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才,求職者找不到合適的職位,貌似這種“觸不到的戀人”現象在招聘市場并不少見。
有人抱怨,傳統的招聘網站相當于把過去的招聘會搬到了網上,求職者通過網絡搜索進入,到不同的企業投遞,本質并沒有改變。
“我們解決的是從開始看簡歷到最后見面這個環節,本質上是解決精準的人崗匹配,人和崗位的匹配是很重要的,最后結果是越少越好,而不是越多越好。”納人網絡創始人姜海峰說。
姜海峰40歲創立納人網絡,在這之前曾連續近10年擔任中國領先的技術開發公司書生集團的總裁。多年的管理經驗讓他看透了人事關系的進進出出,“其實很多人是沒有放到合適的位置”是他最大的感觸。
因此,用人工智能代替傳統形式,解決簡歷篩選的工作,提升約面的匹配度和成功率,讓招聘更精準,是姜海峰目前最想做的。
?
什么是精準招人?
經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匹配之后,由專業獵頭顧問干預篩選后提供給企業,經企業確認后預約面試到錄用以及入職的全流程服務。
人工智能的任務就是根據企業崗位的要求對獲取到的招聘信息進行篩選,進而過濾掉一大部分匹配度相對不高的簡歷,不僅節約了HR的時間,也提高了辦事效率。
“納人的考評系統有1000多個維度的考核機制,包括性格特征、教育背景、職業履歷、智能測評等,通過對考評數據的邏輯分析,為企業匹配精準適合的人才。”姜海峰說。
據了解,目前納人的平均數據是4.5比1,人工智能系統準確率目前高達90%。姜海峰希望未來這個比例越來越低,從企業的角度來說,面試官花得時間越少,成本越低,效率越高。而對求職者來說,找一份工作也不用再跑那么多次了。?
?
什么是智能測評?
姜海峰覺得,把人工智能帶到一個垂直領域去應用,在這個領域里把整個招聘的全流程用機器去取代人工,能夠更好地幫助應聘者和企業融合匹配。
據介紹,納人網絡自2014年3月成立以來,90%的費用都用在了軟件系統的研發上,并且不斷進行試驗升級和改進,目前人崗匹配模型相當于有兩到三年經驗的招聘專員。
至此,并不用擔心機器不青睞你,納人的資深獵頭顧問會對簡歷進行人工干預,甄選后再推薦至企業人力資源部門。
“機器不會受主觀問題的影響,我們將人崗匹配模型建立在十年經驗專業人士的基礎上進行研發,未來希望納人的軟件系統可以逐漸取代初面面試官。”姜海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