可以成就一位高手,但是大師的誕生除了要具備高超的技術,同時還需要特定的生活積淀,尤其后者是具有偶然性、不可控性的,因而大師就變得稀缺而難得。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
2021-01-22 金手指吉他教育獲得了.的關注
2019-12-18 金手指吉他教育發布了 《資訊 | 藝術特長生和藝考生有什么不同?》的文章
2019-12-03 金手指吉他教育發布了 《扎心!學吉他“2017和2019對比”,我懷疑你偷窺我》的文章
2019-12-03 金手指吉他教育發布了 《練琴效果的那些真相……》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