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手機之王”傳音控股終于迎來了上市。

近日,上交所官網顯示,傳音控股審核狀態變更為注冊生效,公司在9月10日發布科創板上市招股意向書、上市發行安排及初步詢價公告。
本次IPO,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傳音控股”)選擇了第一套標準進行上市。實際上,根據傳音控股招股書注冊稿(以下簡稱“招股書”)顯示,僅2019年上半年,傳音控股實現營業收入105.04億元,是注冊生效的科創板企業中第二家全年營收超百億元的企業。
(資料來源:傳音控股招股書注冊稿)
然而,盡管財務報表十分靚麗,在科創板發行上市前期審核過程中,傳音控股的核心技術含金量等問題曾屢遭問詢。
而針對技術詢問,傳音控股在落實上市委意見后對招股說明書相應補充修改,將23項核心技術的先進程度由國內或國際領先水平修改為新興市場技術領先。
實際上,多數手機廠商基本的商業邏輯是從國內走向海外,而傳音控股卻不同,從一開始,傳音控股走的就是一條挖掘海外市場的路子。
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傳音科技),2006年7月成立于香港,是一家專業從事移動通信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注冊資本為72000萬人民幣。
企查查資料顯示傳音控股創始人為竺兆江,曾在波導公司任華北區首席代表、常務副總經理。不過,現如今波導手機的份額已經很難查尋。
在波導期間,竺兆江從銷售傳呼機的小業務員做起,三年后,晉升為波導華北區首席代表。2003年前后,竺兆江成為波導銷售公司的常務副總經理。
資料顯示,竺兆江作為波導手機海外營銷負責人,深諳渠道經營之道。在走遍90多個國家和地區后,2006年,竺兆江成立了傳音科技,專業從事移動通信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早年給一些印度和東南亞的手機品牌做貼牌。
竺兆江把此前波導手機“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帶到了非洲,從貧窮的地方做起,經過幾年的努力,與高通合作做產品,與奧美公關合作打廣告建渠道,從三星和諾基亞等強勁的先行者手中分取市場。
目前,傳音在非洲當地有4000多名員工,已在非洲建立了競爭壁壘,旗下擁有TECNO、itel、Infinix以及Oraimo等品牌。根據IDC統計,其在全球市場占有率達7.04%,在全球手機品牌廠商中排名第四;在非洲市場占有率高達48.71%,排名第一;在印度市場占有率達6.72%,排名第四。由此,傳音控股被業界譽為“非洲手機之王”。
一不愿具名的傳音控股供應商在接受創頭條記者采訪時表示,“傳音控股針對于非洲市場,產品的均價是非常低的,手機價格區間最低僅需幾十塊人民幣,最高也僅是千元左右,相應的傳音控股選擇的產品配套造價也都是非常低廉的。成本即便低廉,由于研發投入力度不大,所以傳音控股的凈利潤是非常高的。”
創頭條記者發現,實際上,一直以來傳音控股能在非洲市場立足的還在于其依靠深膚色拍照的手機核心技術。但是針對這一技術,業內人士告訴創頭條記者,“現在深膚色拍照手機技術已經不是一家可以做到了,現在的膚色識別,很多家公司都能夠實現。”
此前三輪問詢以及7月23日審議會議,科創板上市委對傳音控股提出的主要問題,也集中于此。
傳音控股方面表示,公司建有行業規模最大的深膚色用戶人群數據庫,深膚色拍照技術、硬件新材料應用創新及互聯網服務領域在行業內具有領先優勢。
記者了解到, 深膚色拍照技術、硬件新材料、新工藝等技術并非傳音控股獨有優勢 ,OPPO、榮耀等國產手機頭部廠商也在深膚色用戶人群方面建立有大數據分析,且已應用到新興市場產品中,用戶反應積極。
“傳音控股目前的業績比較理想,還是因為他們將目標市場聚焦在非洲。”上述受訪者告訴記者,但是,站穩非洲市場,并不代表別的區域也能成功復制。
招股書顯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產品單位成本均較2018年有所下降,綜合毛利率也從2018年的24.45%上升到29.16%;功能機和智能機的銷售總量為5471.42萬部,占去年全年銷量的44%。低于50%的缺口背后,是非洲地區之外的擴展不順。
2016年下半年,傳音控股開始進入印度手機市場,在印度共有兩家銷售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傳音控股在印度兩家銷售公司連續三年累計虧損超過7億元,2016年下半年-2018年凈利潤分別虧損為3238萬元、1.68億元和5億元。
對于傳音在印度連續三年虧損,招股書顯示稱主要是公司由于在印度仍處于市場擴展期,前期在品牌宣傳推廣、營銷及售后網絡建設和人員薪酬等方面均投入較大,造成虧損。
據此,某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華為、三星、OPPO以及小米都在加快海外布局了,競爭非常激烈,且相對來說,區域性的本土手機品牌也在快速興起,傳音控股目前的發展相對來說可能進入到一個瓶頸期。”
實際上,傳音控股的研發投入較少一直受業內詬病。創頭條記者查閱其招股書顯示,2016年到2018年傳音控股的研發投入分別為3.85、5.98、7.1億元。投入研發占比在3%前后徘徊。
(資料來源:傳音控股招股書注冊稿)
參考友商,雷軍在小米 9 發布會之后表示,在過去三年,小米研發投入達111億。其中,僅在2018年,小米的研發投入已經達到58億,相較上一年提高了83.3%。相對來說,以2018年為例,傳音控股的研發投入還不及小米八分之一。
實際上,在手機研發方面,華為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僅在2018 年,華為手機的研發費用約為60億美元,即400億元左右,是小米手機研發費用的7倍。OPPO的研發費用,之前其副總裁沈義人表示過2018年的研發費用約為40億元左右,而2019年將達到100億。
相對來說,盡管只是立足非洲,走的是性價比路線,傳音控股距離國內其他友商的產品和技術投入差距也是非常大的。
針對公司此次IPO融資,招股書顯示傳音控股擬發行8000萬股新股,募集30.11億元資金,用于傳音智匯園手機制造基地等7個項目,其中6個建設項目是計劃使用28.11億元資金,余下3億元用作補充流動資金,擬用于加強技術的研發與投入以及補充現金流。
(資料來源:傳音控股招股書注冊稿)
在實現股票公開發行后,可以看見的是傳音控股未來會在投研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互聯網分析師葛甲表示:“近兩年傳音也面臨手機市場增長遭遇天花板、向更多市場擴張的境況,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傳音控股在海外市場的渠道鋪設得非常好,且有自己的工廠,實打實地在做手機,這是資本市場所看重的。”
實際上,各家手機制造商也都在積極布局海外市場,但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傳音控股的國際化非常早,如后期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業內人士表示短期內看好傳音控股市場價值。
創頭條(Ctoutiao.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陳卓,微信:cz18510378718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