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第三屆雙創活動周在上海楊浦區長陽創谷正式啟幕。值得注意的是,本屆活動周的主題為“雙創促升級,壯大新動能”,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司長沈竹林在9月7日的雙創活動周新聞發布會上解釋,今年的主題較前兩屆有所不同,不僅體現出創新創業導向的變化,也能夠折射出這幾年創新創業發展的路徑。
那么,我國雙創走到今天發生了哪些變化?未來會朝著什么樣的方向繼續前進呢?
2017年,距離李克強總理第一次提出雙創已經過去三個年頭。三年來,雙創浪潮席卷全國,在短時間內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今年上半年新注冊市場主體達到887萬戶,每天新派生的企業達到1.6萬戶,這個數字比2013年翻了一番。今年4月,聯合國通過了關于紀念“世界創新日”的第284號決議,呼吁各國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雙創對市場經濟的激活有目共睹。
2016年,根據騰訊研究院和騰訊開放平臺發布《2016創新創業白皮書》顯示,2014-2015年間,國內眾創空間數量迅速從50余家發展到2300余家,增長46倍。2017年年初,全國共有創客空間3155家。今年,由科技部認定的國家級雙創平臺就包括515家國家級眾創空間和743家企業孵化器、加速器以及產業園區。
除此之外,在近兩年的互聯網行業發展趨勢上,技術創新的能力和層次在不斷提升。今年上半年,整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成果非常顯著,高技術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3%,基本上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倍。同時,從量上看,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提高到56%以上,反映出創新的效益和成果。
2017年6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了一個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排名第22位,比去年又提升了3位,是中等收入國家中唯一一個排名在提升、和發達國家的距離在縮短的國家。
2015年,第一屆雙創活動周主題為“創業創新——匯聚發展新動能”,第二屆叫做“發展新機遇、培育新動能”,如果說前兩屆的活動周對雙創要求集中在“量”上,那么今年的新主題“雙創促升級,壯大新動能”反映出的是對“質”的更高追求。這一點,從政府對雙創的引導中得以體現。
在過去三年里,平均每天新增市場主體數量4萬家,其中新增企業數量1.6萬家。據統計,我國新增市場主體三年活躍度指標超過70%,每個新創立的小微企業都解決了 8 個人以上的就業。
2016 年,我國創投市場共發生投資3683起,同比增長6.9%;天使投資披露投資案例金額約為122.4億元,同比增長20.1%。新三板已經成為我國創投資本主要退出渠道。
創業從起步階段步入深水區,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今年7月份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這個文件的發布標志著全國雙創工作進入了全新的發展模式。《意見》中明確提出了五大任務:1、推動科研成果轉化,2、拓展企業融資渠道,3、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4、創新人才流動激勵機制,5、創新政府管理體制。
此外,《意見》中關于未來雙創工作的目標強調,要著力推進創新創業與實體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結合“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和軍民融合發展等重大舉措,有效促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難看出,雙創工作的目標是服務整個實體經濟發展,或者說轉型升級這個國家戰略的重要切入點、抓手就在雙創。上述內容說明什么?如果說過去的3年,我們重點強調的是狹義雙創的話,那么在接下來,我們就要把雙創精神——包括工匠精神、包容失敗的精神、企業家精神等等雙創塑造的拼搏精神,滲透到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不僅是雙創企業,而且包括各種社會經濟體,包括社會的各個領域,甚至也包括政府部門的管理體制。這才是李克強總理蓄勢待發的秘密武器,也是雙創步入深水區的核心標志。
嚴格意義上來說,本屆雙創周已經不單單是雙創企業,而是雙創精神的布道場。從現場來看,會議的主角也不再是叱咤風云的IT大佬和投資大咖,而是有國企、有科研機構、有包括創頭條在內的創業服務機構等等多層次的各個領域的企業參與其中。因此,“雙創”的涵義在這里就明晰了:雙創不僅是雙創本身,而是要通過雙創實現“促升級”和“新動能”的積極意義。
那么,除了雙創自身的“鯰魚效應”和“實際拉動”之外,創頭條(Ctoutiao.com)撰稿人認為,“雙創精神”才是我們最近幾年積累下來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雙創精神”實際上已經開始滲透到實體經濟里,并且開始發揮積極作用了。
例如,創頭條(ctoutiao.com)在《“雙創”推進陣地戰 國企入局探路大中小企業融合發展》一文中提到,曾一度被打上運動式標簽的“雙創”大業,目前正在進入深水區。一個核心的標志就是大企業尤其國有企業等真正有創新基礎、創業資源的實體已加入主戰場。
2016年,在由人民政協報社、中國國資國企產業創新戰略聯盟聯合主辦的財經智庫主題座談會上,與會的全國政協委員們曾表示:“國企改革與雙創的有效融合,將會激發國企改革活力,催生出新的發展動力,助力國企成為供給側改革的主體,發揮排頭兵的作用。”今年4月底,李克強總理在北京考察中央企業開展雙創成效展并主持召開座談會時也指出,雙創不僅是小企業生存之路,也是大企業繁榮之道。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要通過雙創探索混合所有制發展的新模式。
事實上,在過去兩年中,很多國企也已經在“雙創”領域進行了多元化的積極探索。國企自身所具備的基礎和能力較之新領域、新企業更有優勢,把國企當做培養雙創新動能的抓手,可以說是一種強強聯合。
《意見》中明確提出,雙創要顧及實體經濟發展,促進實體經濟“變身”。其中包括要推動建立一批軍民結合、產學研一體的科技協同創新平臺;支持大型企業開放供應鏈資源和市場渠道,推動開展內部創新創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發展;研究完善適應分享經濟特點的稅收征管措施,研究建立平臺企業履職盡責與依法獲得責任豁免的聯動機制;建設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監測平臺和中小企業網絡安全公共服務平臺;利用雙創相關政策,加大新供用地保障力度,鼓勵盤活利用現有用地等。
為了進一步壯大新動能,《意見》還對人才激勵加大了力度:要完善人才流動激勵機制,全方位聚集人才,包括允許外國留學生憑高校畢業證書、創業計劃申請加注“創業”的私人事務類居留許可;實施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啟動支持計劃;繼續推進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支持建設華僑華人創新創業基地等?。
不難看出,雙創走到今天,才可以真正被稱的上是“落地”了。從現在開始,“雙創精神”和雙創新動能將會更加廣泛的覆蓋到各個產業和領域中去。經過了前面三年的雙創,未來三年,中國社會將用“雙創精神”來改造社會的方方面面,更加充分的挖掘中國經濟潛力,促進經濟發展。
挑戰很大,但希望更大,未來三年,讓我們用“雙創精神”去開拓!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