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羅燕珊 何蘊虹

利好疊加,A股市場豬年春節后走出一波“開門紅”行情,滬指站上3100點,估值修復動力強勁,眾多機構紛紛認為“牛市已來”。
而近年來,市場風險頻發,監管出臺多項法律法規,嚴監管成為市場基調。隨著A股行情漸入佳境,科創板并試行注冊制逐步落地,對監管的壓力也與日俱增。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提出《關于完善監管制度體系 推動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建議》,希望相關部門盡快完成對《證券法》的修訂工作,建立健全符合現階段資本市場要求的制度體系;將證監會新任主席易會滿提出的“敬畏市場,敬畏法治,敬畏專業,敬畏風險”落實到證監工作中;并呼吁監管機構平等維護市場參與主體的利益,公平對待所有投資者。
李東生稱,《證券法》經2014年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進行第三次修訂,但至今沒有完成。而面對近年資本市場發生的巨大變化,盡管監管機構也頒布了一系列新規,但有些新規論證評估不足,是為解決資本市場的臨時需求而頒布實施,導致部分機構投資者因無法預期政策風險而不愿參與證券市場投資。
李東生舉例道,大股東要參與定增,機構投資人才有信心跟進,而大股東的定增資金大都需要做杠桿融資,后來新出臺的嚴厲限制大股東減持的新規,使得大股東和持股比例較高的機構投資者無法按照預期通過出售股票降低杠桿,這是造成近期大股東質押風險的重要原因。
據了解,早在2016年1月,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對上市公司大股東及董監高的減持行為進行約束。2017年5月,證監會修訂發布了《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對此前規定作出“升級”,滬深交易所亦隨即出臺了相應細則,細化減持限制之余也嚴格了減持罰則。
今年1月11日,滬深交易所相繼發布征求意見后的《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實施細則》,新增減持約束措施,包括將已回購股份減持前的持有期,由6個月延長至12個月;參照減持新規控制減持節奏,要求在任意連續90日內減持數量不得超過總股本的1%等。
不過,天風證券指出,減持新規以及股票質押新規的出臺規范了股票質押業務的發展,隨著紓困遲緩政策相繼出臺,股票質押風險亦得到有效化解。
李東生還指出,目前國內證券市場結構與全球主要金融市場不同,機構投資人只占約20%,游資散戶占80%,后者大量參與容易使市場產生波動,而“新規”對于大股東和投資機構交易行為的限制,使得波動難以得到平衡。
李東生認為,要平等保護市場所有投資者和相關者利益,除了中小股東利益,大股東和持股比例高的投資者的利益也應該受到重視。
對于上述問題,李東生認為應通過修訂《證券法》解決,在新法修訂之前,對已頒布的監管規則盡快梳理,根據《證券法》精神和參考其他成熟資本市場的法規做出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