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眸,作者 | 峻生,編輯 | 棲木
近日,理想汽車在2020年第四季度財報電話會中透露,理想汽車預計在2023年推出純電動車型,并且從2022年開始,每年將發布至少兩款新的產品面向市場。
也就是說,理想在未來終于也要放棄增程式動力,轉而發展純電動車了。但在這之前,理想的車型依舊采用增程式技術。
在眾多造車新勢力中,理想汽車絕對是最特殊的一個。因為不管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汽車轉新能源,絕大多數都是向純電動汽車方面發展,但理想卻反其道而行之,始終執著與增程式汽車。
那么,一直堅持增程技術方案的理想汽車,為什么也開始擁抱純電動技術?從增程式到純電動,理想又經歷了什么?為此,新眸將著重從以下三點進行剖析:
1、理想的財報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2、理想融資到的錢,都花在哪里了?3、理想為何要造純電動汽車?
虧錢,似乎是每一個造車新勢力前期的“必經之路”。
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皆如此。但從理想在2月25日發布的全年財報以及Q4財報來看,似乎有了“苦盡甘來”的意味。
當季理想汽車交付新車14464輛,環比增長67%,實現營收6.35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1.5億元),較第三季度增長64.6%;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凈利潤達到177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154億元),較第三季度凈利潤增長621.3%。全年總收入為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4.6億元),毛利率達到16.4%。
從財報中不難看出,理想的虧損已經大幅減少,成績十分亮眼。與蔚來相比,蔚來的銷量是理想的1.34倍(蔚來全年交付43728輛、理想全年交付32624輛),虧損卻是35倍,值得一提得是,理想依靠的僅是理想ONE單一車型。
這份財報中,最亮眼的無疑是其實現了上市后首個單一季度的盈利,同時,這也是新造車三勢力中率先實現季度性盈利的車企。但理想汽車在2020年度仍處于虧損狀態,全年凈虧損232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17億元),不過同比下降了93.8%。
而且理想的Q4毛利率也從Q3的19.8%下降為17.5%。對此,理想方面表示道,“下降的主要原因為第四季度供應商一次性返利減少”。
從供應鏈管理來看,供應商一次性返利是建立在綜合采購量達到約定量后,給予采購方一定比例返利的交易行為之一。從這個細節來看,理想的毛利率下降受供應商返利的直接影響。
新眸認為: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理想的預計采購量并沒有達到與供應商簽署的采購量,導致供應商返利沒有達到約定的采購量。以此推斷,理想在2020年的實際產銷量與預計產銷量之間的差距應該是非常大的,這直接導致了采購量并沒有達到預期。
財報中還對理想汽車在自由現金流、現金儲備、員工規模等方面的新發展做了介紹。
2020年,理想汽車的自由現金流和上一年相比已實現轉負為正,達到了24億元人民幣。截止2020年12月31日現金儲備為298.7億元人民幣。
雖然這份成績單非常出色,實現了首次盈利,但隱憂依然存在。
從財報中可以看出,理想在四季度的實現盈利主要是因為長短期貸款利息的降低以及投資帶來了大量額外收入,填補了實際運營的部分成本,而實際上,理想汽車的銷售額在報表中顯得“寥寥無幾”。
更值得注意的是,整個2020年,理想的研發費用僅為11億元,占總營收的11.6%。而同為新勢力的蔚來在2020年研發投入為24.9億元,比理想高出一倍有余,占總營業收入額的15.3%。
其次,理想對2025年戰略目標的設定及2030年行業趨勢的判斷也使得人們對理想飽受爭議。
例如上市僅一年,其便提出2025年成為“中國第一的智能電動車企業”這種浮夸的目標。
在理想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分析中,理想預計2025年中國市場將銷售超過800萬輛智能電動車,而最新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曾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曾公開預測2025年中國汽車銷量有望達到3000萬,換算而來,新能源車型大約在600萬輛左右。
由此可以看出,理想的預測比國家整整多出200萬輛,可以看出理想究竟有多樂觀主義了,這也從供應商返利方面,得到了印證。
我們假設理想達到了2025年20%的市場份額,車型以均價20萬來計算,它的銷售收入將在3200億以上,而2020年理想的銷售收入僅為92.83億,顯然從正常的市場發展規律來看,這并不現實。
并且,按照理想目前的情況來看,想要達到既定目標,做到中國第一的位置,在外部上,必然會收到新勢力造車與傳統車企的雙重壓力。從自身情況來看,增程式電動車也受到了市場及政策的影響,畢竟增程式技術并沒有實現真正的零排放。上海市首先推出了相關政策,那么對于接下來研發的純電動汽車,究竟能不能帶動理想更上一層樓,這是仍值得商榷的。
理想在還未上市的時候便受到了資本的青睞。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理想汽車從2015年成立,5年先后融資10次,僅公開披露融資金額就超146億元人民幣,2020年上半年已完成三輪融資,超9.3億美元(約65億元人民幣)。
2020年7月25日,理想汽車獲得了3.8億美元的基石投資,認購價為IPO最終發行價,四位基石投資者分別是美團點評、王興、Kevin Sunny、字節跳動,其中字節跳動將投資3000 萬美元;美團點評、王興和 Kevin Sunny 將分別再投資3億、3000萬和2000萬美元。
此外,高瓴資本也認購了3億美元的理想汽車股權。按照11.5美元的發行價計算,高瓴資本將意向認購逾2600萬股 ADS,約占理想汽車IPO公開發行股份的27.4%。并且,在去年7月11日李想向SEC遞交招股書時,就因認購火爆,不得不提前結束招股,并提前1天掛牌上市。
根據IPO文件顯示,以“摳”出圈的理想汽車,從2018年至2020年的第一季度,共虧損約40.47億元人民幣。蔚來同期的虧損額為226.57億元人民幣,理想的表現似乎打破了“造車新勢力造車,至少需要燒200億元”的認知。
那么,理想的錢究竟花在哪里了?
首先就是自建廠房。2018年12月理想以6.5億元收購了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獲得造車資質。
并且2019年、2020前三季度理想資本開支分別為9.5億、1.2億元,主要用于購置廠房、設備、工具和租賃改良,以及零售店、配送和服務中心、實驗室。在理想招股書中,公司預計未來三年資本開支104億元人民幣,用于未來車型制造設施的開發、生產能力的提高以及銷售和服務網絡的擴張。
目前,理想常州工廠年產量可達十萬。但如果想達到理想的預期目標,這是遠遠不夠的。
其次,由于理想目前只有一輛量產車型,且使用的不是全電動力驅動,從技術研發角度看,理想的研發費用應該是處于一個比較低的水平。,所以研發費用較低,在2019年、2020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分別為11.7億、7億元,遠低于蔚來與小鵬。據理想汽車CTO王凱透露,今年,理想汽車研發費用將增加到至少30億元人民幣,這相當于去年研發投入的近3倍。
新眸認為,加大研發投入的原因主要由于2022年推出全尺寸全新SUV,且準備研發純電平臺車型,并且對研發人員的需求也會顯著增長。
近期理想汽車宣布將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這是其在北京總部之外的又一個研發中心。上海研發中心將致力于智能電動車技術的前沿開發,包括高電壓平臺及超快充技術、自動駕駛技術和下一代智能座艙科技,還將具備全新車型完整的研發能力。理想汽車表示研發中心已經開始招募人才,未來規模有望超過2000人。
最后就是渠道建設。由于理想仍處于品牌起步期,所以便需要加大渠道建設。
2019年、2020前三季度理想銷售行政費用分別為6.9億、7.2億元。2019年零售店的增加使得相關測試和展示車輛以及銷售人員數量大幅增加,租金增長也較快,導致費用增長明顯。2020年前三季度,理想One銷售出色,門店擴張速度較快。2021年初已經開設約86家零售中心和展廳。
理想汽車總裁沈亞楠稱,理想汽車今年希望達到200家零售店、覆蓋100個城市。但據財報透露,截至2021年1月31日,理想汽車在47個城市擁有60家零售中心;售后維修中心及授權鈑噴中心121家,覆蓋89個城市。
這不僅意味著一年時間內,理想門店數量要擴張兩倍多,也意味著今年將成為理想汽車開拓和占領市場的關鍵年。
今年3月1日,上海市政府發布《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給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一記重擊,同時“若消費者已擁有一輛用上海市非營業客車額度注冊登記的燃油車,購買混合動力汽車(含增程式)將不再符合申請專用牌照額度的條件”,并從2023年起插混車不再發放專用牌照額度。
這一政策的發布可謂是混合動力汽車的黑天鵝事件,注定會對理想在上海市的銷售產生不利影響,后續其他城市是否會跟進此項政策我們不得而知,但理想仍需做好長遠打算。
其實,哪怕沒有此項政策的發布,理想單一車型的弊端也會逐步顯示出來。
理想憑借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只憑理想ONE一款車就實現了僅此于蔚來的交付量,是造車新勢力中最快實現四萬交付量的品牌。
單一車型的優勢很明顯。不僅成本低,還可以讓理想在短期內的財務數據表現更好。
但是,弊端同樣明顯,在已經初具市場規模的新能源行業中,單一車型必將會面對后勁不足的問題,再加上前期在技術、研發、渠道等方面的保守投入,理想將面對的問題可能會更加嚴重。
對比同為第一梯隊的蔚來和小鵬,截止目前,蔚來共有三款產品在售和一款產品在途(eT7、eC6、eS8、eS6),小鵬汽車共有兩款產品(G3、P7)在售。并且根據此前理想汽車在招股書中的產品規劃,其2021年并不會推出新車型,下一款新車或將在2022年上市,在更迭如此快速的新能源市場下,理想汽車今年僅依靠理想ONE繼續支撐,其難度可想而知。
在銷量上其實已經可以看出一些問題了,今年1月,理想汽車的單月交付量5379輛,雖然同比去年大幅增加,但環比去年12月6126輛的交付數據中卻出現了12%的環比下降,而蔚來和小鵬都持續保持了交付量的增長。
也許正是這些原因,使得理想進軍純電動領域。
眾所周知,增程式汽車最大的優點在于綜合續航里程長。它的出現,極大地緩解了消費者關于用電的焦慮,這可能也是理想首款量產車理想ONE選擇增程式的主要原因。
但增程式汽車的驅動方式主要由發動機和發電機組合驅動,當電池電量充足的時候,車輛則采用純電模式;當電池電量不足的時候,工作原理是增程模式,即通過增程器帶動發電機為電池充電,進而推動電動機以及車輪實現驅動。
正是由于這種驅動方式,使其依舊對燃油發動機存在依賴,實際上并沒有走向真正的綠色環保,其更像是處于燃油時代和純電時代的過渡性產品。
根據相關人士透露,理想汽車會選擇兩條路線并行:一是以城市純電、長途發電為用戶價值的增程電動平臺;二是十分鐘補充300-500km續航的400kW超快充的高壓純電平臺。未來5年,理想汽車將提供包含第二代增程電動X平臺、高壓純電Whale平臺以及高壓純電Shark平臺的多款產品。
隨著理想的“兩條腿”正式邁開,其風險也會隨之增加。根據內部信中的數據計算,到2025年,理想汽車全年要實現銷量或達160萬輛,對比理想汽車2020年全年3.26萬輛的交付量,假設理想汽車銷量每年同比增長100%,到2025年也只不過104萬輛,理想汽車若想實現2025年銷量目標,有關后續的新品投入和產能及渠道的擴張不止是加大步伐這么簡單,可能還需要更多想象力。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