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三板的超級黃金周已過去兩個星期,然而在眾多利好政策刺激下,新三板二級市場成交量并沒有顯著變化,備受矚目的流動性困局依舊沒有改善。雖然上周市場成交量大幅提升,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主要是由協議轉讓板塊的幾只個股所貢獻,并不能稱為流動性回升。記者咨詢多位新三板從業人士,他們表示,看新三板流動性應該跳出A股慣性思維。
不因消息而動心
長期利好不影響短期趨勢
洪泰新三板基金創始合伙人、CEO馮志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從來不認為新三板會像主板市場一樣,因利好而暴漲、因利空而暴跌。而且,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早就有因博取系統性收益導致投資失敗的案例。可以說,納斯達克市場發展到今天都只有個股機會,沒有系統性機會。新三板市場主要是機構投資者的市場,機構投資者挑選項目有自己的流程,因此,沒有出現大量資金涌入博取系統性機會的現象。所以,所謂利好刺激流動性好轉肯定不會出現超預期表現。
這種對于利好政策的反應有別于A股市場。近日A股市場受政策變化的影響,上證綜指一度突破3000點整數關口,而新三板做市指數的走勢卻是小幅穩步向上,沒有出現急漲行情。
“如果以滬深交易的眼光看待新三板企業,會讓人失望,不論多么好的企業,甚至優于主板的企業,都遇到流動性問題,這就需要跳出A股的慣性思維來看新三板市場。”北京一家不具名的券商高管向記者表示,新三板合格投資者開戶數僅有20余萬戶,因此投資者獲取收益的方式僅限于企業成長帶來的市值增長,而對于交易性機會等并不是當前市場投資者的獲利手段。
難取舍的慣性思維
相對估值存在不合理性
價值投資講究估值方法,而由于新三板二級市場的流動性較差,對于新三板企業的估值通常會在A股市場尋找對標企業,然后將其估值打折后作為新三板企業的估值依據。尤其是新三板企業轉板到創業板后,兩個市場均有真實的數據可以做參考。在企業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市值的對比成為相對估值的參考。
對于這一問題,在投資界也多有爭論,因此這一方式依然是延續了A股市場的慣性思維。另一位券商研究人士表示,新三板企業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小于A股企業,從2015年報可以看出,以業績成長性高于A股同類企業的新三板個股為例,單純從成長性來看估值,其估值水平應該高于A股同類企業,但由于受到上述A股投資慣性思維的影響,該新三板個股股價不漲反跌,估值水平始終無法提高。
因此,也有券商專門研究新三板市場獨有的企業,以規避來自A股市場慣性思維的影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目前來看,A股與新三板的投資聯動現象是這種估值傳導的具體表現,因此,想要改變估值的現狀是比較困難的。
流動性不足
不意味著沒有賺錢效應
那么,新三板二級市場流動性不足就意味著沒有賺錢效應嗎?南山投資的周運南給予否定的答案。他在北京某市值管理的論壇上和盤托出了自己在二級市場交易中獲利的操盤案例。
作為一位新三板二級市場的職業投資者,南山投資的周運南以個人名義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表示,二級市場的賺錢主要來源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原始股東為套現在二級市場折價出售股票;二是原始股東低估公司估值在二級市場低價出售股票;三是賣方不熟悉規則出現的烏龍指。
他提醒準備在新三板二級市場交易的投資者,不要因為流動性不好而忽視二級市場的交易,其實二級市場還是有機會。最先跳出A股慣性思維來新三板市場淘金的個人投資者可能是最賺錢的新三板二級市場投資者。
對于流動性問題,一家券商研究院負責人的觀點或許可以借鑒:新三板市場流動性問題會成為長期問題,即使新三板市場降低投資者門檻,其流動性也不會像A股一樣,畢竟,一個市場的流動性由掛牌企業的數量、企業風險屬以及投資者數量所決定。新三板市場并不是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附屬品,因此,沿用A股市場的慣性思維是不能理解真正新三板市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