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投資領域刮起了一股“企業級”風,一些創業公司和投資機構爭先撲向這個領域。誠然,在我國,公共服務和企業級服務領域還有很多機會尚待挖掘,但2G、2B畢竟不是2C,隔行如隔山,海鑫科金董事長劉曉春經營企業近20年,感慨良多。這家技術型公司見證了一系列的行業變遷,如今海鑫科金已打通縱向產業鏈,正在朝著高科技數據服務方向發展。海鑫科金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核心競爭力的,想必本文能給企業級服務的創業者以啟發。
實名認證需要提高效率
手機、網絡、大數據發展到現在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最讓人頭疼的,莫過于信息安全了。事實上,實名認證問題迫在眉睫:社保卡冒領、替考、開戶亂象時時被新聞媒體曝出;人們在通過安檢、進行身份識別等過程中也要被層層審核。凡此種種,既費時費力,還耽誤老百姓的時間,政府層面也要配置數量龐大的人力來應對。
行政意味著支出,流程復雜往往說明其成本也居高不下。
找人、認定人、檢驗人、發現人就是干這行的具體工作。20年的發展,讓海鑫科金有著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在數據入口方面:人像、指紋、視頻和大數據等多層次渠道都成為了海鑫科金的數據來源。在和阿里合作后,利用深層次分析,數據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有時甚至僅用數據就可以得知一個人的真實身份,這種“身份刻畫”的技術在解決身份認證問題上效率非常高。
“有些被拐賣的小孩找不到父母,那么利用DNA技術就可以比對出與他有天然關系的人。在我們這里,白名單是服務,黑名單就是打擊犯罪”劉曉春說。
俗話說,時間是金錢,效率是生命。劉曉春的理想是提高效率,人們未來可以不用繁瑣的流程而枉費時間。未來一個出境游,只要拿著護照“啪”的刷一下,就能輕松過境。“我們想讓面向政府的數據能得到有效利用;讓好人輕松行遍天下,而讓壞人無所遁形。”劉曉春說。
數據開放將產生更多可能
如今數據開放已成為一個趨勢,據筆者了解,現在大概有60%-70%的數據還在政府手中。好消息是,這些數據具體怎么利用、怎么開放的問題已經提上政府工作日程。
征信是一個典型的數據使用場景。“征信不僅僅是實名認證(識人),你的消費習慣、消費能力、消費手段、信譽度、訴訟情況、負債情況都是衡量信用的維度”,劉曉春說,“家庭保姆過去的行為痕跡會有記錄,評判一個大學生是否貧困可以調取飯卡數據,農村對一個人的口碑評價會影響他的貸款情況,這些都是比較直觀的使用場景。”
除了一般公司的需求,政府和國企一側的需求也發生變化。如劉曉春所說,如今一些國企事實上也在“扮演”著政府的角色,有的企業管理著包括海濱浴場、會展中心和大劇院在內的多數公共設施,而這些場所無時不刻在“生產數據”。這些企業本著治安或者管理的需求,推進著智慧城市、智慧公安和便民服務的項目,而這些項目正是海鑫科金最擅長的。
劉曉春覺得,在人工智能方面,政府也可以做很多。例如,一個人工澆灌的草地可能把握不好水的使用,有些人為了完成工作甚至會在雨天也灌溉草地,浪費現象嚴重。而機器控制的草坪就很簡單,和天氣預報掛鉤的話,既可以省出人力也會節約大量的水資源。
海鑫科金未來的發展
產業發生了巨大變化,甚至已經和劉曉春剛進入行業的時候大為不同。“當時做IT的,只要搞好產品和軟件就可以獨步天下,而如今幾乎所有的IT公司都在向IT+數據方向轉型。這意味著,IT你要做,數據你也得做,因為沒有數據就沒有內容,數據越多未來增值空間才會越大。”劉曉春說。
警務云是海鑫科金的一個重量級產品,在公安領域積累多年,讓海鑫科金擁有深厚的資源壁壘。在大數據時代,公共服務機構以及企事業單位也將面臨變革,這方面的服務能力海鑫已儲備20年。
除了數據,海鑫科金還發力于人工智能。一些券商認為,未來的人工智能發展是以計算能力和大數據為基礎的,而生物識別算法則是其核心。生物識別算法是海鑫科金立足之本,圖像識別更是公司戰略的重中之重。在一系列自主研發和并購收購中,海鑫科金的技術版圖囊括了除語音識別外的幾乎所有圖像識別技術,這讓海鑫科金可以迅速切入不同的人工智能行業應用場景。
推薦:北京海鑫科金怎么樣http://www.jingujie.com/xinxi/64884.html海鑫科金(430021)營收破6億凈利反大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