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創頭條(ctoutiao.com)了解,成都市人才發展政策實施以來,引聚高水平人才超過10000名,包括5名諾貝爾獎得主,60余位國內外院士。
近年來,成都聚焦培育創新生態鏈、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和構建產業生態圈,2017 年,成都全市專利申請 113 956 件;市場主體數量同比增長 42%,達到 46.4 萬家; 科技型企業數量 2 萬家,同比增長 55%;準獨角獸企業 31 家,已經成長為一座名副其實的創新創業之城。而對新經濟形態的企業來說,人才是不可或缺的第一生產力,除了豐富的高校資源之外,成都的人才政策不得不提。
成都先后出臺實施“成都人才10條”“成都人才36條”“人才新政12條”,持續推進人才政策創新和落地落實,疏通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難點痛點。
還在全國率先建立包含176項的人才管理服務“三張清單”、推進“蓉漂”計劃、實施人才安居工程、推行“蓉城人才綠卡制度”,對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不同人才群體分類施策,分層分類提供住房落戶、配偶就業、子女入學、醫療醫保、創業扶持等精準化多層次人才服務保障,加快服務城市需要和產業發展。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張志宏指出,要加速“引進來”,建立完善相關政策,構建開放創新環境,吸引世界一流人才參與中國創業孵化。這也是國家推進高質量發展、實現“雙創”升級的必然要求。
截至7月,成都市今年累計聚集“兩院”院士32名,聚集國家“千人計劃”專家233名。
其中,《關于加快構建國際門戶樞紐全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意見》對諾貝爾獎等國際頂尖人才 (團隊)來蓉創新創業給予最高?1億元?綜合資助;對“兩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專家等來蓉創新創業,給予最高?300萬元?的資金資助。
成都邛崍市“周末磁場”計劃,在不改變人才戶(國)籍、身份、社保、勞動人事關系的基礎上,柔性引才引智,成功吸引了一批海內外專家人才,是又一政策創新。
近期,“金熊貓”計劃也開始實施,將對“創業人才”、“創意人才”、“創造人才”給予資金獎勵、研發經費資助、場地租金補貼、專家津貼等不同扶持政策,吸引聚集各類人才來成都高新區創新創業。
成都的人才創新創業之路,是中國“雙創”的一個縮影,也是西部“雙創”發展的一個標桿。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
創頭條(ctoutiao.com)深度參與全國雙創周,更多內容敬請關注創頭條——2018全國雙創周專題報道。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