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由“創響中國”活動組委會主辦、海淀區人民政府承辦的2018年“創響中國”北京海淀站活動正式啟動。

啟動儀式結束后,6月8日下午,由海淀園管委會主辦的政策行活動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展示中心舉辦,中國創新創業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巍就中國這幾年的雙創成果等方面作出分享。創頭條記者參與本次活動并作相關報道。
“我把這個成果歸納為7個前所未有。”張巍表示,在黨的領導下,在各部門的支持下,最重要的是在創業者的參與下,這幾年的雙創形成了一個成果。
一是政策供給前所未有。
“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部門針對阻礙雙創發展的阻點和痛點,強化了政策的頂層設計。”
張巍介紹,截止到去年,累計出臺了相關政策300多部,涉及到簡政放權、財稅扶持等,對雙創進行“無死角”服務。中央部委出臺了文件,各地就要貫徹落實。也就是說,到省這個層面上,就有上萬個與雙創有關的政策。
“這上萬個文件與中央部委的300部文件真正形成了上下協同、左右互動。”張巍說。
二是改革深度前所未有。
改革是雙創重要的一個推動力。
“國務院一直希望通過重大改革來優化雙創的政策,釋放各方參與雙創的潛能。”張巍介紹,如工商登記實現了新的突破,對于全國營商環境也開始用大數據的方式,開展營商環境質量的研究等。
三是市場活力前所未有。
據悉,2017年全年,全國新登記企業607萬戶,新設立的市場主體基本分兩類,一類是企業,一類是個體工商戶,兩者比例是1:2的關系。
而科技服務業、文化娛樂業分別比上一年增長33%,對此,張巍表示:“這說明高質量發展需求相關的產業新增企業的增速更快,新增市場主體活力更高。”
四是新動能前所未有。
新動能是這么多年以來一直追求的發展空間,高技術企業是新動能的一個重要的來源,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在至少三年里保持在前列。
“四成的獨角獸企業誕生在中國。”張巍說,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中國數字化,數字化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式。
五是資金環境前所未有。
目前,中國資本過剩。
據張巍透露,創投領域,中國目前有3500家登記的創投機構,2017年,早期投資金額為147億,2017年年末,小微企業貸款30萬億。
六是載體數量前所未有。
張巍解釋:“載體就是雙創活動待著的地方。”
據了解,全國有120家示范基地,297家國家小微企業雙創示范基地,970家國家雙創平臺,在這些平臺的帶動下,中國的眾創空間快速發展,截止到2017年12月,國家級眾創空間數量超過5500萬,科技企業孵化器4000多家,累計孵化企業超過50萬家。
對此,張巍表示:“形成了完美的孵化鏈。”
六是社會關注前所未有。
2017年4月,全國大會正式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寫入相關決議。
而隨著“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創響中國”系列接力活動、“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一系列國家級重大品牌活動的舉辦,全社會掀起了關注雙創、參與雙創的熱潮。
“最重要的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下,包容失敗的精神從新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張巍表示。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