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股價從發行價的17港元,再漲到22港元,如今小米的股價只有10.36港元。小米上市后股價破發,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當時雷軍認為定價17元,已經是讓利投資者,但市場并不認可,選擇一路向下作為回應。二是,受到美股大跌的影響,港股重挫,影響到了小米的股價走穩。
不過,小米最近股價跌勢似乎開始走穩,這主要得益于三大利好:首先,在小米股價解禁后,雷軍和其他股東都承諾,繼續持有小米股票365天,不作減持。而在小米股價跌去了四成之后,再出這樣的利好,對穩定小米股價肯定是有積極作用的。
再者,在股價低迷時,高調宣布回購股份,彰顯了小米管理層對自己股票的信心。小米已經回購了1600萬股,用了將近1.6億的港元,可以說這是公司基于對股價走勢不能反映公司的價值而做的回購行為,也是對股價未來的走勢充滿信心的操作。在這種情況下,做空小米的動能會有所退潮。小米股價有望企穩。
最后,高通與小米的關系密切,也會提振投資者持有小米的信心。最近ces2019展會上。在高通的5g產品中,展出了三款不同廠家的5g手機,其中第一個就是小米。相信小米背后有高通5g的支持,在短期內股價起到穩定的作用。

事實上,小米股價跌去一半,并非其業績很差,相反小米的業績還是不錯的。2018年的三季度營收同比大漲49.1%至508.5億元人民幣,經調整利潤同比增長17.3%至29億元人民幣,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長全面超市場預期。既然,小米現在股價跌去一半,雷軍等管理團隊又在出的救助股價,那么小米股價的大跌,是否是被市場低估的結果呢?我們認為并不是。
第一,小米上市之時,參照的是科技股的價格。但是按照小米現在的“貿工技”模式,在估價方面應該與聯想的市盈率差不多。因為聯想是靠組裝電腦,而小米芯片用的是高通的,手機都是貼牌組裝的。所以,小米再給投資者講預期,也沒有用的,高市盈率對應高科技,而小米嚴格說并不能算是高科技企業。
第二,市場對小米的未來并不看好,目前小米在中低端手機領域雖然做得順風順水,但是其他一些國有品牌也在悄然崛起,同時,華為中低端手機品牌榮耀也在分食這個市場。小米在國內手機市場份額上升空間有限。
同時,小米利用自己的平臺,除了買手機之外,包括冰箱、洗衣機、電腦等什么產品都在賣,但是這些市場都有專業的商家在經營。像小米在賣家電領域,與美的相比,無論是售后服務、還是銷售經驗,都無法相比。從目前情況看,小米在自己平臺上什么東西都賣,固然能在短期內提升自己的業績,但是他與這些領域的商家相比,最終不存在多少競爭優勢,人家是專業吃這碗飯的,而你小米卻不是。

第三,小米在科技研發方面投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就連格力的董明珠都笑雷軍在科研方面投入不足,導致科技無法創新,所以就沒有自己的核心科技,這就是小米長遠發展的瓶頸所在。
而華為每年要在科研方面投入1000億人民幣,同時任正非還要把華為的股權大比例分配給科研人員。這才使華為掌握了自己的“核心科技”,而小米就是靠高通芯片,再讓手機廠家貼牌生產,股權基本掌握在雷軍等高管團隊手中,像這樣的企業還能有多少發展前途呢?所以,小米股價短期可止跌,長期還要看業績和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