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力寶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是小時候飲料的代名詞。消失在視野許久后,你是否還記得它?
11月11日,食品飲料企業統一集團在臺灣證券交易所發布了股權轉讓公告,公司與廣東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裝讓合同,將其持有的佛山市三水健力寶貿易有限公司100%股權出售給后者,交易金額為9.5億元人民幣。

據了解,此次健力寶集團收購的9.5億元資金全部來自為“中信資產管理”旗下的“北京淳信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資料顯示,中信資產管理成立于2002年,為中國中信集團旗下成員,而中國中信集團為國務院直屬國家授權投資機構。在歸統一旗下十年后,健力寶重回國資懷抱。
此前臺灣當地媒體曾報道稱,“本次交易后,健力寶集團將會與中信集團旗下的專業投資平臺公司合作,統一則因本次投資為統一股東創造2.5倍投資回報。”
統一方面表示,此次出售健力寶貿易股權主要是因為健力寶集團方面希望回收健力寶品牌經營權。“由于健力寶集團授于健力寶貿易在中國地區品牌專屬授權將于2016年12月到期,而健力寶集團大股東堅持健力寶品牌為中國民族品牌,并計劃將健力寶品牌生產、貿易一致化,所以才有了此次統一的出售行為”。
“中國魔水”
1973年,受到“排擠”的李經緯被調到瀕臨倒閉的三水酒廠當副廠長,一次喝完飲料后,他突發做飲料的念頭。彼時,國家體委下達了一批研究項目,里面就包含運動型飲料。無獨有偶,教授無意間結識了李經緯的表弟,幾人在三水的廠房里,前后花了3個多月,經過130次試驗,最終做出了一款橙色的飲料。
1984年,健力寶在洛杉磯奧運會后一炮走紅,被日本媒體譽為“中國魔水”。作為中國第一個添加堿性電解質的飲料,健力寶率先為國人引入運動飲料的概念。吳曉波曾撰文指出,健力寶的競爭對手始終是它自己。“在它創業的前10年,幾乎看不到任何危機存在的跡象。”
前幾年李經緯簡直將自己的聰明發揮到了極致,他的營銷手法成了各行各業參照的標桿:如“拉環有獎”的創意一直延續到了今日;他還是國內企業公共關系第一個實踐者,讓巴西足球隊穿健力寶的球衣參賽;邀請李寧、聶衛平、鄧亞萍等或是加入公司、或是任高級顧問;連宗慶后都坦言,當時推出娃哈哈兒童營養液時,廣告詞靈感是從健力寶的廣告詞里偷來的。
1991年,健力寶在紐約設立了辦事處,還花了500萬美元買下帝國大廈的一整層,全面開啟走向世界的目標。當時李經緯告訴美國記者:“在中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加起來賣得都沒有我多。”
健力寶在發展的如日中天,1996年,健力寶的年銷售額接近60億元大關。巔峰時期,健力寶貢獻了三水市近50%的稅收。時任市委書記曾說:三水人每發100元,就有46元來自健力寶。
好景不長,1997年成為了健力寶的轉折點。當38層高的廣州健力寶大廈落成時,李經緯按計劃把公司總部遷到了廣州,這也成為他與廣東三水市政府關系嚴重惡化的導火索。

逃不掉的輾轉被賣
從曾盛極一時到隨后無人問津,健力寶30多年的沉浮和當時僵化的國有企業管理體制有很大關系。李經緯雖然一手創立了健力寶,但這家企業的身份是國有控股,大股東是三水縣政府。李經緯只是企業經營者。健力寶越做越大,利益的交織下矛盾也日漸凸顯。
1993年,健力寶沒趕上股份制改革錯過了上市的機會。1997年,李經緯籌劃登陸港交所,但三水政府以李經緯團隊“沒有香港暫居證,因而不得購買H股原始股票”為理由,直接否決。
1997年起,健力寶的銷量開始以每年七八萬噸的速度持續下降。內憂外患,伴隨著哇哈哈、樂百氏等的突飛猛進,未能取得新突破的健力寶發展有些乏力。營收逐年下滑后,政府決定賣掉健力寶。
1999年,健力寶集團提出在公司內部實行員工股份合作制的方案,由管理層自籌資金買下三水市政府所持有的股份,李經緯開出的價格是4.5億元,將在3年內分期付清。三水市政府斷然拒絕,理由據稱是“風險很大,有用健力寶資金來買健力寶之嫌”。
2002年1月15日,三水市政府向浙江國投轉讓健力寶75%的股份,作價3.38億元。簽約儀式后的第9天,李經緯突發腦溢血。2002年10月,還在住院的李經緯收到了一紙通知:因涉嫌貪污犯罪,被罷免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職務。但直到2011年,檢察院才正式對其提起訴訟。佛山中院作出一審判決,李經緯以貪污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并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15萬元。
隨著李經緯的鋃鐺入獄,健力寶跌落神壇,開啟了輾轉波折的命運。
第一個買下健力寶的張海是一位年輕的商人,據稱上學時開了天眼。入主健力寶前,曾涉足不少上市公司,資本頗為神秘。隨后張海進行了一系列投資收:先后收購了寶豐酒業、華意電器、雙環科技,投資三個足球俱樂部以及江西景德鎮健康產業園等。然而,他并沒有改寫健力寶的命運。
2004年,健力寶集團出現資金危機,拖欠供應商貨款、工廠停產、經銷商逼宮。號稱總資產47億元的健力寶,負債近30億元,其中短期債務15億元,實際資產負債率超過70%。張海被卸去了董事長的職務,接著,他因為“涉嫌挪用資金2.38億”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
廣東三水市政府只得再次尋找新買家。2005年10月,健力寶1億美元賣給了臺灣統一集團。但健力寶霸主地位已失,一時間銷聲匿跡,很久未出現在公眾的視野。
經過幾輪折騰,健力寶已經不再是以前的健力寶。如今,健力寶又將回歸國資懷抱,但似乎市場已經不再需要它。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健力寶并不是老牌快消品中“由興轉衰”第一個面臨危機的,當然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2016年11月15日,收購16年后法國達能集團確認,將樂百氏品牌及分別位于廣州、北京、天津、成都、重慶和中山的6家樂百氏工廠整體出售給盈投控股。對于剝離原因,達能解釋為“調整業務發展策略需要”;
11月25日,中糧五谷道場食品有限公司100%股權及5367萬元債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出售。去年營損1.9億的五谷道場,掛牌公告價格顯示“面議”;
更早的“北冰洋汽水”在1994年與百事可樂合資成立了百事-北冰洋飲料有限公司。隨后,百事陸續將旗下諸多碳酸飲料成功打入中國市場,但“北冰洋白熊”卻不見蹤影,直至停產。1998年,百事-北冰洋公司因長期虧損等原因被注銷。2007年,中方和百事公司交涉,要求收回“北冰洋”。最終,以“4年內不以北冰洋品牌生產任何碳酸飲料產品”為條件,使得北冰洋品牌經營權再次回到國人手中;
娃哈哈日子也不好過:2012年起,娃哈哈就陷入了困境,主打產品也進入到銷售的嚴冬期。其主要業務飲用水,銷量也被農夫山泉、怡寶、百歲山等分割。
還有親親蝦條、親親果凍、旺旺雪餅仙貝、康師傅、雀巢速溶咖啡等等,這些伴隨90后一起成長的傳統快消品都面臨著銷售量巨減和糟糕的財務報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管理層變動。創始人管理不善,在利益等矛盾驅動下被逐出;
2.資本方面問題。如股權分配矛盾;收購方無力回天,或與自身發展不符,擺脫包袱,剝離不良資產;
3.隨著快消品等行業逐年發展和成熟,逐漸改變了以往規模小、產品結構單一、競爭無序的局面。新的產品層出不窮,如果沒有創新,適宜的產品迭代,很容易被市場拋棄;
4.年輕人成為消費主力軍加上互聯網對傳統渠道的顛覆,傳統行業優勢逐漸減弱。電商和不斷個性化產品的出現,新的消費習慣產生,對新產品接受度變高;
4.中產階級的崛起和消費不斷升級,人們追求更多元化、更健康的生活。加上外賣等O2O平臺的便捷,人們不再選擇方便面、碳酸飲料等不健康的產品;
快消品只是大行業的一個縮影,線下門店倒閉關門、勞動密集型工廠逐漸被淘汰等等,在科技互聯網發展的大背景下諸多傳統巨頭持續衰退、不斷被邊緣化。潮起潮落,轉型中跌倒并不可怕,怕的是深陷泥潭從此逐漸在人們的視野里淡化。
(來源:投資界 charlotte)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屬于原作者,不代表清科私募通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
2023-11-1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 《衢州,打造長三角創投新勢力“第一城》的文章
2022-06-20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北京市朝陽區企業融資路演系列活動—數字經濟專場的活動
2022-03-0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引鳳筑巢·融金朝陽——北京市朝陽區企業融資路演系列活動 專精特新專場的活動
2022-03-0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百家基金進航城-數字經濟專場的活動
2022-02-23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 《清科創業旗下PEDATA MAX全新升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