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9日至7月1日,2018中國海外學子創業周在大連世博廣場舉辦,活動期間,2018中國海創周創業孵化峰會啟幕,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處處長陳晴在會議上發布了《中國創業孵化發展報告2018》。創頭條作為海創周承辦單位參與本次活動并作相關報道。
在發布現場,陳晴表示:“未來孵化器的發展路徑正不斷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

“2017年整個中國孵化器發展非常迅猛。”陳晴說。
據悉,目前孵化器總體數量達到4069家,在孵企業達到17.5萬家,在孵化器面積沒有大幅增長的情況下,培育了更多小企業,增幅達到31%。
從整體上來看,陳晴表示全國布局還是以沿海發達城市為主,“沿海發達地區都是孵化器發展最為活躍的地區。”她說。
孵化器數量方面:
2017年,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和上海作為全國前五名,孵化器數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達到了50%。其中,廣東作為全國孵化器發展第一大省,已經達到了754家,增幅達到30%以上。
孵化器場地面積方面:
雖然數量廣東最多,但是江蘇投資孵化場地第一,而上面五個省的場地面積占了全國孵化器場地面積的54%。
孵化器在孵企業數量方面:
廣東孵化器在孵企業數量最多,但江蘇以培育科技企業數量最多成為第一,所以,在孵企業數量全國排名為江蘇、廣東、山東、浙江、湖北。
......
“隨著雙創的發展,這幾年推動不同模式的創業服務體系建設,特別是眾創空間的新興發展。”
據了解,2017年,眾創空間達到5739家,為創業者提供105萬個工位,服務團隊和數量超過23萬個,服務企業18萬個,服務團隊和企業數量增長均超過50%以上。
眾創空間布局跟孵化器基本相似,廣東、江蘇是第一大省,其次是山東、浙江和上海,“環渤海地區也是發展勢頭非常好的地區。”陳晴表示。
眾創空間服務方面:
眾創空間主要幫助早期創業團隊提供服務。
據統計,去年通過眾創空間服務,有8.7萬家新注冊企業、團隊轉變成企業,同時為1.84萬個創業團隊提供了融資。
眾創空間運營方面:
眾創空間以民營企業為主,70%是民營企業,其他是國有和事業單位,營業收入100多億。
眾創空間主要提供9類服務,包括從場地到創業導師以及各種投資服務活動。
但陳晴指出:“雖然眾創空間有很多初創企業,但整體上培育的企業,掛牌數量還是相對比較少。”
2017年,專業孵化器占國家孵化器總數的30%,盡管數量不多,但國家一直在此方面持續推動,陳晴說:“逐漸引導孵化器向專業化和產業化發展。”
從整體看,廣東、江蘇、山東、上海、浙江專業孵化器發展數量最多;從專業孵化器績效看,廣東、上海、北京、江蘇、山東整個收入最高。
“專業孵化器吸納了更多社會資金的投資。”陳晴表示,在融資方面,上海做的最好,但從運營企業來說,廣東的專業孵化器獲得投資總額最多。
孵化器除了向專業化和產業化發展,也還要向國際化發展,據悉,在孵化器和眾創空間里做國際化的有221家,在境內,外國機構的團隊和企業達到了244個,其中外籍人員達到832名,中國的跨境項目也達到了148個;在境外,海外注冊的機構和團隊超過了1000個,在國外孵化器注冊的機構也超過3000多名人員,跨境項目超過309個。
對于孵化器未來的發展方向,陳晴總結了兩個特征:
1.?未來孵化將集聚到高新區進行發展。
2.?孵化器的專業化已經成為促進雙創發展的主攻方向。
現在,孵化器種類越來越多,一些大企業也在參與雙創,服務向縱深發展,模式不斷創新。
陳晴介紹,像這幾年不斷涌現的龍頭企業孵化器,科大訊飛、海爾等大企業也進入到孵化器行業;還有新興研發機構加孵化模式,清華研究院、南京的激光研究院、西安的光機所等新興研發機構,通過孵化平臺的孵化,轉化科技成果。
“孵化器的成果源源不斷,優質企業不斷涌現。”陳晴說。
而對于眾創空間來說,通過頂層設計和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商事改革制度,為創業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創業方式,已經成為雙創的一個基礎平臺。另外,連鎖式、品牌式,也讓眾創空間網絡化更加凸現。
最后,陳晴表示,企業興辦的眾創空間已呈現良好的發展循環,像重慶的豬八戒網、阿里系、騰訊、京東等進入到創業孵化,培育了大量優質企業,推動傳統產業升級。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
2023-09-12 創頭條發布了融通創新 領航未來 長虹集團雙創示范基地融通創新共發展 活動的活動
2023-03-24 創頭條發布了 《2023阿里云峰會 · 北京》的紅包活動
2023-03-23 創頭條發布了2023阿里云峰會 · 北京的活動
2022-11-09 創頭條發布了新場景 新生態——長三角(金華)數字經濟發展高峰論壇的活動
2022-10-26 創頭條發布了“數字經濟 創新業態”創新創業沙龍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