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簡介:新一代汽車智能儀表—— AR HUD 以及全息成像技術
創業者背景:南京大學匡亞明學院畢業,多年外企管理經驗。
徐俊峰說:剛畢業就創業不是明智選擇,一沒有人脈,二沒有團隊。創業團隊的供應鏈管理、新技術研發都是難點,而在我這兒都不是難題。
他,上課睡覺,作業不做,和“好學生”的模樣沾不上一點邊……
他,在高中成績第一,毫無壓力地考取了南京大學匡亞明學院,本科畢業直接保送博士項目,學習聲學和光學的交叉學科……
他,對科研有著獨特的靈性,卻在畢業后放棄了當教授做科研的人生規劃,開始做工程技術……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他將在大企業的研發部門按部就班地生活下去時,他卻作出決定:
我要創業!
他就是未來黑科技的創始人——徐俊峰。

沒錯,他們公司的名字真的就叫做未來黑科技……
盡管注冊這個名字花費了不少的心血,但是,徐俊峰認為這個名字能夠配得上自己的公司的,因為自己公司擁有了兩個非常酷炫的黑科技:
把汽車變成增強現實設備
在空氣中做到懸浮成像
敢想,敢做,敢搞事情,是徐俊峰給人的鮮明性格,他以在技術研發領域的“不羈”姿態帶著未來黑科技在創業的路上一路狂奔,把那些存在于漫威電影里的特效變成生活中真真切切的技術。

(圖為《鋼鐵俠》中數碼合成的全息顯示效果)
徐俊峰:我們有兩項技術,一是我們可以把汽車變成增強現實設備,很多在朋友圈或者新聞上看到的增強現實技術都是數字合成的,在工程上不可實現。目前,世界上只有我們可以做出大視角、高亮度的全尺寸增強現實設備。汽車增強現實需要解決的亮度、視角等問題都是很難的。
二是我們還可以做到在空氣中懸浮成像,也就是無介質裸眼全息成像技術。
我們在申請這個名字的時候已經研發出了這兩項專利技術,所以說我們是黑科技公司。其次,我們也在準備著更牛的技術,很多技術我從讀研究生的時候就開始琢磨,在我的腦海里已經發酵很多年了。
另外,我希望未來能夠召集更多做基礎研究的科學家一起來創造更多有意思的東西。其實我有一個小目標,就希望我以后賺了錢能夠做一個真正的研究院,把一些基礎理論轉換成一些黑科技。

徐俊峰:2005年的我還在讀研究生,當時液晶電視太貴了,我就在學校里自己鼓搗,DIY了世界上第一臺LED背光投影機。那時侯,我也喜歡數碼相機和單反,我對投影技術很迷戀。在讀大學的時候。我從圖書館里面借出來顯示理論和圖像采集的書,都是如饑似渴地熬通宵讀完。
當2D電視變得很便宜以后,我就開始研究3D投影。想把LED投影變成新的東西,后來我好不容易成功之后,3D電視又出來了,后來液晶電視又變成三維的,也變得很便宜了,我覺得這個方案沒有前途,所以轉行到一些特殊的領域。
當時,VR還不是特別流行,08年的VR也不是現在的樣子。那時侯的虛擬現實只是為了做一些行業的應用。比如,做開車用的三維模擬器,假裝自己在開車;或者,為了特種作戰的訓練,模擬導彈發射。因為,現實中發射一顆導彈需要幾百萬美金,但是利用虛擬現實系統做的時候就不需要花那么多錢。
直到后來出現了頭戴式的VR。這個想法很聰明,并且技術門檻不高,它把高大上的VR變得平民化了。VR應用到了頭盔上以后,就把價值幾百萬的虛擬系統變成了幾百塊美金的系統,把VR普及到消費者的身上去了。但是,這并不是普通創業公司可以折騰的。比如,只有微軟、蘋果、索尼可以把頭盔式的VR做得很好,因為他們有商機,可以賣內容。所以我就思考,像我們這樣的小公司只有做一些垂直領域的,特別少見的產品才能賺到錢。
我是從2010年開始研究抬頭顯示器,我在筆記本上有畫過HUD的光路,認為抬頭顯示器的設計是十分困難的,從那個時候我就開始關注一些與此相關的專利和成像的理論。我一直對AR比較喜歡,AR的難點就是把畫面做得很大,體積又小。面臨惡劣的環境要提高亮度,眼鏡的話就比較好實現。
另外一方面,我一直都在專注做VR/AR,全息成像是誤打誤撞開始的。之前,微信朋友圈里流傳著百度神燈,就是全息手機把影像投在空氣里面,我當時給別人說“我們這個宇宙里面這是不可能的技術”。所以一開始我也是不相信圖像是可以漂浮在空氣里面的,后來通過自己不斷地研究,發現了它的可實現性。
徐俊峰:?AR在共享信息的時候會有一些困難,只有戴眼鏡才可以看得到。
但是全息成像可以讓所有人都看見,它聽上去比AR更加得酷炫。
但是這兩個技術并不能相互替代,AR就相當于手機,全息就相當于電視機,電視機是不能替代手機的,它是一臺設備,你不能放在口袋里帶走。手機也不能在空氣里投出全息畫面。全息成像一定是臺大的設備,光是從設備上發射出來的。想成多大的像,設備就要有多大。
徐俊峰:這個其實也是非常巧合的。當時要把AR做出來,需要花很多錢,而做車載Demo的錢會少很多。所以,作為創業者,初期花大筆錢做AR眼鏡是不現實的。
現在,我們有在研發汽車前裝的智能儀表。特斯拉已經應用抬頭顯示器去替代傳統的顯示儀表了。在和投資人交流之后,我就發現這是一個巨大的投資商機。現在國內很多的車廠都在尋找這個技術,其中包括寶馬、奧迪、沃爾沃等頂尖的歐美汽車企業。抬頭顯示很快就會應用于量產,我誤打誤撞進入了一個可以落地的行業。
一兩個月之內,我們就會成立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子公司去量產抬頭顯示器。我們會和國內的傳統汽車行業合作,我們以技術換股權,和傳統汽車行業的企業合作,一起把這個業務做得扎實。
我們想把任何一輛車都做得的沒有介入感,把用戶體驗也提高。當透明智能儀表關掉以后,你看你的擋風玻璃什么阻礙也沒有。但是你打開了它,就可以在空間里面看見幾行字。現在,我們的技術比國內外的都要先進很多。
其實,我當時也研究過全息眼鏡。我最開始想要做的是終極版的HoloLens,當時想做偽全息眼鏡,但沒過多長時間,微軟就發布了HoloLens。現在退回到2010年,翻看我寫的商業計劃書,我很早就開始想做這個了,但是沒有錢和團隊。

徐俊峰:2001年,楊振寧到我們學校同學數學和物理方向的十來個學生做了個座談,他說:“99屆學數學和物理的同學啊,以后不要搞科學研究了,以后要多做工程技術。因為現在的科學研究是遠超過工程技術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了,但是我們的工程技術太落后了。”
他當時說這個話的時候,我很吃驚,我覺得他來我們學校就是踢館的,當時我們學校希望我們這些匡亞明班的同學去做科學研究,國家也是這樣培養我們的,我也是這樣想的。
我當時不太理解他說的話,但是當我工作了很多年以后,我就發現他說的都是對的。就像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業,對一個學物理的人來說并不是特別的難。但是,在物理學家和工程家科學家之間有一個巨大的鴻溝,科學家不懂產品和產業,而很聰明的工程師只能做一些微創新。只有當工程師和科學家合二為一,他才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比如,特斯拉的創始人伊隆·馬斯克,他本身是學物理的,他做的事情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是所有的事情怎么串起來做成一件事,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他是可行性和執行力相結合的完美化身。
楊振寧的知識淵博,他對這個世界理解得更深刻。我一直都非常慶幸自己學的數學和物理方向,這對我都后面的創業也有非常大的幫助。

Grit Founder:?自己開始創業,心態和管理方式上有沒有什么變化?
徐俊峰:我在外企的時候一直就是做管理工作的。我覺得剛畢業就創業不是明智選擇,一沒有人脈,二沒有團隊。創業團隊的供應鏈管理、新技術研發都是難點,而在我這兒都不是難題。
我之前都是在做管理工作,沒有做工程師,我把原來的經驗都用上了,創業的時候不需要做巨大的改變。我原來是職業經理人,現在是公司的核心,我肩負的責任更多了。
原來我只要對員工負責,對公司負責。現在我還需要對股東負責,還需要把我的工程師和團隊維護的更好。
做職業經理人是有一個團隊立場的,會在公司大局和部門利益權衡的時候,為團隊成員爭取更多的福利,實現在可控的范圍中擁有更強的戰斗力。但是創業之后就不太一樣,角色需要轉換,更需要站在公司的整體立場上,權衡各方面問題。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