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商業航天公司“零壹空間”(OneSpace)已于近日完成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估值5億,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旗下投資平臺哈工大機器人投資管理公司、比亞迪聯合創始人夏佐全創立的正軒投資領投,早期領投方春曉資本繼續跟投。
此消息在業界引來熱議,研制一款針對商用微小衛星市場的運載火箭并不是小工程,政策、資金、成本、技術、市場、發射場地、商業模式等,都是零壹空間需要直面的問題。
零壹空間成立于2015年8月,是中國第一家營業執照上寫著“運載火箭及其他航天器”的民營企業,?成立不久后即獲得春曉資本、聯想之星以及哈工大機器人上千萬元的天使輪投資。
彼時,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 X成功發射新型火箭“獵鷹9號”,并在發射10分鐘完美回收一級火箭,引起世界轟動,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被媒體爭相報道,為國人熟知,也激發了國內航天商業化的激情。零壹空間在天使輪后就受到業界關注,有媒體預測,零壹空間有望成為“中國版Space X”。
航天不再是國家隊的“水晶鞋”

近年來,隨著我國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航天開始商業化,不再是國家科研院所關起門來搞的大眾接觸不到的“水晶鞋”,商業火箭發射、微小衛星、商業遙感等這些具有“商業航天”屬性的名詞已經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首先政策支持部分航天事業民營化、社會化。從2014年就最早在深圳出臺了關于航空航天產業的專項扶持政策,再加上當年年底國務院出臺的第60號文件也明確了對民營資本進入航天領域的鼓勵,大的環境與趨勢都是積極的。
其次,行業準入門檻有所降低。以往國家確實對民營企業參與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及民營企業投身航天產業設置了一定的門檻,只有四證(保密資格認證、國軍標體系認證、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裝備承制資格許可證)齊全的企業才能成為涉軍企業,而作為民營企業要想取得這四證非常的困難。但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自從2014年我國出臺了民營企業參與武器裝備研制的相關鼓勵政策,開放了各個證的準入條件。以深圳市為例,四證齊全的民營企業在行業內已經占到了90%。
目前,各國商業航天事業發展十分迅猛。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正在研究的商業火箭型號就超過20款,國內有近10家新成立的民營商業航天企業。
產業鏈分析
商業航天從產業鏈上可以分為商業衛星制造、商業發射服務、衛星運營與服務三大塊。

衛星:創業公司主攻小微衛星
商業衛星主要應用于導航、通信、遙感等領域,目前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的創業公司,基本都聚焦于這三方面,極大的民用價值是它們備受科技巨頭和風投機構關注的原因。
國內代表公司有北斗星通、同洲電子、合眾思壯、中海達、華力創通、振芯科技、超圖軟件、海格通信、四維圖新等20家上市公司。
創業公司集中在商業微小衛星的研發與應用上。小衛星具有功能密度高、靈活性強、研制周期短、開發成本低等優勢,已成為當前全球空間技術領域的三大研究熱點與發展前沿之一。
新芽曾采訪過完成數千萬天使輪融資的天儀研究院,《這么牛咋不上天呢?還真有家創業公司要上天了!?》,這家公司對微小衛星的前景充滿信心。他們制造微小衛星,但不出售衛星,只承接客戶需要的科學實驗、太空觀測等業務。
聯想之星合伙人劉維認為,硬件技術和軟件技術將推動所有行業的發展,比如工業行業細顆粒度的智能化,農業行業細顆粒度的智能化,軍事領域的細顆粒度的智能化等,而這些領域都是需要衛星的?!蔽覀冾A測未來需要的微小衛星數量是非常多的,衛星不再是一件奢侈品,這是一個很好的創業契機“。
九天微星則想做做太空界的“華為”,讓全民一起玩衛星,他們想讓太空自拍、星空閃爍、全景太空(VR)等走進民眾生活。今年8月,這家公司完成來自西科千萬級別天使融資。
火箭:80后版和90后版,一個融資億元,一個備受爭議

商業發射服務主要是火箭制造。目前國內商業化的火箭制造公司有長征火箭、零壹空間、翎客航天等。
長征火箭擁有國字號背景,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旗下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子公司,成立于1998年。據報道,長征火箭表示已經具備提供衛星發射、在軌交付與使用、衛星商業運營一體化服務的能力,未來還將適時推出“太空星網、太空專車、太空順風車、太空班車”等多種類型的發射服務計劃,這些都將成為催生太空經濟的新增長點。
翎客航天是一家備受爭議的公司。90后,造火箭,這些關鍵詞使創始人胡振宇受到了巨大關注。
胡振宇,1993年出生的九江小伙,2014年大學畢業后注冊成立了“翎客航天”。當年7月,翎客航天就拿到了1600萬的融資,公司估值1億元。到目前為止,翎客航天展示出來的成果是其探空火箭,這種火箭僅需飛到預定高度,而無需完成入軌、釋放衛星等動作。
近期獲得輪融資的零壹空間,創始人舒暢是80后,曾在聯想控股、航天產業基金從事投資工作,整個團隊的風格比較穩健,負面聲音較少。
零壹空間團隊已近40人,核心技術團隊均來自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中航工業集團、中科院及其他相關科研院所,從業時間均在5年以上,資歷最長的已近30年。
值得一提的是,零壹空間已獲得對口工業主管部門和軍方主管機關的認可,?其主打產品“信使-1”小型商用運載火箭總體方案已于今年7月通過技術評審。
目前,零壹空間一千平米的實驗室已進入動工建設階段,完成后將進行火箭正式飛行前的各項仿真飛行、模擬裝配等若干實驗。按照計劃,在2017年年底之前,一發真正的火箭即將停放于零壹空間的總裝廠房,并計劃于2018年實現首飛。
衛星運營服務:太多,本文講不完……
衛星運營與服務領域因為可以做“航天+”的概念,能與導航、大數據、消費數碼產品、自動駕駛等各個領域結合,容易商業化,航天領域的創業也大部分集中在這一階段。運營服務相對而言行業壟斷性較低,且有更大的延展空間,未來可能給更多創業創新的企業新的商機。
三大問題:國企多、競爭機制缺失、融資難

對于商業航天而言,在未來空間發展的大環境下,整體產業前景是向好的。但市場現狀也反映出三大問題。
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微納衛星研究所副所長曹金曾表示,“目前影響商業航天最大的問題有兩個,其一是參與企業以國企居多,成本管理上的缺失導致國家投入的經費很多都變成了損耗,因此在高額的投入下,產出盈利也無從談起;其二是競爭機制的缺失,導致技術無法充分地進行對比提升”。
對于創業公司,更大的問題在于社會認知低,融資難。
北京羽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藍天翼曾表示,“首先的困難是投資人對航天的認知度低,給很多投資人講航天,要花大量的工夫在普及相關知識上;其次投資人普遍對回報要求較高,而航天項目回報相對較慢;最后的困難來自航天產業本身,航天項目往往第一筆需要的資金投入非常大,這也是為何國外真正成功的商業航天公司都有“本人即天使”的特性,只有本人能夠承擔如此大的風險投入資本,才會有投資人敢進。
結語:
盡管國內的創業公司在對標馬斯克的SpaceX,但中國民營航天能誕生SpaceX這樣的獨角獸嗎?
聯想之星合伙人劉維認為,從這個大產業來講,一定會誕生獨角獸,它有很多細分領域:火箭、衛星、載人、太空實驗室等,單就衛星業也有很多細分領域,每一個未來都可能是幾百億上千億的規模。因為它會替代許多傳統的觀測設備和方式,而且未來大家對小微衛星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這個行業有一定的集中度,他相信最后會涌現一批上億市值的公司。
(來源:新芽NewSeed 孟婕茜)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屬于原作者,不代表清科私募通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
2023-11-1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 《衢州,打造長三角創投新勢力“第一城》的文章
2022-06-20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北京市朝陽區企業融資路演系列活動—數字經濟專場的活動
2022-03-0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引鳳筑巢·融金朝陽——北京市朝陽區企業融資路演系列活動 專精特新專場的活動
2022-03-0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百家基金進航城-數字經濟專場的活動
2022-02-23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 《清科創業旗下PEDATA MAX全新升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