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打開微信的第一件事就是刷朋友圈,總會發現朋友圈被各式各樣的雞湯文刷屏。標題往往是這樣的:《生活的坑往往是自己挖的》、《寫給即將畢業的你》、或者是以一種過來人的口吻告訴你:《姑娘們!可長點心吧》、《人生不得不提的50個忠告》、《這八種食物千萬不能吃,劇毒》……而讓我們想不到的是,當微友們轉發這些文章時,其實是在替別人賺錢,雞湯文的背后其實暗藏著獲利豐厚的“轉發”產業鏈。
據調查,雞湯文大多數由專門的微信公眾號或者APP等轉發平臺進行分發,注冊人員再通過轉發此類附帶廣告的文章來獲取分成,每轉發或點擊一次0.01-0.06元;一篇10萬閱讀量的文章,轉發平臺可獲得3萬元左右的灰色收入。

轉發平臺客服人員介紹,用戶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后,只要有人閱讀,系統會自動統計閱讀量,每次有效閱讀,用戶可以獲得0.03元至0.05元,如果有人再次轉發的話,閱讀提成也同樣分給注冊用戶。而那些鏈接在雞湯文中的廣告,也會視文章內容而定,比如健身類文章,頭尾部的廣告就會是豐胸、減肥等等。同時,這些雞湯文的尾部都帶有產品推廣鏈接,只要點擊進去,就會看到相應產品的功能介紹和購買鏈接。


轉發平臺如何獲得利益
目前轉發平臺廣告大多針對豐胸減肥、男性保健等產品,這些產品都有虛假宣傳的嫌疑,因此這些產品在正規平臺投放不了廣告。大多數廣告都帶有色情性質的,只要給錢,啥廣告都可以投?!彪u湯文轉發平臺內部人士說。轉發平臺用大量的注冊用戶來吸引廣告主。每次點擊,廣告主按0.35元到0.5元付費。

按照王業武給出的數據,如果碰上10萬+的閱讀文章,一篇雞湯文的廣告費就達3.5元,除去轉發平臺每點擊一次0.01元至0.06元的成本,一篇10萬+雞湯文,轉發平臺賺3萬元左右。
雞湯文中虛假廣告
廣東的老劉在網上花1760元,買了一種“血鉆野燕麥”的男性保健品。服用之后,老劉接到騷擾電話。不斷有“總監”、“院長”等人物,以治病為借口讓老劉買各種亂七八糟的藥物。
就這樣,短短幾個月時間,老劉匯了14筆款,共計54萬多元。然而,吃了這么久,一點效果都沒有,最終老劉報警。警方經過兩個多月調查,一舉搗毀這個詐騙團伙。經調查“血鉆野燕麥”的外包裝上有小字標示“壓片糖果”,制造商為廣東省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采用的則是食品生產許可證號。通過國家食藥監官網查詢得知,該企業食品生產許可證號僅為生產糖果。

但是“血鉆野燕麥”的騙局還在繼續,在兩家不同轉發平臺的文章下方廣告鏈接中,都發現了“血鉆野燕麥”。這不是赤裸裸的虛假廣告是什么?
轉發鏈條背后是監管的空白
微信團隊和工商部門目前也都是以接受舉報和提示風險為主,針對于大量存在的轉發平臺以及背后的廣告并沒有有效的監管措施。

現在對于這類APP的監管,已不僅僅是漏洞,而是空白。程序本身不違法,但利用程序干違法的事兒,卻很難監管。針對朋友圈的廣告監管確實為空白。目前,工商能做的也就是提示風險。相關人員解釋,微信等網絡交易行為隱蔽,不能提供發票等相關證據,一旦出現投訴,兜售產品的一方可以隨時消失,讓監管部門無法找到當事人。

這不禁讓人回想起之前的P2P理財平臺事件,也是因為監管缺失,而且監管條款不細致,才導致一家又一家的理財平臺出事,出事之后,相關監管的政策才開始漸漸明朗起來。其實現實中,有好多的監管機構都是存在這樣的問題:不是出大事了,根本不會進行相關的處理,拿魏則西事件來說,如果不是鬧得這么大,估計也沒多少人關注。無數血淋淋的例子都在告訴我們我國無論從哪個方面監管還是存在著缺失和不完善。正是這監管的缺失和不完善導致了無數利益鏈條的產生。機構的不作為就是在助長灰色利益鏈條的產生。國家相關機構應該細化監管細則,切切實實的為消費者做點實事。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君望學堂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