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們黨做出的莊嚴承諾。貴州省畢節市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輸不起的硬仗,必須動員和集中全部力量。人才工作要瞄準脫貧攻堅“靶心”,當好“先頭部隊”,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實施“科技人才聯鄉幫村計劃”。盤活現有科技人才智力資源,引導和鼓勵各級各類人才在脫貧攻堅一線建功立業。選派鄉鎮科技副職、科技特派員、農業輔導員深入貧困鄉鎮、貧困村和農業園區,提供技術幫扶,服務產業發展,助推脫貧攻堅。組織科技人才為鄉村編制產業發展規劃,提供決策咨詢,壯大特色主導產業;實施“一對一、一幫一、一帶一”精準幫扶模式,為貧困群眾協調項目、開展培訓、現場指導,創建“萬元田”“千元院”等,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對選派參與聯鄉幫村的科技人才,從職稱評聘、課題申報等方面給予傾斜,突出農業科技成果應用轉化和推廣普及的業績及貢獻,調動科技人才投身精準扶貧的積極性。整合社會資源,讓科技人才帶項目、帶資金到幫扶點,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果。
????實施“領創項目示范引領計劃”。鼓勵科技人才領辦創辦農業發展項目,破除機制障礙,動員人才投身脫貧攻堅一線。結合創新發展、同步小康的實際,采取留薪留職等方式,鼓勵支持科技人才到農村領辦創辦山地高效生態農業發展項目,為科技人才“松綁”。科技人才領辦創辦山地高效生態農業發展項目,必須以特色種植基地、生態養殖基地、休閑觀光農業、農產品加工等涉農項目為主,以帶動群眾致富為目的,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示范帶動貧困戶共同發展。
????實施“鄉土人才扶貧帶富計劃”。著力在選拔、培養和使用鄉土人才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盤活鄉土人才資源,實現扶持一名鄉土人才、壯大一個主導產業、帶富一方百姓。制定鄉土人才分類認定標準,對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鄉土人才分門別類登記造冊,建立鄉土人才資源信息庫。定期開展以新信息、新技術為主的鄉土人才技能培訓,組織農業專家、農技人員與鄉土人才“結對子”,不斷提升鄉土人才綜合素質和帶富能力。落實項目支持、補貼支持、信貸支持等政策,實行鄉土人才與貧困戶結對帶幫,鼓勵和支持鄉土人才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貧困戶結成“利益共同體”,解決貧困戶無門路、無技術、無信心的“三無”現狀,實現貧困戶向有產業、有收益、有保障的“三有”轉變。
????實施“情系畢節人才回歸計劃”。搭建招賢納士的創業平臺,打造一支“不走的脫貧隊伍”。深入推進“雁歸興畢”“萬鳳還巢”,以鄉情、親情、友情為紐帶,發揮“血緣、地緣、業緣”的社會網絡功能,多形式多舉措向外流人才宣傳家鄉發展,有效激發外流人才“回歸”熱情。依托網絡、電話、短信等方式,定期向各類人才發出家鄉的問候,利用外流人才春節返鄉的時機,開展座談慰問活動,暢通溝通交流渠道。組織回鄉人才參觀創業項目,感受回歸企業發展,引導和鼓勵各類優秀人才回鄉創業。將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有機結合,設立回歸人才創業綜合服務窗口,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務,使人才和項目回得來、留得住、發展好。
????實施“圓夢小康專家行動計劃”。脫貧攻堅一線是錘煉人才的“練兵場”,也是檢驗人才的“試金石”。發揮專家幫扶作用,鼓勵和支持他們走出實驗室,走出辦公室,投身脫貧攻堅第一線。選派專家組成專家服務團,深入產業園區進行幫扶,開展技術咨詢、專題講座、現場培訓等活動,為基層發展產業問診把脈。組織各類專家深入基層一線、田間地頭,開展“一堂公開示范課”、“一次師資培訓”、“一場義診”、“一批科技講解”、“一場法律咨詢援助”和支農、支教、支醫、扶貧等服務活動,破解技術難題,在服務精準脫貧中發揮科技支撐作用。組織專家服務團與基層有關單位、企業、農業合作社、種植養殖大戶等結成服務對子開展幫扶。建立專家基層服務基地,并作為專家服務團定點聯系幫扶點,開展項目研發、成果轉化、合作攻關及技術咨詢。(貴州省畢節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 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