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已經剩下五十多天,冬天的到來也是應景著創投圈里所謂的資本寒冬。然而創業真正的遇到了冬天么?創頭條(Ctoutiao.com)為大家盤點2016年創業現狀,帶大家確實的看看,所謂的冬天究竟是誰的冬天。
O2O概念從出現到爆發,用了不到兩年時間。2015年各種O2O創業公司拔地而起,投資機構紛紛介入。然而到今年上半年,O2O江山基本已經戰火平息,僅有美團,糯米,餓了么等在外賣領域持續維持。然而糯米多次爆出出售,美團近日也爆出裁員,其他領域項目幾乎都已銷聲匿跡。O2O戰場硝煙幾乎平定。我們處在這個世界里,萬物都可循,O2O只是一種商業模式,僅此而已。恐怕在不久的將來,O2O會成為人們永久的紀念。
網約車行業在今年一年里,可謂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滴滴Uber火拼之后進而合并。合并之后的滴滴幾乎占據了網約車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并且此后不久,網約車通過合法化的門檻,這個新鮮的詞匯終于被法規所接納。眼看著就要皆大歡喜的時候,各個地方的地方性法規卻讓網約車平臺遭受了出現以來最大的打擊。在政策嚴控之下,網約車裁汰率在北上深等城市接近9成,人們對網約車的前景預期降到了冰點,網約車的未來發展面臨嚴峻的考驗。
在網約車在共享出行領域熱鬧了前半場之后,共享單車突然爆火,成為新的資本寵兒。形成摩拜、ofo南北對峙的局面。在解決最后三公里的問題上,共享單車承載著人們的期望與期待。然而收益模式不明朗,資產管理和用戶培養方面還存在著諸多漏洞。
近期,騰訊、阿里相繼進入共享單車市場,政府也開始進入這個領域。未來單車市場,又將會掀起一場大戰,也側面反映出市場對于共享單車的的需求。而誰能從根本上解決末端出行的問題,才是這場戰爭制勝的關鍵。
在中國,以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大公司也逐漸展開人工智能布局。
此外,在中國,以單項人工智能技術為產業化突破點逐漸發展,并展開整體布局的企業近兩年也獲得了高速的發展。以語音等應用層面為核心技術的人工智能開始更發力。
國內外巨頭在“人工智能應用五要素”均有布局,尤其在計算設施和應用場景方面有較多的動作。
從市場的反應來看,在線下垂直領域有數據積累,并實現場景應用的產品和團隊在未來會有更強的競爭力。
從被人遺忘到萬眾矚目,TO B在今年完成了一個驚艷的轉身。如果說2015屬于O2O,那么2016則屬于B2B,即便經歷了資本寒冬,TO B領域依舊保持令人驚嘆的升溫趨勢。
即企業級服務SaaS,則在資本越來越冷靜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受到投資機構青睞。國內B2B企業級服務市場,涌現出了一大批全新的SaaS創業型企業,這些SaaS企業服務企業備受資本主義青睞,融資情況良好,頻傳捷報更展現了整個行業強而有力的發展勢頭。作為未來云計算市場主要的方向,SaaS服務占據著比重約為70%的主導地位。隨著2016年IT技術的發展以及行業的成熟, SaaS服務將在更多領域得到豐富,更多創新性SaaS服務將開辟一片全新的藍海市場。
今年,市場給AR/VR提出的問題,從“如果實現”變成了“何時完成”。
AR/VR在研究實驗室中一直炙手可熱,消費級VR現在也逐漸于一個合理的價格區間,使得VR在今年上半年備受熱捧。
然而關鍵技術的難以攻克,硬件成本難以壓縮,使得人們對AR/VR的關注度逐漸衰減,資本面對VR/AR也更加冷靜。現在世界上有超過20萬的VR開發者和至少700家企業包括一些科技巨頭,他們都已不再著眼于“如果實現”AR/VR,而是“何時完成”其開發。
而在VR目前在內容上是尚未飽和的狀態,所以以此為競爭點會更簡單些。在硬件方面發展受阻時,內容的制作和產品化將會展現出獨特的機遇。
現在已經步入11月份,“內容創業2016迎來大爆發”一說,已經在全網各個平臺得到了數據上的統一證明。當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期過去,內容的價值就顯現出來。但是,從傳統互聯網到現在,互聯網的核心一直在于流量,其商業邏輯從未改變:利用一定成本去獲取某類人群的注意力,然后通過不同方式將這些注意力變現。變的是流量的獲取方式,這波內容創業留給創業者不少機會,而這塊市場是巨頭無法一口吞下的。
另一方面文化投資領域確實存在泡沫。“文娛IP是近兩年投資領域的一個新熱點,不少基金都配置了文娛方向。資本大量涌入肯定會有泡沫的存在,如何完善商業體系,還有待探索。
直播平臺在上半天鬧的沸沸揚揚,映客的超高估值和高額融資,游戲直播平臺間互相燒錢,互挖明星主播。最終直播平臺之間的大戰塵埃落定,隨著政策的嚴管之下,靠著賣肉擦邊球的直播平臺銷聲匿跡,以游戲內容為主的直播平臺卻沉了下來。在8-10月,熊貓、斗魚、全民相繼拿下融資,暫時進入安全區域。然而直播內容持續輸出不穩定和政策風險依然存在,變現渠道不明朗,洗牌潮還將繼續,屆時,小平臺或將被完全清退。
互聯網金融成也P2P,敗也P2P。P2P結結實實的讓互聯網金融火了一大把,然而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問題平臺層出不窮,跑路公司比比皆是。讓“監管”成了2016年金融領域最令人震耳發聵的詞匯。然而政策嚴控之下,互聯網金融增長勢頭仍然明顯。大量的不合規平臺遭到裁汰,降低了系統風險。各大巨頭企業也正著手布局互金的各個細分市場,同時初創公司也依然在繼續著試水和試錯。
而在細分市場領域,互金還處于藍海階段。供應鏈金融目前還屬于巨頭的天下,而且未見泡沫,初創供應鏈金融企業深耕細分市場,則有望在未來占得先機。
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大多數涉農類電商交易平臺商業模式同質化嚴重,創新能力差,客戶轉化率成本高,需要資本方的不斷輸血才能維持平臺運營。生產廠家原有渠道已建立,而電商平臺交易模式打破了這個體系,存在著渠道沖突的風險。
農業電子商務智能化新技術的應用,如:智能倉儲、智能物流、智能交易等,全面提升了工作效率,未來將會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農業電商企業間將會出現兼并、合作、重組等態勢,行業巨頭將會出現,市場格局將會形成。
根據清科的數據,2015年一年國內所有VC,包括機構投資人、VC、PE、天使,總投資規模是5255億。其中天使基金投資占了其中的100億左右。而2016年上半年,投資總額為4100億,如果下半年水平和上半年相當,今年進入這個市場的資本大概在8000億左右。將比于去年,有60%的增長。
“冷”卻是客觀存在的。2015年資本在狂熱進入寒冬,創業公司尸橫遍野。資本重新變得冷靜,初創企業再難輕易的拿到錢融資,更難取得一個好的估值。“冬天”的到來使得資本愈加謹慎。機構投資者資金趨向低風險偏好。轉而向大戰之后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獨角獸們聚集。這就使得早期投資越發的“寒冷”,而獨角獸們都估值虛高之下,孕育著潛藏的風險。
然而早起投資的缺乏成為投資領域的新“痛點”。未來投資結構的轉變預期之下,個人天使等早起投資將會有新的機遇。
受益于創投體制和差異化監管制度的有力支持,我國創業投資行業得以持續發展。目前,無論是管理機構與基金數量,還是可投資的資本,均已初具規模。“培育新經濟,發展新動能”口號的提出和“創投國十條”等等政策的支持之下,政策的支持持續升溫。
然而P2P、專車、直播等領域存在大量的問題,使得政策對部分熱門行業開始收緊并加以嚴控,使得創業和投資熱情在一定的程度上受挫,也使得行業整合洗牌加快,系統性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消除。
資本市場降溫,燒錢模式難以為繼,使得大量的獨角獸企業在今年完成合并。美團、大眾點評,滴滴、Uber,等獨角獸的合并,使得它們在其所在領域之內占據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收購與兼并對于消費者未必是好事,一是收購與兼并容易形成壟斷,壟斷形成后價格就提高了;二是壟斷會扼殺創新,對于長期發展也不利。
然而合并的目的不應該是把對手消滅,協同發展,降低邊際成本,擴大規模效應,從而產生更多的價值才是王道。
在政策驅動之下,創業的淘金熱中作為“送水工”身份出現的創業服務機構迎來重大利好,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初創公司在開始的階段,發展往往受限于人力、渠道、傳播、專業知識等等資源的限制,而“創業服務”機構的崛起,則可以彌補初創公司在種種專業性資源上的短板。
創頭條等專業性創業服務機構,能幫助創業者在早期的創業中,以比較低的成本來獲得公關、法律、人力資源、技術、財務、融資等等專業性服務,從而解決了初創公司在自己的業務之外的其他方向上缺乏支持的“痛點”,為雙創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使得初創公司能走得更遠,更快。
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各類眾創空間已超過2300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2500多家,涉足行業眾多,尤其像一些新生代產業,包括醫健行業等,為眾人所關注。然而,在這樣的現狀之下,2015年上半年,我國較有規模的眾創空間還不足70家。眾創空間“井噴”現象背后,國內眾創空間盈利模式過于單一,運作模式尚不成熟,火熱表象的背后洗牌已經悄然開始。從今年年初開始,已經接連有眾創空間難以維持從而宣稱倒閉的消息爆出,而尚在運營中的眾創空間除了少數的“明星”空間之外,平均入駐率不到60%,有一部分入駐率甚至低于40%。
市場競爭要求眾創空間必須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特色模式,淘汰不成熟的部分是必然的趨勢。眾創空間的發展,還需要市場競爭和政府監管雙重考驗。
都說2016年是資本寒冬的一年,然而寒冬之下依然有很多的發展空間。抓住市場和用戶真正的需求,理性的創業創新,才是真正的雙創精神所在。寒冬并不是一場災難,而更像是一次去偽存真的篩選,做正確和有用的事,才更有機會贏得春天。
創頭條(Ctoutiao.com)獨家文章,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作者:Eyan 微信:zrzlike 聯系郵箱:zhouruizhi@startup-partner.com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