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畜牧業產業調整升級,種禽飼養集約化程度提高,種禽產業鏈和家禽產品供需關系改變,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的加強,家禽產業迎來新機遇,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特別是以禽流感為主的I 類傳染病和以禽白血病、禽支原體為主的垂直傳播疾病等成為制約和影響家禽產業特別是種禽產業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垂直傳播性疾病,隨著代次增加呈幾何級擴增,臨床危害愈發嚴重。近幾年,受國外禽流感爆發影響,國內陸續對主要的白羽肉雞引種來源國封關,造成國內白羽肉雞種源短缺,企業和養殖場被迫延長飼養期,反復換羽,加大了疾病垂直傳播性的風險。為實現《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年-2020年)》制定的目標,推動動物疫病凈化工作,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從2013年起,組織實施《規模化養殖場主要動物疫病凈化和無害化排放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 公司相應號召,下大力氣實施《種禽場疫病凈化技術與生物安全防控體系建設》項目,并形成相應標準和方法。 項目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禽白血病、禽沙門氏菌、禽支原體等垂直傳播性疾病的凈化控制規程,識別生物安全體系控制關鍵點,并設定相應控制標準和流程。本項目產生的技術研發和體系建設,主要適用于國內白羽肉雞種雞場,也適用于其它禽類的種禽場,主要用途是指導種禽場開展疫病的凈化與控制,降低垂直傳播性疫病的影響與危害,最終達到養殖場區雞群沒有垂直傳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性疾病,實現種源凈化,保證養殖效益。
展開公司與國際疫病凈化及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標準接軌,在國內白羽肉雞行業內,率先實現了禽白血病的完全凈化,并獲得第一座“禽白血病凈化示范場”稱號。公司還在業內率先實現了禽傷寒沙門氏菌和禽白痢沙門氏菌的凈化,并持續加大力度,攻關禽腸炎沙門氏菌凈化,取得了較快進展。公司起草了《禽沙門氏菌檢測》的企業標準,并申報上升至省級標準過批,后續將繼續推進,爭取其上升為國家標準。公司在禽支原體的檢測、診斷和凈化方面也取得了長效進展,禽支原體診斷技術“檢測雞支原體 TS-11疫苗株的引物對及方法”、及“一種同時檢測MS-H疫苗株和通用性的二重PCR引物組及試劑盒”已獲得國家專利。另一技術“檢測雞毒支原體 F弱毒疫苗株的引物對及方法”正在專利申請中。另外,公司曾祖代和祖代雞群已經實現了禽支原體的徹底凈化,父母代雞群的禽支原體凈化也取得了優秀進展。
展開產品為:《種禽場疫病凈化技術與生物安全防控體系建設》標準和操作方案 實施該標準和操作方案的種禽場,場內雞群/種禽群體無垂直傳播性疾病,凈化效果顯著。
展開國家標準: GB/T 26436-2010 禽白血病診斷技術 GB/T 36873-2018 原種雞群禽白血病凈化檢測規程 GB/T 13091-2018 飼料中沙門氏菌的測定 GB/T 28642-2012 飼料中沙門氏菌的快速檢測方法 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法 GB/T 17999.8-2008 SPF雞 微生物學監測 第8部分:SPF雞 雞白痢沙門氏菌檢驗 GB/T 14926.8-2001 實驗動物 支原體檢測方法 行業標準: SN/T 1224-2012 禽支原體病檢疫技術規范 NY/T 553-2002 禽支原體病診斷技術 地方標準: DB62/T 2693-2016 禽沙門氏菌病防治技術規范 國家標準計劃: 20140320-T-469 飼料中沙門氏菌的測定 20110221-T-326 雞腸炎沙門氏菌PCR檢驗技術規范 20080250-T-361 食源性非傷寒沙門氏菌病診斷標準及技術處理原則 等
展開通過凈化技術與生物安全防控體系建設,公司已經實現了旗下白羽肉雞種雞所有代次的禽白血病凈化和控制,公司旗下祖代肉種雞十八場還被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頒發授予“禽白血病凈化示范場”。公司的凈化技術和生物安全防控體系建設已經在公司自有場區全面覆蓋,并在客戶及其它業內企業中推廣應用,效果顯著。通過疾病凈化,公司產品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在下游客戶中建立起“益生雞就是沒病好養”的口碑。益生股份2017年至2019年,平均年增銷售收入65746.72萬元,平均年增利潤53906.31萬元,其中,疾病凈化技術體系建設的貢獻約占50%,為企業盈利做出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展開2019年5月,公司與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省畜牧獸醫局、山東農業大學和煙臺市人民政府共同簽署合作協議,承擔“山東省煙臺市白羽肉雞主要疫病凈化示范區建設項目”主要工作,為全國第一個家禽疫病區域凈化項目,標志著全國動物疫病凈化推進工作從示范場開始向示范區邁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充分說明,本項目的成果已被農業農村部、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認可,并最終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主要疫病區域凈化模式,在山東省乃至全國主要疫病凈化工作中發揮推動,示范和引領的作用。
展開
留言區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