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天前,賈躍亭先生的一封名為《樂視的海水與火焰:是被巨浪吞沒還是把海洋煮沸?》的內部信,再次引發了劇烈的震蕩,"欠款門"事件被推到高潮,媒體報道可謂是層出不窮,鋪天蓋地。本是抱著一窺究竟的心態看了這些文章,卻發現文章內容大多雷同,甚至還有些落井下石的意味。
捕風捉影的事說多了也不如用數據來講話,我們就來說說樂視到底資金鏈到底如何了?我們來看看新三板上和樂視有關系的幾家企業。

統計說明:所有的收入是指公司對樂視集團的收入,而不是整體收入。相應應收款余額是指樂視欠公司的余額。樂視是指賈躍亭先生控制下的所有樂視生態圈的成員,而非僅僅上市公司樂視網本身。
從統計數據我們發現,整體看樂視的資金鏈不是外界說的那么緊張。

整體看,2014年能做到一年一付,2015年基本可以達到半年一付,結果到了2016年中的時候,竟然變成2年才能付款了!變動很大!必有蹊蹺!
我們來一項一項地分析。
樂視在過去有不良記錄么?在查閱報表中,我發現,除了網酒網中有樂視拖欠三年的應收款記錄(表格中黃色的圖標),其余的都是1年內的。而網酒網本身是屬于樂視生態圈旗下的一員,到了2016年半年報后,網酒網的樂視部分欠款就沒有超過三年的了,而且余額也下降很多。而網酒網本身是在2016年才掛牌新三板的,我分析應當是為了不觸犯掛牌的可持續經營和關聯方交易這兩項審核標準,網酒網與樂視主動協商,將欠款結清了。我見過東北的一些老牌國企,上門去討債。都是一副嘴臉:“是呀,我欠你的。我就不付,怎么著!以后你還和我做生意不?你敢起訴我?”拖你三年都是正常的!所以,樂視本身過去的信用還是不錯的。
樂視手機供應鏈出問題了?大家仔細看維衡精密的樂視業務板塊,維衡精密是為樂視做手機配件的,這塊業務的應收款周轉率十分穩定,基本上都是半年結清一次,而且業務量都在放大。
樂視為什么付款周期突然變長了?如果剔除和力辰光這家企業的應收款,樂視的付款速度還是和往常一樣的。2015年變快了!看來賈躍亭2015年大規模減持然后借給上市公司,還是很有效果的。

也就是說,除了和力辰光,樂視對其余的企業付款還是一視同仁的。樂視和和力辰光有什么問題呢?和力辰光是一家影視制作公司,樂視是他們的發行方。投資方的片子拍完了,委托發行方來代理發行,發行方拿著片子找到院線,安排旗下的影城放映。放映完了,除了交稅費,57%的錢留在影院,影院從里面拿出2%-5%給院線管理公司,剩下的是自己的。投資方分回來43%,從里面拿個4%-6%(這個比例差的很大,取決于很多因素不詳細討論)給發行方作為發行代理費。然后一部電影的票房分賬就差不多分完了。
理順這個關系,我們就可以看到,和力辰光有點冤枉。小時代(雖然我覺得是爛片,看都不用看的爛片)是其主打作品,而且也大賣了,最終的款肯定是有的(誰看電影還賒賬?)卻被樂視挪為他用了!這個策略其實是常用的,對于欠款人,把大的拖住,小的穩住,這樣才不會出現群體事件。
樂視資金鏈其實并不是現在外頭所傳言的那么可怕,搞得華為都驚動了都得問供應商情況如何。至于那個以雷軍名義說的樂視欠供應商145億元的事,我是抱著懷疑的態度的,我很少見到真的用自己網上流傳的囧照來做頭像的人的!畢竟,這種事,太容易造假了。
不過,樂視的資金鏈確實緊張。樂視的業務應該是這些供應商業務中最不好做的,因為付款速度比其他人而言,慢了太多。究其原因還是和業務規模攤大餅一樣擴張有關系。許多供應商是在2016年上半年開始,樂視的業務才進入到前五名當中的,樂視的業務突然在2015年開始加速,不停融資,不停對外擴張。現在停下來慢慢走,不見得是錯的。
最后,我想說的是,賈躍亭先生從2012年就開始陷入各類風波和危機當中。比如香港治病危機、王誠危機等等。這是中國特色,誰也逃不脫。我覺得賈先生是一個很有才華、能力、理想、情懷的人。不過,當你在自我檢討的時候,很多人不會同情你,反而會用唾沫星子淹死你:“我當初···”。有人說,多元化會死的,那么郭廣昌的復星集團怎么就被美譽為“外延式生長”呢?
設想,如果劉強東在拿20%利率的過橋貸款的時候來一個罪己詔,現在還會有京東么?
(本文為掘金三板資深用戶投稿。作者:徐告子 微信號:jialilue1hao)
歡迎關注掘金三板微信公眾平臺:juejinsanban
掘金三板,新三板的投融資者都在這里!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