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是最受歡迎的水果之一,也是見效最快、效益最好的經濟作物。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習慣逐漸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單果重1.5 kg左右的小果型西瓜因為質優、皮薄、攜帶和食用方便等優點而倍青睞。然而引進日、美、韓和我國臺灣的小果型西瓜種子,不僅價格奇高且難以適應我國不同區域的生產條件和消費需求。在國家和省項目資助下用自己構建的階梯式聚合雜交體系把來自不同資源的多個優異基因集聚到一起,通過春夏秋冬四季在河南、海南、新疆三種差異明顯的生態區域進行交叉互換種植檢驗。歷經22年育成了皮色、瓤色、果型和生長習性各具特色的5個 “華晶”系列小果型西瓜新品種,與國內外同類型主栽品種相比較:果實含糖量提高11.2%以上;成熟期提前4—7天;畝產量提高24—34%;可食率增加6—13%。還系統研究集成了5個小果型西瓜新品種在不同設施、不同季節、不同栽培方式的高效栽培技術,為規范化生產和大面積推廣提供了技術支撐。 該技術在保護地種植每茬(3—5個月)產值34320元至51840元,除去設施損耗折舊、生產資料投入、勞務費等各項支出外每年可以凈得經濟效益11175元至 23500元。(畝凈增收入是種植糧食作物的12倍)。
展開(1)構建了“西瓜階梯式聚合雜交和多生態四季定向選擇技術體系”。通過聚合雜交把來自不同資源的多個優異基因更好的集聚到一起,為遺傳基因利用的廣泛性提供了技術保障。多生態四季定向選擇不僅使育種速度提高2倍以上,且新品種適應性更廣;(2)22年來在對國內外154份種質資源鑒定基礎上挖掘出26份優異資源,采用階梯式聚合雜交和多生態四季定向選擇技術體系,創制了19份小果型西瓜優異骨干自交系,為培育優質廣適新品種奠定了基礎;(3)培育出三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華晶” 系列小果型西瓜新品種,其主要經濟農藝性狀顯著優于國內外同類型主栽品種;(4)研究集成了不同設施、不同季節、不同栽培方式的高效栽培技術,制定了4個地方標準。
展開華晶三號(豫審西瓜2003001,登記編號:GPD西瓜(2017)410069):主要特點是果實正圓形,果皮鮮黃色覆赤金色細條帶,十分美觀;坐果性極強,早熟性好。栽培容易,特別受消費者青睞。與臺灣地區育成同類型品種 “寶冠”相比較:畝產量增加26.7%,果實中心含糖量增加12.5%,果皮厚度減少40%。 華晶5號(國品鑒瓜2008002、豫審西瓜2014009、登記編號:GPD西瓜(2017)410209)主要特點是品質特好,果實中心含糖(可溶性固形物)量達到14%,果實邊部含糖量還達到13%(比普通西瓜中心含糖量的11.8%還高),果實橢圓形,綠色覆墨綠色鋸齒形條帶。與日本同類型品種 “早春紅玉”相比較:畝產量增加33.9%,果實中心含糖量增加14.8%,果皮厚度減少20%;與韓國同類型品種 “納比特”相比較:畝產量增加39.1%,果實中心含糖量增加14.8%,果皮厚度減少20%。 華晶七號(豫審西瓜2008014登記編號:GPD西瓜(2017)410210)主要特點是小果型三倍體無籽西瓜,果皮硬韌,瓜瓤脆甜,除了具有其他小果型西瓜的優點外,還免除了吃瓜吐籽的麻煩。與美國同類型品種 “帥童”相比較:畝產量增加12.5%,果實中心含糖量增加2.4%,果皮厚度減少33.3%,特別是制種產量提供了226%。 三個小果型西瓜新品種的含糖量、果皮厚度、可食率、畝產量、成熟期等各項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與國內外同類型主栽品種相比較都有顯著提高或者改善,經數理分析都達到極顯著差異水平而且這三個品種都具有長勢穩健,極易坐果,不瘋長,不裂瓜,不倒瓤,酥甜汁多,口感極佳。達到了好種(容易種植)、好吃、易銷售的目的,并且皮色、瓤色、果型及生長習性各有特點,深受農民和消費者歡迎,推廣面積逐年倍增。由農業部果品及苗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出具的NO:2003—010檢驗報告證明:華晶5號果實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糖量)含量為14.0%,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糖量)含量為13.0%;NO:2007—008檢驗報告證明:華晶七號果實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糖量)含量為12.5%,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糖量)含量為10.1%;NO:2013—010檢驗報告證明:華晶三號果實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糖量)含量為12.9%,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糖量)含量為10.6%。
展開本單位主持和參與河南省地方標準4個,分別是a.西瓜嫁接育苗技術規程;b.小果型西瓜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c.綠色食品西瓜生產技術規程;d.小果型西瓜春茬栽培技術規程。使品種推廣達到標準化、集約化、規范化發展。
展開我們采取研究、示范、推廣三結合方法開展推廣工作,制定了“典型引導,示范帶動,系列服務,全速推動”的實施方案,在全國主要產區布置示范點63個,種植示范田2586畝,使瓜農看得到,學得會,能高產,好銷售,激發了大家推廣應用的積極性。種植面積迅速擴大,2018年已經推廣到河南、安徽、陜西、甘肅、新疆、海南、北京、江蘇、山東等26個省(市區),成為河南、安徽、陜西、甘肅、寧夏、新疆、海南等8省區小果型西瓜的主栽品種。應用前景效益好,農民種植積極性高,該系列品種品質好,消費者喜歡,項目符合國家政策,政府支持。
展開主要做法與經驗 一是建好培訓平臺,夯實培訓基礎 依靠全國星創天地平臺,做好硬件建設,多方籌資660萬元,建成一個2300㎡的創業創新服務中心、三個總計面積3.2萬㎡的示范實踐基地。 服務中心設有各種辦公室、培訓室、網絡交流平臺、技術交流空間、會議室、聊天室、科普室、品質檢測室、化驗分析室、倉庫、機房、廚房、餐廳等。購置電腦12臺,安裝光纖寬帶接口96個,實驗檢測設備198臺(套),辦公培訓器材206件(套);還有9座日光溫室、28座塑料大拱棚。可供一百余人同時交流交易,二百余人參加培訓和實習。能為18位導師和22個團隊同時入駐提供工作生活條件。 二是提高自身素質,注重培訓效果 搞好農村人才培訓的前提必須要提高培訓隊伍自身素質,要有能力服人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引起受訓人員的重視,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已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明珠、國家西瓜甜瓜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許勇等10位著名專家做導師,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不僅能講透技術要點,還能帶來先進科技成果。我們在傳授基礎技術知識的同時還為學員提供最好的生產技術,利用這些技術每畝收入都有2萬元以上,培訓效果明顯提高。 三是創新培訓模式,實行全程服務 甜蜜世界“星創天地”開創了“培育樣板,典型引路,綜合服務,不斷鞏固”的服務模式。首先我們下大力氣培育創新創業樣板,使創客通過參觀樣板親眼看到創業創新的成果,鼓起創業創新的信心;然后通過培訓送給創客技術業務知識,再從示范實驗基地教會實際操作本領;創客需要開業辦證的我們及時提供幫助,隨后實行跟蹤服務,在生產銷售環節提供技術、信息、生產資料等全方位全程服務。采用這種大家看得見,聽得懂、易復制、可發展的服務體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們建立有瓜類、財稅、工商、農資等6個服務團隊、12名工作人員為小微企業、創客團隊、廣大農民服務,一站式解決了學員的所有問題; 我們培育的創業創新典型也在省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比如:農民工呂妙霞從北京返鄉后創建了洛陽龍浩農業開發公司,我們主動送技術,搞服務,使她種植和輻射的小果型西瓜面積達到1.2萬畝,生產的產品獲得使用“孟津西瓜”----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每年帶動就業4620人,社會效益4.8億元。“十里香”品牌已名揚全國,原副總理汪洋親臨視察該基地,公司負責人呂妙霞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和被評為全國人大代表。
展開
留言區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