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敗一勝:創業成功率與市場選擇
在中國,大眾對于大眾創業這件事的看法,經歷了一個貪婪與恐懼的轉變。貪婪時,每個人都可以奢談夢想,每個人都以為自己可以出任CEO,融資數千萬,迎娶白富美,踏上人生巔峰;恐懼時,每個路人都可以肆意嘲笑和侮辱創業者,正如知乎的一道高贊回答“問:大學生創業是偽命題嗎?答:不是,是要命題?!?/p>
這樣的抖機靈是殘酷的,但其實,現實更加殘酷。關于創業成功率,美國曾經有數據統計,從天使投資到IPO的成功率大約是千分之一,從創意到IPO的成功率大約是十萬分之五。絕大多數創業者必然走向失敗,所以,朋友們,創業學不是成功學,創業學是失敗學。這是一門想方設法避免失敗,應對失敗,斷尾求生,迷途知返,絕地反擊,剩者為王的學問。這個剩者,有時候是“熬”出來的,但絕大多數時候是“殺”出來的。
創業成功率到底是多少?這件事對創業者很重要,對天使投資人來說也很重要。理性的評估創業成功率(或者說,創業失敗率)這件事,是失敗學的基本功。
為了談成功率,首先要界定“成功”,我們把創業者和投資人如果都看作是投資者,只不過投資人付出的是金錢,創業者付出的是生命——或者說,時間,創業者的時間也可以用勞動力成本的方式折算為金錢。用投資人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很簡單:
1、創業成功的基本標準應該是“賺錢”,也就是最終獲利超過了投資人/創業者的付出;
2、創業成功的更高標準應該是“更賺錢”,也就是投資初創企業,比投資其他資產(例如房產、股票)更賺錢。這件事挺難的。北京房地產十年十倍,年化復合增長率25%,這是一個超越巴菲特的存在。幸運的是,北京房價在狂漲二十年之后,一套房子的單價至少幾百萬起,動輒數千萬,這已經不是一個適合普通投資者的資產標的。過去我們常常聽創業者抱怨說,“創業十年,還不如買兩套房”;今天,沒有人還會這么抱怨,正確的表達方式是“反正也買不起房,還是攢點錢創業吧”;
3、賺錢和更賺錢都是暫時和不穩定的,我認為,創業成功的穩健標準是“成為細分市場的壟斷者/領導者”,一個能夠穩定的壟斷細分市場的企業,不僅可以持續獲得高利潤,而且具備被并購的價值。而高營收和高利潤,也是上市的基本條件;
4、最后,創業成功的極致標準當然是“成為巨大市場的壟斷者/領導者”,這樣的企業往往是獨角獸,是風險投資人能夠退出,能夠巨額獲利的標的物,也是傳統風險投資者關注的企業。
我們可以看到,在成功判斷標準上,有兩個很重要的因素,首先是市場規模,其次是能否實現壟斷。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壟斷只有兩種情況,一家獨大的寡頭壟斷,或者兩家合謀的雙寡頭壟斷。換句話說,在一個市場上,不管有多少家參與競爭,最終勝出的企業一般不會超過兩家。這是創業成功率極低的根本原因,因為市場是個屠場,不管多少人進來,她只允許最多兩個人存活下來。千團大戰中,只有新美大幸存;千播大戰,活下來的企業也不會超過三個。創業就像跑馬拉松,一萬個人跑馬拉松,第一名拿到金牌,第二名拿到銀牌,第三名拿到銅牌,第四名以后盡管跑完了馬拉松全程,但是什么都沒有。我們創業者的目標就是拿到金牌,投資人的目標就是找到金牌選手,沒有其他。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看,草根創業者前途一片慘淡。讓我們和馬云爸爸拼眼界,能力,人脈和資源,這太難了!怎么辦呢?市場競爭的基本特性是,不斷細分。換句話說,就是找到一個刀尖一樣的小市場,看到的人不太多,進來的人更少,如果只有五家企業進入這個市場,那么我們的存活概率就變成了40%,刀頭舔血,刀背藏身,應該是草根創業者避免失敗的基本法則。
崇山峻嶺小而美一馬平川獨角獸
什么樣的市場能夠不斷細分呢?我們用一句話來形容,叫做崇山峻嶺小而美,一馬平川獨角獸。
崇山峻嶺的市場,客戶需求個性化,“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比如說,理發店,不同客戶的頭型不同,理出來的發型也不同,這就必須要靠師傅的手藝,不能靠機器大規模平推(直到后來出現了人工智能和機器視覺);再比如說,戰略咨詢,不同的企業客戶面臨的問題不同,這就必須要靠咨詢顧問的腦子和口活,不能靠大數據平推。因此,不難理解,對于客戶需求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市場,市場集中度低,市場基于地域、行業或者其他屬性不斷細分,每個細分市場都會有1-2個領導企業,山頭林立,軍閥割據。
個性化市場的典型代表是教育行業,教育行業號稱是一個萬億級市場,但其實是若干個細分市場,做中小學(K12)的,做出國留學的,做職業教育的,無論是客戶群體,客戶需求,產品形態,都差異巨大。即便是在一個大的品類內(比如中小學課外培優),由于學生的水平不一樣,就導致了教育必須“因材施教”,一個老師教不了所有的學生,還是高度個性化。
個性化的結果是什么呢?中國一共有14萬家教育培訓機構,共同瓜分一個萬億級市場。教育市場的領導者之一好未來,2014年財報披露營收6.19億美元,一算可知,在一個崇山峻嶺的碎片化市場,領導者市場占有率不足千分之四。在這樣的市場上,會有大量的創業者達到創業成功的基本標準“賺錢”,也會有不少創業者達到創業成功的穩健標準“細分市場的壟斷者/領導者”。
一馬平川的市場,客戶需求標準化,產品同質化,可以大規模復制,在產品可以大規模復制的前提下,規模經濟就會發生威力。一方面,客戶規模越大,產品成本就越低,這是供給端的規模經濟,帶來價格優勢;另一方面,對于UGC和C2C模式的平臺類產品,客戶規模越大,網絡效應越強,這是需求端的規模經濟,帶來價值優勢。規模經濟的結果,就是馬太效應,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優秀的產品可以快速獲客,猶如蒙古騎兵,一路平蹚到歐洲。對于客戶需求標準化的市場,市場集中度高,只有一個一統江湖的巨頭。
主要的互聯網交易平臺都是一馬平川的市場,比如淘寶/京東,比如新美大,比如滴滴。這類市場,領導者的市場占有率一般大于50%,第二名的市場占有率一般不超過30%,第三名一般不超過10%。在這樣的市場上,創業成功率很低,但是回報巨大。
當我們看清了成功的標準,以及不同市場的特性,回頭看所謂的創業成功率,頭腦就會更加清醒?!懊绹袌鰟摌I成功率是十萬分之五”,其實這句話的含義是,在所有的創業者中,最終壟斷一個巨大市場并且達到上市標準的比例是十萬分之五。這個比例,并不值得創業者參考,獨角獸是少數,中小企業是大多數??瓷鈶撌紫瓤词欠瘛百嶅X”,而對于缺乏財務數據只能定性判斷的早期創業,“細分市場壟斷者”應該是我們投資的穩健標準。
更進一步,初次創業者和新天使投資人,在投資標的上應該有清晰的理念判斷。生意能不能投?細分市場能不能投?還是去追逐獨角獸?我個人謹慎的認為,在互聯網這個大技術趨勢已經充分滲透的背景下,漸進式創新的機會大于顛覆式創新,因此,對于創業者來說,一步登天已經很難,更合理的方式是飯要一口一口吃,屌絲逆襲也要一步一個臺階。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年收入數十萬的小伙伴,忽然逆襲一躍成為年收入上億的成功創業者,更理性的方式是,先專注細分市場做到千萬級營收的小企業,再通過產品品類的升維,沖擊上億乃至于十億的市場規模。
因此,我謹慎的認為,新天使投資人的合理投資標的,應該是“細分市場的壟斷者”,合理退出路徑是并購退出。獨角獸太稀少,搶不過明星天使,搶到就是賺到;生意可以投,但是估值邏輯不一樣,要基于現金流邏輯估值。所有的投資品類背后其實只有一個邏輯,就是回報倍數和成功概率。在股權投資的大品類下,生意型眾籌,細分市場壟斷者,獨角獸苗子,也需要做合理的選擇和配置。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創業與投資是硬幣的兩面。大眾對大眾創業的認知經歷了貪婪與恐懼的轉變,同樣的,新天使對天使投資這件事的看法,也會經歷從貪婪到恐懼的轉變。
談到天使投資,局外人最常聽到的就是某明星天使收益上百倍,上千倍,上萬倍,覺得這是一個神秘小圈子的游戲,所以剛剛進入這個領域的新天使,往往是貪婪大于恐懼,總想投幾個項目就一夜暴富;但是,有創業經驗或者看過一些項目的投資人,就會知道創業成功率極低,投一百個未必能成功一個,于是恐懼大于貪婪,覺得天使投資風險極高,完全是公益事業。
天使投資能不能賺錢呢?2007年,美國考夫曼基金會曾經統計了539名天使投資人的1137個投資案例,結果表明,在投資20-80個項目的前提下,天使投資平均持有年限為3.5年,綜合收益2.6倍,年化平均收益率(IRR)27%,換句話說,天使投資不是一夜暴富,也不是血本無歸,而是一種進取型的資產配置。
前文我們提到,天使投資到IPO的成功率大約是千分之一,那么,這個年化平均收益率27%是怎么做到的呢?考夫曼基金會對所有案例進行統計發現:
50%的投資項目:徹底失敗
20%的投資項目:拿回初始投資
20%的投資項目:實現2到3倍收益
9%的投資項目:實現10倍收益
1%的投資項目:實現20倍-100倍以上收益
這也符合我們前文所說的,生意/細分市場壟斷者/獨角獸的邏輯。天使投資的收益符合冪律分布:投資生意最多能實現2-3倍回報;投資細分市場壟斷者可以實現10倍收益;而極少數的獨角獸會帶來巨大的回報。
《五燈會元》里面有段話,青原惟信禪師說,“老僧三十年前來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边€原到本質,天使投資盡管有巨大的不確定性,但依然是投資,既然是投資,就要用風險和收益的邏輯來看待。
當我們能夠理性的選擇投資標的物,就會帶來天使投資市場的巨大發展。畢竟,天使投資的價值在于早期項目估值低,往往項目估值低于100-500萬,投資額低于20-100萬,因此,最終即使以并購的形態退出,往往也能實現十倍甚至百倍的收益。美國市場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美國市場有30萬天使投資人,每年投出超過7萬個項目,總投資金額超過240億美元。與天使投資相比,美國798家VC機構一年投資的項目數約為1萬個,投資金額780億美元。我們可以看到,天使投資項目占市場的87%,金額占市場的23%,市場及其發達,天使投資是整個投資市場的最基層和入口。
與之相比,中國天使投資市場還遠遠不發達,清科創投在2016年估計中國天使投資人約為1萬人,市場上只知道徐小平、蔡文勝這樣的明星天使投資人,廣大的小天使遇到項目很偶然,投資決策很隨意,結局往往很痛苦。新天使們并不知道如何應對風險,也不知道如何判斷項目,更沒有資源和金融圈對接。
精一天使公社希望能夠幫助新天使擺脫貪婪和恐懼的不理性情緒,用理性的態度來分析和看待天使投資,為此,我們總結了天使投資的三條基本戒律,叫做風險有管理、投資有邏輯、孵化有價值。本質上,這三條原則都是用價值投資的心態看待天使投資。

·END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