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江蘇連云港市農耕文化研究所是專業從事農耕文化物品收藏、保護與研究的民辦機構,創辦人胡長榮與胡勇幾十年如一日,共收集“三農”相關物品2萬余件,規模居全國之首,并自費創辦農耕文化博物館,長年堅持免費開放,成為地方中小學生教育基地,連云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示范基地。
一、研究成果
利用研究所平臺和博物館的大量藏品優勢,潛心農耕文化研究,共發表農耕文化論文百余篇,在國家、省、市有關刊物上發表。撰寫并出版《中國傳統農具》《中華傳統工匠》《農具發展史》等專著。
2015年,應國家農史學會邀請,出席 “第十三屆東亞(中、日、韓)農業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中華農耕文化研討會”。并在會上作了《關于發展鄉村農耕博物館 共筑精神家園的思考》專題報告。同時多次應國家農業農村部邀請,參加“江蘇張家港”、“湖南望城”等地美麗鄉村和休閑農業會議。
二、創新發展
為使農耕文化得到更好地傳承,利用研究所專業人才優勢和博物館展品復件,先后為山東省蘭陵縣國家農業公園設計并建造農耕文化博物館;為安徽省碭山縣設計并制作梨文化博物館;為鹽城市海爾希望小學設計制作五谷雜糧等專題博物館幾十個,案例遍布全國各地。企業在創新發展中創造社會效益,也創造了經濟效益。
隨著傳統工匠、傳統農事活動的消失,大部份傳承人進入耄耋之年,搶救、挖掘、傳承農耕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已迫在眉睫。我們著力創新發展,將鐵匠打鐵、木匠拉大鋸、傳統紡紗織布、唱夯號歌、唱牛歌等一系列事項在舞臺上進行展示和傳承。2018年,中央電視臺七套《鄉土》欄目對我們的工作給予宣傳報導。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