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人網絡位于大屯路附近一個寫字樓,這里遠離了商業區的喧囂,也少了中關村的創業熱潮,跟姜海峰低調、內斂的沉穩風格匹配。
?“我們年紀大的人不提年齡。”面對挖哥直奔年齡的問題,姜海峰最初是抗拒的,但架不住挖哥的刨根問底,很快敞開心扉。
與當下占盡眼球的80、90后創業者不同,2014年3月,姜海峰在創立納人時,已近不惑,之前他在知名軟件公司書生集團擔任總裁也有多年。
對于放棄穩定安逸、輕車熟路的工作,從零開始。姜海峰認為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情。
“這個決定并不突然,我干了十年的管理工作,看到進進出出的人很多,有些不看好的人換個環境,發現干的也會很好;而有些在前一家公司干的不錯,換到另一家公司卻看不出太好的效果,這說明很多人其實都沒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
發現招聘過程中人崗不匹配的這個痛點后,姜海峰決定,創立一個將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的網絡招聘平臺,這就有了納人。
姜海峰把納人的使命定為人盡其才:“我們希望把人放到合適的工作位置,產能提高百分之二十,如果一個企業所有人都能人盡其才,那么整個中國企業的工作效率就會提高很多。”
創立納人的另一個理論依據是姜海峰對于中國宏觀經濟的判斷,他認為中國經濟在2011年拐點已過去了,粗放式發展已結束,隨著GDP的下降,未來必然走向精細化,那么企業用人必然也是精細化,更追求人的單位產能,而不再是廉價勞動。
2年少得志
姜海峰創業找得第一個幫手,是之前在書生集團的同事、現為納人聯合創始人的李瑛。
雖然姜海峰把創業說得輕描淡寫,但在李瑛眼里,姜海峰是一個有著改變世界情結的人。而姜海峰最敬佩的企業家是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一個用狂想改變世界的人。
姜海峰的創業想法萌發于大學畢業后的第一家公司,不過,后來進入書生集團后干得順風順水,也一定程度上耽誤了他邁出要改變世界的那一步。
? ? “他覺得快到40歲,要成就一件去改變世界的事,經常找我聊,前后有一年的時間,談他的想法和思路。”李瑛說,她最后心動也是認同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通過人工智能幫助企業提高效率,對整個社會產生更大的價值。
平和、友善,從不發脾氣,這是李瑛與姜海峰共事多年的印象。
作為一個企業的掌舵者,光有好脾氣顯然是不夠的,姜海峰另一特點是善于思考,高中開始,姜海峰就養成了冥想的習慣,可以坐在一個屋子里,一天一動也不動。
這個習慣跟姜海峰成長環境有關。他在5歲就開始上小學,此后一直到大學,他都是全班最小的那位,缺少同齡人交流的姜海峰內心是孤獨的,思考便成了他排遣孤獨的方式。
善于思考的姜海峰從來不會單線條看一個問題,總會一針見血看到事物內在本質和發展方向。
28歲,在這個大多數年輕人還在基層打拼的年齡,姜海峰成為書生公司總經理,從CTO轉型負責全面工作。
3技術達人
姜海峰的名片除了納人董事長,還有一個頭銜是“教授級高工”,大學物理專業的姜海峰申請的國內外發明專利達17項,他要做得納人也是一個“技術活”。
姜海峰說,傳統的招聘網站,相當于把過去的招聘會,搬到了網上。有招聘需求的企業在網上擺了一個攤位,求職者通過網絡搜索進入,到不同的企業投遞,這個跟招聘會本質上是沒有變的。納人要解決的是從開始看簡歷到最后見面這個環節,從本質上解決精準的人崗匹配。
除了最后的拍板由企業通過面試來決定,通過人工智能的應用,可以實現從看簡歷到簡歷篩選合并、約面整個過程的機器化,從而縮小企業面試的頻次。
比如一家企業某個崗位缺人,會收到各種渠道投來的大量簡歷,簡歷的查看是一個大工程。納人的任務,就是根據企業崗位的要求,對抓取到的招聘信息進行篩選,過濾掉一大部分匹配度不夠高的簡歷,從而節約了HR的時間,提高了效率。以前需要面試十次、二十次才能找到一個合適的人,人工智能化可能面試四、五個人就夠了。
姜海峰透露,目前納人的平均數據是4.5比1,未來希望這個比例越來越低,從企業的角度來說,面試官花得時間越少,成本越低,效率越高。從求職者來說,找一份工作也不用再跑那么多次了,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效率。
?
?納人的人崗匹配系統能包括靜態和動態倆部分。除了有傳統的靜態履歷分析,還有動態的機器問答測評。在納人上的求職者,在投遞企業崗位后,還會有一個在線的機器問答測評。
這個模式也得到了投資機構的認可,2015年,納人獲得了大河創投的Pre-A輪投資。
大河創投合伙人李榮閣在談到選擇納人時說,傳統獵頭服務定位高端市場,高品質高收費,常規招聘網站僅提供海量簡歷效率相對低下,納人利用大數據處理技術,采用人機結合的簡歷篩選推薦方式,為招聘企業提供了一種高效率低收費的輕獵頭服務,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機器不會受主觀問題的影響,我們將人崗匹配模型建立在十年招聘人的基礎之上進行研發。”姜海峰說,未來希望納人的軟件系統可以取代初面面試官。
Q:這是你第幾次創業?
A:可以算第一次創業。
Q:你最看重自己身上的哪個潛質?
A: 主要是創新和有效找到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我的觀點是要做自己有天分的事,如果做沒有天分的事情會很累的。
Q:你覺得自己最接近金庸小說里的哪個人物?
A:沒有特別相近的,小說里的人物都是編造的,不可能的。
Q:創業過程中遇到最大困難是什么?
A:沒有困難,我們這個年齡段屬于比較成熟的創業者,基本都是按部就班。
Q:在創業過程中有沒有流淚過?因為什么事?
A:我好久都沒有流淚了,那是高中以前的事了。
Q:你的微信朋友圈有多少好友?平時朋友圈主要關注哪一類信息?
A:幾百個吧,關注科技、財經方面比較多。
Q:你最近看得一本書是什么?哪一類書對你影響比較大
A: 不好回答,現在主要是通過電子閱讀。
Q:創業中對你幫助最大的人是誰?
A:感謝我的團隊。
Q:你最敬佩的企業家是誰?
A:馬斯克。學物理的,做了火箭,太陽能和電動車。
Q:在你的心中是否有一個獨角獸計劃?目前距這個目標還有多遠?
A: 最早的目標就是做成行業獨角獸,現在在朝這個目標一步一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