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News 3月5日消息(記者 向密) 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勁波向兩會提交三份書面建議,包括“降低用工成本,促進中小企業吸納就業”、“補齊租房市場短板 解決新市民居住需求”、“多措并舉提振生育率”等熱點話題。
姚勁波指出,當前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已達四千余萬家。根據2018年8月召開的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發布的信息,“國內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崗位,90%以上的企業數量占比,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就業的主渠道,創業創新的重要載體。”
然而近段時間以來,國內外發展形勢日趨復雜嚴峻,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從近期中小企業的表現來看,其景氣程度不及預期。國家發改委發布2018年四季度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SMEDI)為93.0,與2018年第三季度基本持平,繼續低位運行。其中,勞動力供求呈現下降態勢。勞動力指數為107.4,下降0.2點。其中需求指數下降0.3點,供應指數下降0.1點。不少企業出現降薪減員、停止招聘的情況。
經深入調研,除了受外部環境影響,招工難、技術人才短缺、用工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也是導致中小企業吸納就業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政府需加大援企穩崗力度,增強對中小企業廣納良才的支持,以保持經濟穩定運行,防范重大社會風險。
因此,姚勁波提出兩方面的建議:
一是加快培養技能人才,提升企業培訓補貼。人社部2018年數據顯示,我國共有技能勞動者1.65億人,僅占就業人員總量的21.3%;高技能人才4791萬人,僅占技能勞動者總數的29%。近年技能勞動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級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達到2以上的水平。技能勞動者比例偏低且結構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嚴重匱乏,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用工需求擴大的重要瓶頸,而發展職業教育是緩解勞動力供求矛盾的重要環節。建議一方面擴大高職教育規模,產教融合,并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降低學費標準,有計劃的擴張高職教育招生規模。另一方面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創辦職業院校,加大實操比重,培養更多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實用人才,并對實行技能崗位培訓的中小企業,給予培訓補貼。
二是,降低社保費率,減少企業用工成本。建議政府一方面抓緊研究適當降低社保費率,確保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比如以行業類別、企業規模等維度,設計更具操作性和適應性的具體規定,穩定市場對減稅降費的預期。另一方面,通過失業保險費更大比例返還、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落實對中小企業幫扶,持續優化企業發展環境,維持企業經營和用工穩定。
姚勁波表示,近幾年,新市民進城務工持續升溫,“租售同權”等政策的推進落地,都極大推動了國內住房租賃市場的繁榮。但保障性住房申請門檻高和公積金提取不便捷等問題,為新市民在城市的“落腳”產生了較大阻礙。
姚勁波建議,取消保障性住房的戶籍要求,放寬申請限制。針對部分城市新市民保障性住房申請以戶籍作為準入門檻的要求,建議打破戶籍限制,將社保繳納或個人所得稅征收時長作為申請依據,使住房福利政策更全面惠及新市民群體。同時,放寬保障性住房在年齡、可支配收入等方面的限制,承租人年滿18歲即可申請,全部月收入不足個稅起征點的可以優先申請,以此滿足新市民群體的合理住房需求。“如果我們的住房租賃政策更多的和戶籍脫鉤,更多的和社保、所得稅、當地就業掛鉤,相信相當大比例的一部分新市民會受惠于這個政策。”
姚勁波還提出,實施靈活的公積金存取政策,充分滿足租房需求。過去一年,全國大中城市房屋租金上漲明顯。新市民由于其經濟收入不高,依靠自身收入解決租住房問題難度增大,迫切需要公積金制度的保障來改善居住質量。建議在大中型城市加強公積金的租房提取功能,使住房公積金適當向租房傾斜。
特別是針對一些大中城市公積金每月提取額度遠低于當地房租平均水平的情況,建議降低租房提取門檻,進一步靈活提高租房公積金的提取金額上限,使公積金制度在租房領域發揮更大效用。同時,簡化公積金提取流程,如在辦理過程中不再要求提交租房發票等材料,增加線上辦理功能。
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和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發布的《2018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20世紀60年代以來,幾乎每個國家的生育率都有所下降。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5年中國總和生育率為1.62,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45,也低于高收入經濟體的1.67。
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7修訂版)》預計中國將于2025年前后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為應對這一趨勢,2011年11月,我國政府出臺“雙獨二孩”政策;2013年12月,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單獨二孩”政策依法啟動實施;2016年1月1日,正式放開“全面二孩”。然而,根據數據顯示,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三年以來,2017年和2018年出生人口依然連續兩年下降。
姚勁波指出,國內生育率持續低迷,將會給社會帶來勞動力短缺、老齡化和經濟活力下降等負面影響。
基于此,姚勁波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對于生育二孩的家庭,給予個人所得稅減免或生活補貼。目前國家在個人所得稅方面主要通過子女教育專項扣除的方式給予有孩家庭稅收優惠,3歲以上有孩家庭,每孩每月可以扣除1000元免于征收個人所得稅,實際減稅效果不明顯。建議對收入高于個稅起征點的二孩家庭,直接每孩每月減免個稅繳納額1000元(個稅繳納額不足1000的,按實際繳納情況予以免除),盡量減輕二孩家庭的經濟負擔。
第二,著力解決教育資源緊缺問題,逐步推動學前教育義務化。當前,我國學前教育資源較為緊缺,個別地區存在孩子“入園貴、入園難”的問題。我建議政府以普惠性和公益性為原則,在大力做好公辦幼兒園建設基礎上,通過國家財政補貼鼓勵社會力量辦學,提高學前教育資源供給,逐步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范疇,有步驟的推動各地方普及學前一年/兩年義務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普及學前三年義務教育。
第三,取消征收社會撫養費的規定,推動鼓勵生育政策有效落地。目前,個別地方衛計生機構依然嚴格執行生育三孩需要繳納社會撫養費的相關政策,致使出現生育二孩受獎勵,生育三孩被罰款的情況,容易使公眾對國家人口政策的宏觀導向產生誤解。在生育率持續走低的情況下,建議由國家衛健委等機構牽頭,與地方相關部門協商,逐步在各地取消征收社會撫養費等規定,做到全面評估、因地施策,從根本上避免地方執法與國家政策導向相抵觸,釋放政策善意,進一步鼓勵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