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業
企業自主研發
隨州神農茶業有限公司
湖北 隨州市 隨縣 洪山鎮云峰山茶場
本副產物綜合利用方法,其可以對制茶過程中產生的邊角廢料,如碎茶末、茶梗和茶筋進行完全且高效率的重復利用;得到的產品不含任何添加劑,
展開本茶葉副產物生產工藝,實現了全程機械化自動化,將茶葉副產物實現100%利用,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和提高了生產效率,更重要的功能是通過制粒能加速破損茶葉細胞組織,使茶葉汁液附著在茶葉表面,這樣便于沖泡時茶汁的快速溶解性和茶葉香氣和滋味的揮發。破碎打散是將經過制粒茶葉通過破碎設備制成細小沙粒狀成一定規格的產品,與一般碎茶相比,它規格標準統一,外形一致,且因為是顆粒型,茶葉內含物融入水中速度加快,制成的保健茶便于沖泡。作動物飼料添加使用時適口性較好,豬雞肉中原有的獨特腥味大幅度降低,而肉中的維生素C含量則是一般肉的3倍。不過,最受矚目的發現還是,這些肉中所含有的次黃嘌呤核背酸比一般肉多得多,所以味道更佳。同時,該茶葉副產品的加工還獲得了一項發明專利和二項實用新型專利,整個加工生產過程機械化程度高用工少,工人勞動強度降低,現在3個人的生產線每小時產綠茶ctc300公斤。
展開本副產物加工過程不添加任何非茶類物質,多次經第三方檢測機構農殘分析均符合國家標準。
展開國家標準GB 2763—2016食品中的最大農藥殘留、GB/T14456.1-2017綠茶基本要求。 基本工藝流程: 1、粉碎:將茶葉梗和茶葉筋粉碎進行粉碎至60目-100目; 2、混合:將茶葉梗和茶灰或茶葉筋粉碎后的細末與茶葉末按7:2-3的重量比例加入混合機內混勻得混勻物料; 3、制粒:將混勻物料送至制粒機內制粒,制粒機內水蒸汽壓力設定為4-5kg,制粒完成后的物料含水率為9-12%; 4、冷卻:將制粒完成后的物料送至冷卻器內冷卻至40-50℃,冷卻過程中物料內水份揮發,冷卻完成后物料的含水率在7%以內; 5、破碎打散:將冷卻完成后的物料送至破碎機內破碎打散; 6、篩分:將打散后的物料送至篩分機內篩選出合適粒徑的顆粒,該顆粒即為成品。
展開我國是產茶大國,在茶葉加工過程中產生大量茶灰、筋毛、梗樸等副產品,每生產1噸紅碎茶副產100-300kg,每生產1噸綠碎茶副產200-400kg,如碎茶末、茶梗和茶筋等。目前對這些邊角廢料的利用較少,有時候是直接廢棄,較為常見的再利用方式為通過有機溶劑對其浸提以獲得有用的茶多酚等成份,但該種利用方式存在利用率低、污染環境等不足。 該副產物加工轉化利用,進一步提高了茶葉原料利用率,其經濟、社會及環境效益可觀,可用于制作袋泡茶或保健茶以供飲用、玩具家具坐墊填充物,也可作為動物飼料用于養殖。一是一噸該產品市場銷售價格達到6000—8000元,二是該產品加工可以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業,促進茶園機械化采摘,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如果全國形成推廣應用,將促進全國茶園實現機械化作業,帶動茶農增收致富;三是該副產物再利用,改變了以前茶葉副產物亂堆亂放,焚燒等對環境的污染,對保護環境起到積極作用。
展開
留言區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